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判词 (第2/2页)
阴差阳错整出来的,一家想用三道题给他使绊子来个下马威,另一家给他排了个第四,想用时间来压他,结果人家肚里有货,三下五除二就把这个关给过了。里面官家又想趁这个机会捎点私货,结果更是闹出了个大动静。只这几道关过的就够玄乎的了,没想到琼林宴上这一关,更是过的让人瞠目结舌。 皇帝敢说人家运气好,那是人家有那资格那么说。自己什么人,当然不能乱点评了,不过如今这情况很明显,官家对这高鹏,是分外看的重啊,值此要紧关头,要是不赶紧表点心意,难道等日后那高鹏飞黄腾达之后再做那事后诸葛亮么?不过这个轻重,可一定要拿捏的恰如其分才行,要让官家意识到自己的眼光,还不能让他觉察到异常,否则,难免落得与那姚文远一般下场。这个火候,才是真正最难的地方。谁说在皇帝面前只能一味迎奉?有时候,适当的反驳才有效果嘛。此中境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啊。 一念至此,孙率连忙说道:“也是天佑我大宋。依臣看,今日诸多关口,那高鹏一马平川安然渡过,除了运气使然之外,他的本事才是真正决定局势的因素。久闻高鹏才华过人,本以为坊间传言,多有浮夸,未可尽信。不想今日一见,竟有意犹未尽之感。此子之才,的确当得那些名气~!”说着又摇了摇头,一脸的不相信道:“若说运气,臣看此子也的确像个有福气的。那两位徐大人,闹了这么些年,上自先帝,下到各级同僚,谁没想过法儿?好话,歹话,硬话,软话,法子都想遍了,可谁能想到,到他手里就给解决了呢?”
赵恒略一沉吟道:“说起来,也有许多巧合在其中。本来两位徐卿当众失了脸面,已经有几分气馁了。出于习惯,他们便想把这事又扔到朕手上来。朕也是一时兴起,想拿高鹏个趣儿,不想那姚文远又跳出来胡乱指责了几句。让那臭小子抓住机会给朕了个难堪。你听听那话,骂的是满朝文武啊,这不摆明了在说朕的不是吗?这么一来,两位徐卿自然又有几分坐不住了。再被他指着鼻子问一句,何为斯文,搞的颜面尽失。此时,他二人自然又少了几分气势。当此之时,那小子又抛出如此一篇近乎于恶毒的诛心之言来当头棒喝,呵呵,他二人若是还不知悔改,恐怕日后这名声都要臭了。这也是他们两个老滑头,能抓着这个机会,不仅挽回了颜面,还趁机博得了一段佳话。若是换了别个,恐怕又要被这篇文章骂吐血了。” 笑了笑,又接着道:“这个臭小子,这嘴不是一般的厉害啊。简直比刀子还厉害!今日幸亏两位徐卿和姚卿分散了他的注意力,要不然,以一对一来和他理论,恐怕吐血而逃都是轻的。还有殿试时李先生,若非朕拦着,估计李先生也讨不了好去。嘿嘿,以前总是听人说众口铄金。依朕看呐,若是碰上这等人物,也不消人多,一张口也铄的。哈哈。你说徐家那两位也是,怎么别人说他们都听不进去,非要碰到这等猛人才幡然悔悟呢?” 孙率突然道:“陛下恕罪,状元郎那篇判词之后,尚有一颂,臣方才一时不察,竟然忘记誊录了。”边说边挥笔,搞记录本是他的正行,自然一挥而就了。几下写完,双手又捧给了赵恒。 赵恒闻言两眼一亮,几乎是下意识的脱口而出:“快呈来给朕看看。”他这里话刚说完,孙率那里基本就停笔了。 接过纸捧在手中,赵恒轻声念道:“红花绿叶同根生,祖宗遗业何须争。一番相见一番老,一世人,两弟兄。”读过一遍,眼光久久不曾离开那几行字迹,不住的来回念叨。 许久之后,赵恒指起头来,眼中居然噙满了泪水。孙率见状,已知此时自己应该消失了,连忙蹑手蹑脚的退了出去,几乎就在同时,几个太监宫女悄无声息的走了进来,一言不发的左右侍立在赵恒身边。 赵恒嘴里喃喃道:“……一番相见一番老,一世人,两弟兄。说的好,说的好啊~!朕还以为是那篇判词打醒了两位徐卿,原来,真正起了作用的,却是此颂。岂止是说的好,简直就是醍醐灌顶啊~!若是如此尚不悔悟,那可就真真的无可救药了。徐家那件物事要家主方可继承,使得你兄弟争执不休,之前你们再闹腾,没人说如此言语,朕就当没看见。如今有此一纸判决,若是依旧争执不休,就是争出个高下决出了家主,朕也要将那物事收了回来!太祖赐你们父亲此物,不是让你们窝里斗的!好个高文举呀,果真重情重义!有这番见识,就不枉丫头那片心思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