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阎记铁匠铺 (第1/1页)
顾莉雅因为身份特殊,早在生产队为她准备医务室的时候,就在隔壁为她腾出了两间屋子作为宿舍。 而知青张爱玲,只有一个女同胞,肯定不能跟其它知青住一块儿。 村里暂时将她安排在村里一户比较殷实的农户家生活,每天的口粮都由村里补贴。 另外三个大小伙儿,房子正在加盖,暂时也只能住在村里的仓库里。 那里是堆放牛马草料和饲料的屋子,秋收粮食还没收上来,所以暂时空着。 农村本身就只有这个条件,他们无法挑剔,也不能挑剔。 本来下乡,就是要像贫下中农学习,所以咬着牙也只能忍着。 顾莉雅在这群人中间,显得尤为鹤立鸡群。 其它四人的眼中,多多少少还有对新环境的陌生,和对未来的迷茫。 而她却已经cao起了当地的乡音,跟周边的乡亲们聊得亲热。 “这是个人才!可惜了。”田老爷子感叹道。 喜儿不懂爷爷所谓的可惜是什么? 是无法在这农村广阔的土地上施展抱负? 还是好好的苗子,被这时局硬生生给耽搁了? 不想,也懒得想。 喜儿觉得自己,现在完全没有心思去考虑别人,如何填饱家人的肚子才是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别还没等到时局清晰,大家的身体就已经熬不住了。 那自己重生到这里来,又有何意义呢? 田爸和田妈已经跟着自己的生产队回去了,大家匆匆见了一面,又匆匆告别。 小钢炮如今不舍的人,又多了一个。 两个新认识的好朋友,依依惜别,约定秋收时再见。 从头到尾,是田诚一个人对着他嘀嘀咕咕,张逸只是点头加面无表情。 也不懂这家伙到底是怎么收服自己这个哥哥的,不过看见他们相处和谐就OK。 接下来的事情,跟大家都没多大关系,各回各家,为接下来的秋收做准备。 而且喜儿听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消息,田老爷子明天要带她去阎庙赶集。 一想到空间里,金毛正在不辞辛劳的摸小鱼小虾,喜儿就觉得如果不把这些干货给卖掉,就对不起金毛似的。 而且家里如今油瓶已经见底了,盐也没多少了。 天气越来越冷,如果不置办冬衣,都不懂该如何熬过这个寒冬。 要不要考虑让张叔叔给屋子里盘个炕,这样棉被不够至少不会冻死。 唉!要cao心的事情真不少呀! 田老爷子要是听到自家孙女儿的心里话,估计要被口水呛死。 这是个八岁的孩子要cao心的事情么? 但不得不承认,喜儿打算的这些事情,正是眼下高石庄每个家庭,都在绞尽脑汁想办法解决的。 回家吃过早餐,大家还要继续上工,秋收前,知青们的屋子必须要把第一层围墙垒起来,不然秋收后畜生的粮食没地方放。 这天一大早,张青照样上工,田老爷子则挎了个篮子,装着镰刀等农具,和喜儿准备去赶集。 张逸送喜儿爷孙俩到了土坝子,便止步不前,开始埋头拾柴火,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我给你买好吃的回来哈。”喜儿悄悄说。 “你有钱么?”张逸的话直戳她的痛处。 “呃,还剩点小鱼小虾,我决定拿去卖了。”喜儿强忍住心虚,昂着脑袋说道。 张逸不再说话,继续低头捡柴。 喜儿快走两步,捂了捂胸口,赶上爷爷。 这条土坝子直通上关集镇,而阎庙就在太和县关集镇内,逢农历双日赶集。 它也是离高石庄最近的一个集市,平时村里人卖鸡蛋换盐巴都是去阎庙赶集。 喜儿准备的鱼虾不多,前日已经吃了不少,今天也就是去考察一下行情。 天蒙蒙亮出发,等走到阎庙,太阳已经高高挂起了。 喜儿走的两脚发酸,这具身子还是太弱了! 决定以后每天早上的运动量加倍,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呐! 不在喜儿的隐隐期盼中,终于到达目的地。 说是阎庙的集市,其实是一条只有百十米长的小街,它呈S型,到街口后,铁匠铺,小杂货铺,缝纫铺,炸油果子铺…… 串珠子似的被小街串了起来。 最显眼的是一栋浑砖到顶的房子,上面写着三个硕大的毛笔字“卫生院”,院外两排高耸的“窜天杨”随风起舞。
看来,这里不是没有青砖,而是因为大家买不起!穷! 老爷子今天的目的地是铁匠铺,而此时的小街十几个铺子,人头攒动…… 姑娘们,媳妇们,叽叽喳喳地选看花巾,布料以及针头线脑的东西。 大老爷们儿肩上耷拉着口袋,东瞅瞅,西瞧瞧,仿佛一切都要从长计议。 最惹眼的,便是小铺子门前那一溜赶集设摊卖菜的菜农,他们摆着一担担时令蔬菜,如今能拿出来卖的,也就是地窖里存放的白菜和萝卜。 往里走,竟然还在一个阿婆的挑子里,看到了青菜,是菠菜么? 喜儿又凑近去瞅了瞅,果然。 在淮北这样的季节,又处在这样一个大集体之下,蔬菜不可谓是奢侈品呀!喜儿不禁感叹。 似乎来赶集的人,总是习惯于在市场上挑挑拣拣,讨价还价,古往今来皆不例外,不过这样也更舔几分生活的气息。 而且喜儿发现,这里的交易方式竟是以物换物,也有人拿出零星的钞票购买,不过也是少数。 记得爷爷曾经不止一次跟自己讲述,他在这段动荡岁月的经历,最让他感叹的,就是买啥都要票! 若私下交易,被抓到是要拖出去挨批斗的。 难道是山高皇帝远?还是因为地处偏僻?或者是农村民风淳朴? 不管如何,对于喜儿来说都未免不是一件好事。 想想前世,那位睿智,和蔼可亲的老人,这世是否还能遇到? 甩甩脑袋,让心底的那抹强烈的哀伤再次沉入谷底。 先活着,只要活着,未来一切就有可能! “喜儿,怎么了?不舒服吗?”老爷子见喜儿的脸色不太好看。 “没有,爷爷。被刚才那位大婶儿身上的味道给熏到了。”说完,还调皮的吐吐舌头。 农村人没有那么多讲究,三五天不洗澡很正常,所以老爷子听完喜儿的话,也只是好笑的揪揪她的耳朵。 “到了!” 喜儿抬头,一块木牌上刻着“阎记铁匠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