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部我的家园第六章 要长得漂亮一点哦 (第3/3页)
2' class='gcontent2'> 赵守信搁下筷子,取出香烟,散给赵忠勇、赵守礼、赵四海,一起点燃,深深地抽了一口,对赵宏说道:“你小小年纪,居然已经想好要娶媳妇了,真够快的。” “那是,老话说的,手快有,手慢无,又不是现在就结婚。” “嘿,你真可以啊,说话一套一套的,理由很充足嘛。” “爸,你是政委,说大道理才是一套一套的,我这是小道理,爷爷,您懂的,对吧。” “都吃饭,顺其自然。守信啊,别当了几天官就觉得高人一等,多少世家高官还不是起起落落的,平常心一点,柳家也是知根知底的清白人家,如果孩子长大了有意,那就成全他们。”赵忠勇心里明白赵守信心中开始有门当户对的概念。 “兄弟,我爸说的有道理,要说我丁叔,那是身不由己,身上担子很重,来得很少,但没少了礼数,过年时总会打个电话,写封信,托人带些东西来。看看天阳吧,当官是越来越大,可从来没有来过我们这穷乡僻壤的,这好吗?”赵守礼现在担任赵丁乡的党委\书记,轻易地举个例子,就说服了赵守信。 赵天阳是赵恒勤的儿子,比赵忠勇小很多,建国初期时来过几次,慢慢地越来越少,近些年,再也没有来看过大哥和其他亲人,逢年过节时也没有一个电话问候。 “大伯大哥说的是。”赵守信明白了。 喝酒喝完,大人开始吃饭时,丁胜利夫妻带着儿子丁文强也来看望赵忠勇,丁胜利现在是南江县的公安\局长,手上的工作异常的繁忙,但有空的时候还是会到老家走走。 赵伟三岁多,也开始赖在家里,说是跟着哥哥学习,大部分时间都在捣乱,真正的小孩子习性,也不知姚天权使用了什么方法,两天后他居然开始安静了下来,在赵宏独自练习或者看书时,姚天权就教授赵伟,大部分内容都是讲小故事,给他启蒙,让他明白做人处事的道理。 南江县的孩子绝大部分都是在七岁上学,有些聪明伶俐的在六岁就到小学读书了,所有人都以为赵宏应该早点进学校,可他就是不愿去,因为他觉得在学校学习的效率太低,还不如自学。张春芳拿他没办法,她也知道儿子学得很快很好,现在又有一位教授国学、华医的师傅,与赵守信商议过,最担心的孩子将来不合群,性格是否会变得孤僻,但赵守信认为没有大问题,只能随他心意。 76年是华夏风云变幻的一年,很多大事件发生,但带给普通百姓的是更明确的希望。77年的新春,因丁宝山的邀请,赵忠勇一家、赵守信一家和丁胜利一家齐聚龙京,还见到了当年在大别山根据地老领导、杨武将军等人。 老领导现在主持着整个国家的命运,显得非常平易近人,谈起当年在大别山的一些往事,都由衷地感慨。赵宏与其他小辈一样只是当个听众,能叫上一声爷爷就是福分,并没有发出什么惊世骇俗的预言,也没有对老领导表达豪言壮语,他的人生还处在积累的阶段,能让大家认可他是个小天才就算成功了。 师傅常教导他:深藏龙渊,一跃九天,厚积而薄发。 年后,青龙山炮兵团的刘志坚团长调任金陵军区当作战部长,赵守信接任团长,原来的一营营长郝东进担任政委。 改革的春风吹来,华夏大地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时期,人民的热情被点燃,私营小工厂、作坊、店面如雨后春笋。赵丁乡的成家重cao旧业,又开起了礼服定制和服装店,还与石家合作开了家副食店;柳家祖传做眼镜,运动时期只是到浙省萧山少量采购材料,偷偷地帮老乡配置,收点手工费补贴家用,现在正式开了家眼镜店,还帮助小企业做塑料模具。赵丁乡里还开了麻绳厂、养猪场、造宣纸的作坊。 一年后平反的号角吹响,当初收藏在部队山洞里的善本、字画重见天日,能够找到原主的归还,没有主人的留在县委宣传部,县里有计划成立一个博物馆。 赵忠勇听说后这才想起,当初收藏进赵丁村藏宝洞里的东西都没有取出,于是聚集了乡里赵氏、丁氏等老一辈,想要去东鲁省的赵丁村将里面的东西拿出来,完好有用的就留下,没用的留在里面算了。赵忠勇的提议勾起了老人们的念想,得到了一致认可,很快就组织了三十多位中青年,在赵忠勇等几位依然健硕老者的带领下,回到了当年被鬼子焚烧一空的赵丁村。四十年了,当初熟悉的山水依旧,但能够重回故里的却没有几个,一场历史巨变,改变了大家一生的命运。 山坡上,土围子在雨水冲刷下,早已残缺倒塌,还剩下个大概的样子,里面的房屋就剩下墙基,依稀能看到残留下的断垣残壁,杂草丛生,有些树木的纬度超过了三十厘米,山谷里,根本看不到农田了,树木、青草郁郁葱葱,鸟儿和小动物将这里当成了它们的家园。 扛着铁锹、斧锛的众人穿过村子来到后山,赵忠勇等老人辨别了一会才确定正确的方向,首先来到家族祖坟地,遍地小树、杂草,搜寻了一阵,砍掉一些灌木,才看到残留下的几十个土包,凭着印象,赵忠勇等老人一一指定坟地主人。大家祭拜过后一起动手,将坟地挖开,取出里面的骸骨,存放在小陶罐里,准备运回南江重新安葬。 来到藏宝洞的山崖下,年轻人先攀爬上去,用工具开挖,两个小时后,山洞被打开了,再将老人们搀扶上去。 洞里漆黑,打开手电看过后才发现,满地狼藉,粮食先是成了老鼠的口粮,后来霉变后连老鼠都不要吃了;大缸里的食盐凝结成一块块灰色的矿石;布料早已成了蚂蚁、小虫的窝,小心地捡起一片,手上一抖,松脆的布料变得粉碎;瓷器上、家具上满是灰尘、蜘蛛网和老鼠屎、死掉的虫子,木箱也全都是虫蛀的细孔,只有箱子里的一些祭祖用的铜器、玉器、香炉、排位、族谱等因为用油布包扎得紧实,才保存完好。 花了一天时间小心地收拾,将可用的东西打包搬走,随后青年人用土和石块再次将山洞封好。回到赵丁乡后,老人们决定,这些东西也不用分给大家了,都留在祠堂里做个纪念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