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 辉煌时代 第十八章 赏宝 (第2/2页)
品送给每一个帮助过他的人,按照高琴的登记,总共有二百二十一位个人和十二家单位。 讨论的细节主要是包装、底座、价格、加工时间等等,在赵睿的一再要求下,周大生黄金饰品同意三天交货,每件的价格为十六万港元。赵睿当场交付一千万华元作为定金后,看看时间还早,就带着女儿赵依善去海洋公园游玩。明后两天去她最想去的迪斯尼公园。 三天后再去那家茶楼用早餐,又遇见罗永涛等人,吃完早餐休息一会,罗老邀请赵睿去拍卖行的展示厅看看拍品,他也欣然同意。 显然那几位老者都是港岛有身份的人,也是这座茶楼的常客,他们的专车虽然不是劳斯莱斯,但也是奔驰和福特豪华商务车,送他们前往让赵睿一家搭上了便车,而且在拍卖行大门口就有人上来打招呼问候。 二楼的大厅里展示了明天要拍卖的各种古玩,预期、瓷器放在防弹玻璃的展柜中,在灯光的照耀下,散发出艳丽诱人的光泽。 有上百人在详细研究观看着,有人看到几位老者的到来也迎上前问候,老梁有些得意地看了一眼赵睿,像小孩子般的洋洋自得,好像在对他说:怎么样,我们可是很有人气的。 赵睿面带微笑,有人顺带与他打招呼,他也顺便应对,保持不卑不亢的态度,其实他和高琴的储物戒指里有着海量的藏品和珠宝,都赵宏交给他们开博物馆用的。 一对清康熙官窑的六棱五彩人物凤尾樽摆在大厅中间显眼的位置,显然是这次拍卖中的重器,观看的人也很多,赵睿、高琴抱着赵依善和几位老者在外围等了几分钟,走了几位才上前观看。 这对凤尾樽上所绘的都是三国的人物故事,瓷器表面釉色莹润,宝光内敛,色彩鲜艳,绘画技法和水平很高,布局合理,旁边有照片和鉴定证书,照片上是这对瓷器的底款,上面是“大清康熙年制”六字篆书双圈款,确实是一对不可多得的精品。 罗永涛看了一会,听着旁边人们的议论,这一对瓷器的起拍价应该在两千六百万港元左右,如果争抢的人多一些,可能拍出上亿。 退出人群让位,慢慢朝三楼大厅走去,罗永涛问道:“小赵,心动了吗?” 赵睿笑笑,说道:“这个我看不好,可能不到代吧。” “什么,难道是赝品?”
“赝品倒不是,我看应该是乾隆晚期或者嘉庆时期的官窑仿品; 首先是绘画题材,康熙皇帝可是一位马上皇帝,平三番,打准格尔、收夷州岛、打格尔丹等等,国家也是战争连连,虽然后来确实是国家兴旺,开民风,重用华夏族官员等等,但他在位时期官窑出品的瓷器中,决不会有三国题材的绘画。 虽然画面都宣扬着结义、骁勇、机智等,但是三国时期毕竟是战乱时期,那些豪杰们都是想造反称霸的主; 其次康熙五彩釉料提炼,没有乾隆时期的釉料精细,所以烧造后,在彩色釉料重复点绘处和边缘有黑色沉淀物,如果用放大镜应该能够看到,但这没有,所以我认为这对瓷器应该是嘉庆早年仿制烧造的,官窑仿官窑,而釉料是乾隆时期的剩货。”赵睿其实用意识流一扫,立刻就能知道判断出真伪,所以轻声地将自己的判断讲了出来。 “好,说的有理,让我大开眼界啊。那反过来是不是说康熙五彩不如乾隆五彩好?”老梁抢着话头说道,笑意将老脸上的皱纹都散开了。 “梁老伯,那也不尽然,虽然康熙五彩的彩色釉料提炼不纯,但是那些烧造后留下的黑色沉淀却使得绘画线条更有力度感,而乾隆五彩则是色彩更明艳,应该是各有所长吧,看个人的欣赏角度。” “确实是这样,这也不算是拍卖行的鉴定不对,其实任何拍卖行的拍品都不保真的,这只能作为参考,关键还是购买者的眼力。”罗永涛小声说道。 三楼的藏品比二楼要丰富得多,有些是给大家欣赏,提高人气的,有些是为秋拍准备的。 在一副巨大的刘海粟的“黄山揽胜”国画面前,众人停了下来,罗永涛感慨道:“我每次来都会好好地看看这画,大气磅礴啊,要是身体好一些,真想到黄山一游,实地去浏览一番。可惜了,这副画是非卖品。” 赵睿的意识流扫过看着这幅超过五十平尺、镶在镜框里的画,眉头微微一皱,高琴也好像发现了问题,眉头微皱。 按照《华夏近代书画年鉴》上的描述,确实是刘海粟的真迹,这幅画也多次被收录进了近现代绘画大师作品集,只是这墙上的画是被人一切为二,然后拼接起来的,底下重新做过裱衬。 罗永涛微微转过身子,对赵睿问道:“小赵,怎么样?” “确实是刘老的真迹,我家乡旁常新市的著名画家,画面整体布局错落有致,山势巍峨,苍松劲翠,云蒸霞蔚; 同时又结合西方油画的特点,立体感强烈,就好像我们身临其境,正站在黄山山顶,看着眼前广阔、流动的景色。 我在一些书籍中也见过这副画的影印件,可终究是没有看到真品精彩的,这好像看足球比赛一般,这里有现场气氛。不过可惜了,这副画是两半拼接起来的。” “精彩,真是精彩。” 这幅画前面有不少人在观赏,听了赵睿的说法,旁边有人过来插话:“罗老、梁老、张老、房老,这位小兄弟,你们好。”接过话题的人也是老者,满脸书卷气,精神矍铄,带着笑意地过来与几位老人和赵宏握手致意。 “原来是马老师,你好,你好。”大家也纷纷问好。 “给你介绍一下,这位小兄弟也是内地来的,赵睿。” “原来赵老弟,幸会,赵老弟见识不凡啊,这是我第一次听到有人看穿这副画是拼接的。”这位马老师是苏富比的鉴定师,听口音是龙京的。 “马老师谬赞了,你叫我赵睿就行,这是我爱人高琴,我女儿赵依善。刚才也只是照本宣科。”赵睿确实是没有什么鉴宝经验,以前陪客户参加过浦海的两个小型拍卖会,也买过两幅现代画家刘玉恒的工笔绢本小照,住院和最近学到的都是理论知识和赵宏传承给他的鉴宝、赏玉的心得。 “这幅画是我父亲十几年前拼接修复的,我也算是亲历见证。正因为是修复过的,所以拍卖公司只当做观赏品放在这里展出。”马老师肯定了赵睿的说法。旁边的人都围着,听到马老师的话也纷纷点头,一副欣然的样子,原来如此。 “赵睿老弟在哪里高就啊?” “马老师,我可是个无业游民,哪有什么高就,这也是第一次进你们这么大的拍卖行,承蒙罗老他们不嫌弃,听我胡诌几句,倒是马老师要多多指教。” 众人又开始转着观看其他的展品,作为地主,马老师也恰当地介绍几句。看过几件现代夷州岛的玉雕作品,罗老将这种雕的玲珑剔透的翡翠摆件批的一文不值,不仅浪费了材料,而且全是依靠现代机械打磨出来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