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追过的女孩_第214章 巧克力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14章 巧克力味 (第1/2页)

    吃过午饭,丁一松和竺蕙兰来到路边的一家小超市买了两个面包、两瓶矿泉水,然后打的赶往“琼台仙谷”。

    天台山景点很多,因为时间的关系,他们只能选择一个用时不多的“琼台仙谷”景区去看看了。

    到了景区门口,丁一松花了一百三十元买了两张门票,然后和竺蕙兰走进去。

    或许是元旦放假的缘故,景区的游客很多,丁一松和竺蕙兰上了一辆免费班车,等游客上满后,班车向景区深处缓缓开去。到了一个停车点,班车停下来。丁一松和竺蕙兰以及其他的游客纷纷下车,沿着一条曲曲拐拐的小道蹒跚前行。

    浮翠流丹的天台山蜿蜒伸展,横卧于东海之滨,蜷卧在怀抱里的“琼台仙谷”像一个孩童,睡梦里也心心念念地流淌着“八仙”的踪影。

    走进怪异神奇的“琼台仙谷”,踏上“八仙”以往的栖居地,寻觅古人修行悟道的残留信息,与卓尔不群的仙人沟通,丁一松和竺蕙兰深邃而虔诚的心,似乎也涅槃为另一种境界了。

    天台山文化是一棵独自兀立的奇葩。谓之奇,是因为与古都文化和其他名山文化迥然有异。天台山文化由天台宗为代表的佛教“中观”文化、南宗为代表的道教“中和”文化和以理学为代表的儒家“中庸”文化揉搓组合,形成了佛道儒共存、三种文化左提右挈、互通互融的奇特的“和合文化”。

    “龙游丽水,仙居天台”。天台山文化景观和自然景观的精华荟萃之处,便是“琼台仙谷”。“琼台仙谷”是历代道家仰慕的灵异神秀之地,轩辕、黄帝、王乔、葛仙翁、司马承祯、八仙等中国仙道代表,都曾在这里留存遗迹。千百年来,“琼台仙谷”的“雄、奇、秀、幽”等魅力,吸引着无数乐山乐水的文人墨客前来探魅觅韵,孙绰、王羲之、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颜正卿、苏轼、米芾、陆游、朱熹、徐霞客、唐寅、文征明、康有为等大家,都来此观瞻并留下墨宝诗篇。沿灵溪北行,两旁山势峥嵘峻峭,奇峰突兀,怪石嶙峋,大自然雕刻出的别具一格的山水峰谷,构成了完美的大峡谷景观。

    走近百丈坑,壁立千仞的峭崖上,一挂凌空飘下的飞瀑似玉帘从天坠下,浩浩荡荡地展现着自己不失场面的壮丽;洋洋盈耳的瀑声好似八音迭奏,用自己的剑胆琴心绘声绘色地演唱着四围的清幽雅致,演唱着自己的万丈豪情。情声并茂的景致和氛围,真的让人咂嘴弄舌,啧啧称道。竺蕙兰站在瀑布前,让丁一松用手机给她拍照。她摆出各种各样的姿势,那一颦一笑都十分迷人。

    飞瀑不远处,有一座双曲拱坝,拦起一围九峰环抱、碧水荡漾的“八仙湖”。或许是枕石漱流的“八仙”们曾在湖里嬉戏仙游过的缘故,这一方湖水看上去烟波浩渺,空濛灵秀。湖岸是峰峦叠嶂的山,山腰上涂染着仿佛是注入了神仙灵气的绿色植被,碧绿青葱。这番景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情画意的景致令人心旷神怡,铭诸肺腑。

    横卧在“八仙湖”尾的孔明“八阵图”平台,诡谲怪诞,看着让人浮想联翩,感叹天机之玄之妙。平台中间是黑白卵石砌成的“太极阴阳图”,图的四围有八块耸立的石块对应着远处的八座山峰,寓意握瑜怀瑾的“八仙”聚集“琼台仙谷”八座山峰之巅,传仙道谛诀于天台山的“紫阳真人”,遂成道教南宗的创立。“仁者爱山,智者乐水”,大智大仁的仙人们不入尘世的鸡鹜相争,而在这迥然不群的山水中乐此不疲地静心悟道,困知勉行,修炼思想,让人感叹万千!

    “琼台谷上赏风景,八仙道上数神仙”。寻着仙人铁拐李、吕洞宾、钟离汉、张果老、韩湘子、蓝采和、曹国舅、何仙姑的足印,丁一松和竺蕙兰足音跫然地登上飞檐画栋的“悬空廊”,走过“望仙桥”,缓步来到神秘幽邃的“悟真台”,品味阳煦山立的“八仙”弟子紫阳真人“悟真”的境界,观看“秀谷隐仙”修身悟道的千姿百态,真的有飘飘欲仙的感觉。

    离开“琼台仙谷”景区,已经是下午五点多钟,丁一松和竺蕙兰乘景区的收费大巴赶回到了城区。他俩又走进“柴火灶土菜馆”,取出寄存在那里的长城干红,又点了一份一百六十八元的酸菜鱼扣rou套餐。

    尽管晚上点的套餐比中午点的便宜,但两个人吃还是绰绰有余。套餐含一份酸菜鱼、一份梅干菜扣rou、一份葱油花甲、一份四季开胃羹、一份干锅手撕包菜、一份炒时蔬,荤素搭配还算均衡。

    两个人自由自在地喝着酒,津津有味地吃着菜,亹亹不倦地说着话,虽然看上去不慌不忙、不紧不慢,但不到晚上八点还是结束了晚餐。

    回到房间,丁一松打开了中央空调,把温度调到三十度。时间不长,屋子里就温暖如春。

    “你先去洗澡吧。”丁一松看着竺蕙兰,脸上洋溢出幸福的微笑。

    “好吧……”竺蕙兰温柔和顺地答应道,然后走进卫生间,关上了门。工夫不大,里面便响起哗哗啦啦的淋浴声。

    丁一松闲得无聊把窗帘拉得严严实实,接着把床罩取下来,整理好被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