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四章 第二次日俄战争五(六千一章) (第3/3页)
id='gc2' class='gcontent2'> 在1920年4月美国撤军后,在苏俄领土上仅剩下了日本军队赖着不走。日本不撤军必然引起苏俄人民更强烈的反抗,1920年5月27日,当地游击队与日军发生武力冲突后,放火烧毁了庙街城(尼古拉耶夫斯克),使日方人员共计384人在大火中烧死,这就是“庙街事件”。 “庙街事件”为日军继续赖着不走制造了借口。 1920年7月3日,日本政府发表声明,宣称作为“庙街事件”报复措施,决定出兵占领俄国库页岛北部。为了收回库页岛北部,苏俄进行了艰苦努力。 终于在1925年1月24日,两国签订《日苏基本条约》,该条约一方面宣布日本从苏联领土撤军,两国建立外交关系;一方面也宣布苏联承认《朴茨茅斯条约》继续有效,并承认“庙街事件”的损失,日本人获取了库页岛北部石油、煤炭及森林的开采权作为补偿。 当然这并不是重点,重点是日军的军纪表现还是他们传统的、一贯以来的恶劣。驻俄国的日军官兵就经常性地sao扰平民,四处抢俄国“花姑娘”。当然这也带来了严重的后果,一位从俄国前线视察回来的日军高级军官称,因强jianian带来的梅~毒传播至少使得整整一个师团的日军士兵失去战斗力,而实际情况可能不少于1万人。理所当然的,日军的这些暴行也招致了当地居民的极度厌恶。 而在乃木希典派下大量的部队分散下去征粮的最初一个月里,就有两千多日军士兵患上了梅~毒。 而梅~毒螺旋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可引发脑膜血管病变、脊髓痨、麻痹性痴呆。侵犯心血管系统,可导致主动脉炎、主动脉瓣闭锁不全、主动脉瘤等。严重者可致死。梅~毒螺旋体损害骨骼、眼、呼吸道、消化道等系统,引起组织和器官破坏,功能丧失,严重者导致残疾或其他不良后果。 而且,梅~毒的特效药现在还没有被发明出来。要直到1909年,抗梅~毒的第一种特效药606才会被德国犹太医生保罗·埃利希发明出来。而这也是第一个通过对先导化合物进行化学修饰,有组织有目的的尝试,使其达到最优化的生物活性,保罗·埃尔利希更是开创了化学治疗的先河,做为第一种抗菌类化学药物的发明者,而被公认为化学疗法之父。 1910年,梅~毒治疗药物606上市,商品名Salvarsan(砷凡纳明),这是第一个治疗梅~毒的有机物,相对于当时应用的无机汞化合物是一大进步。 虽然,药品问世初始,犹太人的种族身份使得埃利希遭受众人非议,甚至人身攻击,但通过过硬的实践检验,砷凡纳明确实是治疗梅~毒的特效药,不仅如此,它还是治疗昏睡病的特效药。 由于埃利希主动改变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修饰使其服务于治疗。这位犹太科学家被尊为“化学疗法的奠基人”,他在1908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12年,在埃利希实验室被编号为914的砷化合物,由于溶解性更好,更易cao作,而成为他的实验室推出的全新药物,命名为新胂凡钠明,该药物能够进行肌rou注射,更便于患者的治疗。 现在是1906年,也就是说,这些人已经是在等死的过程中了。 就在这短短的一个月的时间里,就有了两千多的日军士兵有丧失战斗力的可能。这不能不令乃木希典恼怒异常。他下令,所有的日军官兵都不得与俄国女人发生关系。 但是,就以日军的军纪水平,这是无论如何也是不可能的。在此之后,患上梅~毒的日军人数仍然在节节攀升。 而且这也带来了一件令乃木希典万万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并且在极大地程度上改写了战争的走向。 就在这些日军疯狂的下乡征粮,并且狂“追”“花姑娘”的时候,相当多的俄国人选择了逃向符拉迪沃斯托克要塞,希望能够得到庇护。而乃木希典因为这些人可以消耗要塞里的粮食,所以统统的予以放行。 而这些俄国人进入到了要塞之后,他们就向着要塞里面的俄军诉苦。而要塞里面的很多俄军都是刚刚扩编的,也就是说,很多的俄军新兵的家人就在符拉迪沃斯托克要塞的附近。 当这些俄军听了自己家人的遭遇之后,整个要塞中的俄军顿时都被日军的禽兽一般的所作所为给激怒了。在这种暴怒和保护家人的信念之下,这些原本在日俄战争打败之后士气一直十分低沉的俄军都像是打了鸡血一样。纷纷都要求打出要塞,消灭这些肆意妄为的日军。 他们的要求被理所当然的回绝了,因为现在俄军在远东地区的力量并不占优势,符拉迪沃斯托克要塞的使命就是要拖住日军,等到积攒足够的力量之后,再一举消灭日军。 而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这些俄国士兵只能够把自己心头的气撒到了外面的日军身上。 一旦遇到日军的进攻,机枪子弹,大炮炮弹,组成了钢铁的暴雨,都像是不要钱一样的往日军的头上打。 这时候进攻的日军就倒了霉,他们被派出来的时候只是为了能够吸引俄国军队的注意力,sao扰俄国人,完全是没想到俄国人居然那么疯狂。 只不过一个星期下来,这些被派出去执行sao扰任务的日军小部队就损失了将近三千人。 而得知这一情况的乃木希典大将却大喜过望,因为这样更能够吸引俄军的注意力,使得正在挖掘的地下坑道进行的更为顺利。所以他更加频繁的排出小部队去要塞旁进行sao扰。 这样一来,日军的损失速度就更加的快了。 然而好景不长,俄国人虽然处在愤怒中,但是他们在旅顺要塞的时候也吃过坑道爆破的亏。因此,他们也针对性的布置了很多的反制措施。 比如,防坑道听筒,就是一根长长的空心钢筋水泥管子,将其深深的埋入地下,利用了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更快的原理。只要从里面听到声音,就代表着敌人进行要进行坑道爆破了。 就在十月十八号的时候,俄国人从防坑道听筒里听到了地下传来的坑道挖掘的声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