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石头山中有老乡 (第2/2页)
上唐宋之后贬官多在海南岛,所以带来了中原的文明。 其中宗教首当其冲,儒释道三家的种子在这孤悬海外的岛屿上生根开花,一代代文化的融合与改进,更造就了独特的生活习俗。 老爷子和李老一路赞叹这些石屋,它们全部都取自火山石,有的切割工整但大小不一,有的干脆看似混乱地堆砌起来,但却严丝合缝连张纸都难以插入。这火山石坚硬隔热,很多为带孔的结构,是最好的天然建筑材料,住民们用他们垒起羊圈、围墙和台阶,一代代发展至今。 但本是静谧的小山村却多出了不和谐的声音,从几个石屋内传出撕心裂肺的嚎哭,老村长一皱眉摆摆手说没事,便带着众人继续前进。 不一会儿就到了他家,只见这里围墙整齐,石头虽然大小不一但打磨地规正光滑,推开门,正屋一间横屋两间,成凹字型布局,同样全部用石头垒砌而成,顶上铺瓦,屋内有木结构支撑,里面非常简朴,一厅三屋,圆桌板凳摆在正厅,墙上一个神龛供奉着列祖列宗的牌位,左右一副对联,两侧屋子一间用于读书写字,一间摆着木床。 老村长一进门便喊小儿子出来迎接,这汉子已经颇有琼州人的特点,塌鼻子双眼皮,个子不高人形消瘦,一听到父亲招呼赶紧出来,先是愣了一下,等老爷子一张嘴打招呼,便知道原来是老乡,就乐呵呵地进屋收拾去了。 就这样,老村长、老爷子和李老围坐在屋内圆桌旁,剩下的人在院里摆了张小桌子聊天逗趣,安顿下来后,老村长才开口。 “周东家,我们这村子比不了城里,一是地处山区人烟稀少,二来缺水缺地,这招待就谈不上了,果蔬羊rou便是最好的待客之道咯。” “老人家哪里话,感谢您还来不及呢,只是,我观琼州土地肥沃宛如天府之国,为何这里缺水缺地呢?” “周东家有所不知,我们这里方圆千里都是这些石头山,要是老天爷给石头山下一片沃土也好,可偏偏土地薄,土层下面还是石头,那土路分叉的另一边也是我们的耕地,有时候为了开垦些土地,还得全村出动搬走大大小小的石头。”
“而且这里没有河流,井口也少的可怜,井深更是其它地方的数倍,每天为了挑水要走好几里地,所以家家都放着大水缸,遇见下雨可是高兴,雨水沉淀后可以饮用。所以,我们这里娶姑娘不看金银只数水缸,多的满的便是富户,唉,您可能根本想不到吧。” “老人家,那你们的收成如何?” “这还不错,虽然这遍地石头,但土质特别好,肥力旺,产量高,我们这些住民倒也过的温饱。” 这时候,小儿子季斌进来转了两圈欲言又止,老村长叹了口气,老爷子和李老也是有眼力价儿的人,正准备回避,被老村长拦下,季斌见父亲对自己点点头,便小声说。 “父亲,村里的赵家和孙家老大刚才把我叫出去,说打算明天请道士过来做法,还计划派家里子嗣轮流守墓,问咱家要不要带个头。” “唉,也只能如此了,这样,今晚周东家和李先生在你那侧屋睡,其他从人分派到你兄弟几个家里,都是老乡不可怠慢。明天咱家就带个头,你们几个兄弟谁去守墓自己商量吧。” 老爷子一听感觉蹊跷,李老也是好奇心大作,干脆直接问老村长可是发生了什么事情,是否需要帮助。 就见老村长听完后眼泪汪汪,拱拱手表示感谢。 “不瞒您说,这几天村里又发生了怪事,前些日子,那赵家和孙家的孩子爬山玩,但不小心摔死了,可是刚安葬完的当天晚上,棺材被打开尸首也没有了,我们在周围找了好久也没有发现蛛丝马迹,这两家已经哭了好几天了。” 老爷子一听,敢情遇见盗墓的了?可是这贫穷山村肯定也没什么值钱的陪葬,老村长用了个“又”字,难道还是常事? “老人家,难道这事经常发生?那被盗的墓可有盗洞?” “东家对这里不了解,我们的土地本就匮乏,而且土层下都是石头地,根本不能入土,只能用这些石头做成石棺,然后统一在乱石区摆着就算安葬了,时间久远的石棺上面长满了植物,也算与这大地合二为一咯。” “但从去年开始,村里只要死人了,就会出现这种开棺丢尸的现象,肯定不会是野兽所为,这里的石棺都是就地取用石头,这些石头做的石棺严丝合缝,就算泡在水里也不会渗漏,都因为石头坚硬多齿,只能是人力才能打开。” “是否派人蹲点抓贼呢?” “有过,但哪怕守过头七也没有见到贼人出现,但人一离开,那石棺照样被打开,真是诡异。” 老爷子看看李老,便问是否与巫术有关。 “依我看未必,若是茅山、降头、下蛊这类的巫术,偷小孩尸体倒有可能,因为可以用来养小鬼,但在这种小村落很容易招人怀疑,因为他们必须先获得夭折孩子的生辰八字,然后必须在当夜偷取尸首,否则时间一长便无法勾魂。成年人的尸体更是无用,再者,老人家说了,曾经有守过七天之久的,那尸体在这样的潮湿环境下早都腐烂发臭了,就我了解的巫术,并没有利用腐尸的法术。” 李老突然想到了什么,便问老村长,这死去的人可是有什么共通点,老村长一听,喊过儿子季斌,两人想了很久,得出了一个很奇怪的结论。 “去年死了四个人,今年这是两个,要说身体状况、年龄大小各不一样,但皆是意外而死,并非病死,这算一个共通点,再者,老朽突然想到,他们死前都去过石碑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