今后全是好日子_第059章 丑妻养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059章 丑妻养心 (第1/2页)

    今年李老汉心情比往年更糟,本来儿子孙子都回来的话,一大家子八口人,如果算上未过门的孙媳妇,那就是九口,那样的话在一起过年是什么感觉。儿孙绕膝,三世同堂,很快将会是四世。人生何求?在过去,“四世同堂”是很多人的最大的人生追求,现在人们思想境界开阔了,但那些封建思想的残余不是一时半会儿就可以彻底的根除的,起码在李老汉的头脑里就固守着这种保守的思想不放。

    如今只有和大儿子两口子一起过年,干干巴巴的四个人,做一大桌子菜有什么用,谁有胃口吃呢?李老汉没有,其实大儿子、大儿媳心里也不是很畅快。

    因为娶完孙媳妇后,孙子、孙媳将生活在几千里之外的城市,和女方的父母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李家人心里的滋味可想而知了。虽然现在通讯极为便利,但那只是影音的交流,视听的沟通,那和时常在一起促膝而谈,相对而饮的感觉比起来是完全不一样的。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觥筹交错,举杯共饮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李老汉是个值得尊重的长者,宽厚和善,乐善好施,但他根子里还是个农民,骨子里还有许多传统的思想在作祟。几千年的封建思想的沉渣在短时间内荡涤干净是不可能的,对于传统的东西,不管是精华也好,糟粕也罢,那都是我们传承的民族文化符号,是这个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的图腾。我们都可以给这些精华与糟粕冠以同一个名字——传统。

    李老汉就是一个固守着传统的人,就如同他固守着李家老宅的一砖一瓦一样。李老汉更是一个钟情于大家族相聚比邻而居的人,就如同他钟情于李家的这块福地的一草一木一样。

    李卫国两口子同样有着这种情结。自己的儿子养大了,工作了,就要结婚了,却远离了父母的身边。儿子大了就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父母是不该把儿子牢牢的栓在自己的身边,但做父母的不就希望逢年过节的和子女团聚,老了能够在子女身边,也好在精神上有个寄托与生活上彼此有个照应,看来这将成为遥不可及的梦想了,做父母的怎么会不纠结呢?

    就算自己的儿子留在了女方父母身边,给人家当上门女婿,那不也得等结婚之后吗?现在不是还没结婚呢吗?现在不还是李家的儿子吗?凭什么啊?凭什么就非得在你们家过这个年?噢,就因为女方家竭尽全力希望独自承担孩子所有结婚开销,就因为你们给买房买车,给张罗结婚,儿子就被你们绑架了不成?我们是没你们条件好,但也不至于给儿子娶不起媳妇。你们一口一个“婚事全管,不用我们cao心”,为的就是我们的儿子以后在你们面前无法挺直腰杆?就算儿子能安然的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不在乎,可是我们当父母的在乎啊!你们家想过个团圆年,谁家不想啊?你们家就一个女儿,我们家还就一个儿子呢!

    因此李卫国夫妇心里很是想不开,也有那么一个小小的心结。但他们知道李老汉的心情,因此竭力装作若无其事,其实他们的演技是很拙劣的,或者说李老汉的眼睛是明察秋毫的,也或许是因为李老汉早就有这种体验,他早就洞悉他们的心情。因此他对大儿子和儿媳的心情是很理解的,李老汉虽然心里不痛快,但大过年的,年还是要过的,就别再乱中添乱了,将就着吃口年夜饭吧!四口人就在这种心照不宣中吃完了年夜饭。

    李志远也是很无奈的,他也希望回家来过年,因为他能想象出爷爷奶奶和父母的心情。因此他向父母承诺,大年初三就能带女朋友飞回来。但那又是另外一码子事了,大年初三,年都快过完了,年味也即将消散殆尽了。回来也就是在一起团聚几天,在一起吃几顿饭。哎,能回来就好,现在已无法奢求过多了,只好退而求其次了。因此李家也同王家一样,在期待着大年初三的到来。

    大年初二王金宝早早就收拾停当,怀着激动而忐忑的心去见未来的岳父了,王老三对儿子很是不放心,在儿子临行前千叮咛万嘱咐。在儿子着装上,以及要买的礼品上不断地出谋划策,提出自认为具有指导性的意见,王老三的所有担心都是多余的,他提的所有意见也是徒劳的,因为儿子根本没把他的话往心里去。王金宝是个成熟的男人了,他知道自己该怎么做,因此王老三的建议只能是安慰王老三自己焦躁而慌乱的心而已。王金宝信心百倍的出发了,去见未来的泰山岳父大人,去迎接自己未来的新娘了。王老三甚至比儿子还紧张激动,他在等待着大年初三的到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