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再次炮轰羊城晚报及旗下采访记者余晓玲 (第1/2页)
再次炮轰羊城晚报及旗下采访记者余晓玲! ps:起点读者不要订阅这章,刚才我又尝试了一下,貌似发免费章节的程序出错了。 以下正文: 本人起点**丝级网络写手,贱宗首席弟子: 好了,半夜了,终于能冷静下来,心情也稍微好了些,现在我要将昨日所发生的事原原本本地叙述一遍。 确切地说,这件事在前几日其实已有所迹象,因为网上有不少读者莫名其妙地发给我“你是初中生?”“你是初三生?”“好牛逼!”之类的话,当时的我还并没有看过那篇由羊城晚报采访记者余晓玲所主笔的的报道,因此心下感觉莫名其妙。 终于在前日,即2014年6月30日,我qq上的一位读者好友忽然发给我一个链接,是一则记载在手机网上的、与有九分神似的报道,我当时惊呆了,上网搜索那个孩子李某。 言归正传! 2014年6月25日上午9点半左右,羊城晚报刊登了这则报道。 2014年6月30日,我从qq上一名热心读者那里得知了报道。我想诸位应该能理解我当时究竟是何等的愤怒,因为那是自己的心血,是当时花了整整一年时间,每日码字三四个小时辛苦得来的成绩。 自己的心血被别人给冒认了,被别人给夺走了,说实话我当时气地脑门都冒冷汗了。 当时我就决定,等第二天一大早。便叫找羊城晚报理论一番。 第二天大概十点钟,我给羊城晚报新闻部打电话,客服态度还不错,告诉我他们会尽快地核实处理这件事。 然后大概是吃午饭的时候,我便接到了电话,是那个孩子李某自己打过来的,我当时安抚了一下他,说不会起诉他以及他的家庭,让他放心。毕竟他还只是一个刚刚参加完中考的半大孩子,他的人生道路还长。 在与李某这个孩子通话的过程中,有一名老师也我打了电话,我不知道这位老师该怎么称呼,该老师在道歉之后,说是要以个人的名义给予经济上的弥补。 说实话我当时听了有点好笑,第一,我要谴责的是羊城晚报,与你这位老师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对,你是也有责任,但是我当时无暇顾及。 之后我不知道过了多少时间,羊城晚报的采访记者余晓玲给我打了第一通电话。 在第一通电话的时候,我向这位叫做余晓玲的采访记者说出了以下要求: 第一,立刻撤销该篇的报道。 第二,向新浪、网易等所有转载了羊城晚报那篇的媒体门户网站,递交撤销函。 第三,要求书面道歉。 书面道歉这一块,在我想来,应该是由那孩子李某,以及李某的校方、还有羊城晚报三方一同致歉,不过鉴于李某只是一个刚上完初中的孩子,并且其父母在与我通话时,其母几乎是声泪俱下。实在太渗人心了,因此不予追究,就不必这个孩子写致歉信了,毕竟他的年轻,年轻人面皮薄,做事又冲动,我不想发生什么节外生枝的事情来。再者吧,我琢磨那孩子估计逃不过他爸爸的一顿打。就像我孩提时代犯错时挨揍时一样。唉,不堪回首。至今记忆犹新。 至于其他几个一同采访的网站,我暂时就无暇顾及了,谁叫羊城晚报的那个logo像梦魇一样折磨了我一宿没睡好呢。 而关于的李某校方的致歉函,因为在我心中只是第二被告,所以我还是将矛头对准了羊城晚报,因为正是这一环节。才导致我的作品在网络上出现许许多多的负面报道。 而我之所以强烈质疑羊城晚报的采访记者余晓玲不负责任,不核实一下,理由如下: 这里您可要看清楚了,免得说我诬陷您。羊城晚报的记者余晓玲小姐,你在电话里说你没想到、并且不知道能通过起点后台之类的来核实是否是那孩子李某所写,那么现在我告诉你,我所写的,其公众章节的第一章清清楚楚地写着那篇小说执笔于2009年的11月份,也就是说五年前,五年前李某这个孩子才多大?如果我没有算错的话,他如今初三毕业,应该是十七岁左右,五年前就是十二岁,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如果真能写出一本超过两百万字的小说来,我只能说是天纵奇才、吾辈不及! 当然了,这样的孩子哪还用上高中,直接大学进修、出国深造得了。 换而言之,你连该小说的一章正文都没看过,就直接武断地认为该小说是由那孩子李某所写,你说我指责你不负责任有错么? 连这种只需要十几秒钟的核实方式都没有验证,我想你也绝对不可能会打电话给起点编辑,请他们核实,对吧? 所以,你就是不负责任!你必须为这次侵权的事件负最大的法律责任! 不要问我为什么,因为你是记者,记者的宗旨就是核实报道、真实报道,你笔下的每一个字,你用键盘敲出来的每一个字,都需要负相应的舆论以及法律责任,决不能胡乱报道,对么?如果你说不是,那我没话说。 更让我感到哭笑不得的是,你在报道中称的前半段因为态度问题稍有微词,但是中后期十分耐读,那我告诉你,那是因为是我的第一本小说。 再次言归正传,现在说说关于致歉的话题。 大概八点多钟的时候,李某的父母给我打了电话,请求我尽可能地庇护一下李某这个孩子,我答应了,因为他还只是一个孩子,他还有美好的未来。 之后,我与我妻子在电影院看时候,羊城晚报的记者余晓玲再次打来了电话,也就是前文所说的时隔半日,她多半已经请示过了该新闻报社领导,并且我怀疑该领导给她吃了定心丸。 在十点钟那通电话中,余晓玲直接询问我的要求。注意,这时她的语气已经开始有点强硬了。 首先余晓玲告诉我,她已经请示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