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部 辉煌时代 第三十五章 玉石故事 (第1/2页)
第四部辉煌时代第三十五章玉石故事 “在我们水蓝星上,从远古人类开始,有三个人类种群使用玉器,这当然与玉石的产地有关,他们使用玉石是因为玉石质地坚硬,打磨出的工具能使用的长一点。 但是直到现在,只有我们华夏的人们,还是喜欢玉石,这是因为我们的祖先,将玉石转化为了与文化、祭祀、道德等想关联的产物。 你们知道为什么只有我们祖先有这种转化?” 赵睿停顿了一会,喝了口茶,接着讲道:“在我们文字的演变过程中,“玉”这个字,最初的象形文字是如同两只手在cao作工具挖掘,代表挖掘工具的那一竖穿透了四层土,可见远古人们采玉的艰难。 但是在历史的有文字记载中,从商周等朝代中,玉的来源一直是在昆仑山采集和田地区的河道里捡拾的,并不是挖掘的,而且,古人玉质的器皿、配饰,几乎中间都有一个圆孔,费尽心机、耗时耗力打出这么一个孔,那是为什么呢? 妇好墓等一些当时帝王贵族墓的出土玉器证实了这些,并且还有为了控制和田地区采玉权而发动的战争,这一直延续到大清亡国。 远古造的象形文字说采玉艰难,而实际上却是在干枯的河道里捡拾,这不是很矛盾吗?” “是啊,这又说明呢?是不是说玉的加工艰难呢?”白山问道。 “根据出土的玉器数量和远古加工用的工具“砣\机”可以判断,虽然不能与现在相比,那时的加工还是有办法的,难度并不大,只是加工的时间长。 这是因为我们现在的玉并不是真正的玉。” “什么?不是真正的玉?” “是的,可以这么说。我们现在根据玉质的好坏,给出了一定的等级标准,但我这里有个最初的标准,玉石分为:玉皮、玉rou、玉骨和玉髓,只有玉髓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玉。 在不少早期的历史文献中有记载“原玉”这两个字,我们考古学者认为是没有经过加工的玉,其实有些地方可以这么理解,但是有些书里应该理解为原来这才是玉,或者理解为最初的玉。” “赵先生,你这么说有根据吗,有没有这样的实物?”白山听到赵睿的说法,心急地想得到证明。 “可惜的是,现在我们水蓝星上已经没有可以矿产的原玉了,原玉质软,故称其为玉髓。 早在夏皇朝和商皇朝更早期,偶然间有人发现,服用玉髓能获得意想不到的能力,有的力大无穷,有的精神力强大,还可以延年益寿,所以,当时的权贵都想拥有一块含有玉髓的玉石。 特别在夏皇朝,这种服用玉髓的风气非常兴盛,所以也对采玉的昆仑山区特别在意,古夏皇朝将那里称为仙山。 因为玉髓都在玉骨的包裹中,需要用工具小心地凿开,所以大家现在见到的流传下来“玉”的象形文字,是一双手握着一根钎子凿穿一块石头。 我们现在所用的玉石,其实只是玉骨和玉rou,也就是矿脉形成的外面几层。”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在座的听了赵睿的故事,也觉得有些道理。 “其实玉石还是比较好判断的,我们用强光手电照射和田白玉,如果出现匀净的金色,那就是玉骨,质地比较均匀; 如果出现一圈黄色的光晕,就是我们所说的玉rou;如果出现青白色的光晕或者出现灰白色的光晕,就是玉皮。” 解语花将手镯取下用强光手电照射,果然是一片匀净的金色,与赵睿所说的一致。 “好可惜。赵先生,那为什么会没有了呢?比如深挖一些?”白山问道。 “这要说出来大家就当听故事,也不必深究。 传说在远古夏皇朝以前的先民时代,偶尔服用过玉髓的人因为力大无穷和精神力强大,他们在愚昧的普通人面前变成了有着各种神奇本领的人,有的成了祭祀,有的武力超群,打下一个诸侯国,就像我们阅读的《封神演义》中一样,当然没有书中写的那样神奇。 于是,有着神奇本领的人驱赶着奴隶进入昆仑山脉,四处发掘那些坚硬的白色石头,把外表面剥去,只取内部的东西送到有神奇本领的人手中,他们再依次钻孔,看看里面有没有玉髓。 等到象形文字被慢慢发明,这些事情就被记录下来,那些有强大能力的人类成为我们历史中记载的神仙。 玉石成了头领、祭司、王族、贵族、直到后来的皇族的专用品,他们依然相信,玉石能够给他们带来强大的能力,长久的生命,能够用来与上天交流,传递信息。 即使找不到了玉髓,他们就佩戴玉骨做成的饰品,家里摆放各类的玉器。 自然界是平衡的,玉髓的数量毕竟有限,大规模的采集,很快就没有了,而有神奇本领的人也不会不死不灭。 这样的事情直到东汉才被发现,都是一场空,不管你平时身披多少玉器,死后就算用玉石全部包裹,也是没有用的。 由于玉石已经被神化,已经深入人心,已经被用来当做统治者的工具,并且有些帝王还有不死心的念头。 所以我们华夏的历史上,不管哪个帝王登位,都要打下和田地区,不管那边是多么的贫瘠,不管沙漠行军打仗的耗费是如何巨大,玉石产地的控制权一直是那些帝王的目标,而我们历史中出现的一些其他玉石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