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五章 答卷、评卷! (第1/2页)
这些题,不是难的一星半点啊。 唐方苦恼的咬着笔头,墨吃进嘴里都丝毫没有察觉。 看着第一道与第四道,实在是左右下不了手,那可不是几句话答上去就能通过的,只好先把中间两道解决了。 幸好,这两道答上去,没那么难。唐方再审了一遍题,觉得自己能很快的答出来。 “李白饮酒”——全程打了三次酒,杀了三个恶人。 这是个逆向思维推理题,在最后诛一恶时能再喝上一回,酒壶刚好全空,就是还有一斗。中间打过三次酒,所以往前一推,应该是八分之七斗。 在草稿上得出答案,又顺着题目推了一遍,刚好合适。 嗯,看来也没想象中那么难,果然不思考就开始害怕,是最不好的习惯。 只见,他在墨卷上工整地写下自己的答案:“初时酒有八分之七斗” 第三道题,其实他也不打算审题了,经义什么的估计也找不到答案,这道题多半是想考验一下学子的品行,所以略微思考了一下,就提笔写到: 君王义,臣子(忠)。君王yin,臣子(谏);君王戾,臣子(反) 君子不(惑),擅假借于(物)。 除了第三个有些逆反,其他的答案不是最佳,也应该是合格的答案。 至于剩下来的两道,唐方觉得多看一眼,都能逼得他一点写下去的欲望都没有。 想答案是最伤神的,尤其是想不出来,又往往会想岔了,莫名其妙的神游天外。 所以当唐方还在“神与天地交”,可能不久之后,就能达到古人向往的“天人合一”时,其他人正在奋笔疾书。等到畅游宇宙一圈回来,猛然惊醒时,其他人大多已经完成了第一题。 不行啊,这样下去,时间赶不上的。 虽然之前他很快的就写出第二题,但还是有种时不待我的急切心情,这大概和当年考试时生怕时间不够就要交卷一样的吧! 此次岳麓书院放弃了原来的两天考上四科,将原来几科试题融入一张试卷四道题之中,对留下来的士子来说无异于是一个好机会。当然,这样也会让能比出高下的地方不多。所以每一个细节,都要做到力求完美,避免出现任何小的失误,是在这时候该好好把握的。 但现在别说是细节了,唐方一看这道题就觉得脑中空无一字,只能机械地磨着墨锭,双目无神的看着试卷。 “我见一花开”应该如何破题,不找准脉络他写不下去啊。 唯一让他觉得沾些边的,就是王阳明《传习录》中与弟子的一段对话。那时王阳明好像说的是什么——花是因为他心中的感念才会存在的,我不觉得,便不再存在。 老实说,到现在他也没明白是什么意思。而且似乎是知道了也对他来说毫无帮助,现在理学都还没盛行,更别说是心学了,都是不受主流认可的。 自东晋大部分北方士子白衣渡江之后,潭州等地的儒家思想就与北方的玄学融合。不仅是思想,还有带过来的武功。这时期出现了不少代表儒家的江湖门派,他们成为了捍卫儒家正统地位的武力中坚,佛道两家的势力也因此都渗不进来。 所以,带着玄学思想的文章,才是这个文化地区的主流。 要是不按照这样的根基写,被罢落的可能是很高的。 当然,要是在学院里有相熟的老师,写出自己的风格也是可以的。要不然怎么会有考科举的士子为了自己的思想被认同,会先做一些自己熟悉的文章,再拿去拜会主试官一类的。这岳麓书院虽被南朝的文化影响严重,但与大宋关系密切,极有可能也是这样。 只能顺着题目的思路想,唐方有些头痛的揉着自己的太阳xue——花开,让人联想到自然,在自然面前,人是很脆弱的,对于现在的人来说,除了道家,很少有人会去寻找到这样的感悟。 就找这个破题吧,但愿自己这样写是能过的。 想到这里,他开始措辞。 “人不足傲,天地审明。天下不是人的天下,天地为主,弗人,光阴之过客尔……” 写到这里,他想起前世空间物理知识,大致上是说到三维、四维空间。而人类,不过是一种很普通的四维空间生物罢了,与其他动物一样,在四维空间上绝无区别。人会出生,在时间上开始留下足迹;会死去,在时间长河中轰然结束自己的一切。这是因果,很难做出合理的科学解释,也是普通人和其它动物一样的地方,在时间与空间上永远被束缚,不能挣脱出来。 突然,他脑中灵光一闪,想起去年在阅览“墨守阁”之中的书籍时,所看到的墨家先贤提出的假设。 墨家的人确实有超越时间的眼光,在这样一个科研条件缺乏的时代,竟然能提出如此超前的命题。 书中提出假设——要是有一种绝对的“四维生物”,他不属于时间上的任何一段。因为它在这里,是永恒存在的,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但在空间上,却是存在的,那他对所有人和其它生物,将具有绝对的统治力。 因为只要他轻轻拨动一个人在时间存在中某段,那这个人在因果的长河中就会出现错误,这个人,也会强制被天道认为是不存在的。 不存在的结果,就应该是抹杀——从空间和时间上完全抹杀! 想到这,他看着自己的答卷。刚才还没注意,但在思考是已经是下意识的写下了五百余字。此时密密麻麻的布满了试卷,想改也不可能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