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章 大山脚下的农家 (第1/2页)
第2章大山脚下的农家 搭乘公交车北行四十余里,在分叉口下车,再步行十余里,皮一桥的家乡山底村便在眼前了。一眼望去,光秃秃的几座大山夹着一个村落,一条河沟从村中横贯而出,砖瓦房和土坯房参杂在河沟的两岸。现在正是雨水充沛的季节,河沟早已盈满,哗哗的流水,冲刷着两岸的青石,一座已说不上年月的青石桥横跨其上。 在那流水平缓的地方,女人们正脱鞋挽袖,挥舞着雪白而又壮实的胳膊,洗刷冬天积攒下来的衣被。她们一边洗一边不知道说些什么,说一会便毫无顾忌地发出一阵嘻嘻哈哈的笑声,将这幽静的山谷也激荡开了。 皮一桥推开家门的时候,父母已经下地回来了。父亲正坐在院子里用柳条编框,见皮一桥进门,只问说了一句“回来了”便继续埋头编框,再没有第二句话,更没有问高考的事情。倒是正在做饭的母亲见皮一桥进门,一下子便迎了上来,从皮一桥手中接过被褥行李,问长问短了一阵。 小妹已经放假了,不用问,从那被晒的黑黝黝的小脸蛋上就能看出来,这几天肯定已经开始跟着父母下地劳作了。农村的孩子都是这样,七八岁便要开始分担一些家务,何况小妹已经十四岁了,即便是女孩子,在农忙的时候,也是家里的半个劳力了。 尽管如此,皮一桥心里还是觉得酸酸的,城里的孩子,像小妹这个年龄,应该还在母亲怀里撒娇呢,可小妹却已经像个小大人了。 虽然已经放了暑假,但jiejie并没有从首都回来。这样的事情,对于这个家庭而言,早已经习惯了。jiejie并非不想回来,而是要利用暑假这段时间打工赚够下学期的学费。对于一个农村家庭而言,供一个大学生实在太不容易了,上万元的费用几乎相当于家里的全部收入了。如果遇到灾年,情况就更糟糕了,入不敷出也是常有的事情。所以jiejie必须靠自己的双手尽量多地赚一些钱,以减轻家庭的负担。 吃过饭,皮一桥才将高考时的情况和将要去乡政府上班的事情给家人说了一下。 父亲的话依然很少,听完只沉闷道:“人命关天,你做的对。” 母亲唉声叹气地惋惜了半天之外,也没有说一句埋怨的话。毕竟对于这个家庭来说,虽然儿子高考失利,但能去乡政府工作已也是无比荣耀的事情。 唯有小妹一听说哥哥要去乡政府工作,马上就兴奋了起来,拉着哥哥的手问长问短,好像皮一桥已经成了国家干部一样。 不过皮一桥心里很清楚,乡里的通讯员并不能算什么国家干部,顶多也就是个跑腿打杂的临时工,想要从这个位置上转换身份,变成真正的国家干部,恐怕不掉层皮是不可能的。 尽管刚刚从学校回来,吃过午饭后,皮一桥还是跟着父母一起下地劳作了。农村孩子就是这样,是没有闲暇时光的,对他们而言,上学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不上学了便要参加劳动。不过皮一桥的心,还是不由自地飞到乡政府去了。 对于皮一桥而言,乡政府是一个神圣而又陌生的环境,只是在乡里上初中的时候,从大门口路过过,而且每次刚要看个仔细,就会被看门的老头用威严的声音质问“看什么”,便被吓得乖乖离开。所能看到的只有一排被分成一间一间的砖瓦房,每间房门上都挂着一条白色的门帘。门帘上用红色的宋体字印着“山南乡政府X号”几个字。从里面出来的人一律穿戴整洁,官威十足。当然,皮一桥也会偶尔碰到满身酒气、胡言乱语的,从这些人嘴里说的最多的无外乎这几句话:“没问题”、“小意思”、“包在我身上了”等等,好像没有她们摆不平的事情一样。于是,乡政府在皮一桥眼里就显得更加神秘了。 不过那已经是三四年前的事情了,现在的乡政府也不知道变成了什么样子。 “到了乡政府好好干,别让人家说闲话。”父亲终于对皮一桥今后的工作提出了一个“指导性”意见。不过对于父亲而言,这恐怕也是在他的见识范围内,能给出的最好建议了。为这个家劳碌半生,他早已无暇考虑任何跟生活无关的事情了。 “嗯。”皮一桥郑重地应了一声。在这个家里,父亲的文化程度和见识尽管已不如儿子,但父亲的“指示”依然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也别太死心眼,学活泛些,要不然吃亏的是自己。”母亲关心的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