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五章 夜话山神庙 (第2/3页)
道:“齐郡袁谭,泰山吕虔,东莱管统……余以为,皆不足以为公子所虑。兵事之上,自有公子运筹帷幄,奕只言政务。余以为公子当前就面临一个巨大忧患,便是来年饥荒。” “哦?” “东武。琅琊,黔陬,合计人口约十万人。 若公子再取北海国,治下人口将达到三十万人……问题是,自黄巾以来,北海琅琊屡兴兵祸,百姓流离失所,土地荒芜。我听定公先生说,公子已派人去收购粮食。可问题是,公子手中有几多钱两,又能收购几多粮食?即便是能渡过今年这个难关,可是明年呢?后年呢? 我不知公子打算,但不管公子是欲久居北海,亦或者将来另择他处,还请公子能留一段仁政与这里的百姓。” 刘闯不由得正视起徐奕。 徐奕所说的问题,也正是刘闯之前和步骘吕岱谈论过的问题。 黄巾以来,社会生产已遭受到巨大破坏,而且诸侯之间征伐不止,也造成大量百姓逃离家园,土地随之荒芜。 粮食问题,已经成为各方诸侯所考虑的大问题。 因为军粮不足,而造成无敌自破者,更是不计其数……“我听人说,曹公在年初时,利用缴获黄巾的物资和人力,募民屯田,今年便见到了效果。 黔陬,地域太小,不足以投注太多精力。 然东武、琅琊两地,土地肥美,却苦于无人耕种。所以我建议公子,开春时即在东武、琅琊两县行屯田之事。同时招募流民,设法恢复耕种……如此一来,公子便占据北海,也不必为粮食而忧虑。若公子有能力在一年之内稳住北海局势,来年再行屯田,必将获得大丰收。” 屯田,徐奕的建议,居然是让刘闯在东武、琅琊两地进行屯田! 对于曹cao屯田一事,刘闯也有些印象。 他甚至记得,在后来,不仅是曹cao在屯田,包括西川刘备,江东孙权,都曾设置典农校尉。 也就是说,在此后百年中,屯田必将大兴。 只是,刘闯知道屯田,却不太清楚这屯田的具体事宜。 也难怪,在后世流行的什么土地轮转之类的政策法规,在这个时代,根本无法推行。而历史已经证明,在这个时代,屯田是一个最好的办法。但是,怎么屯田?又如何进行管理呢? 刘闯两眼一抹黑,完全不知道。 “年初,曹cao在兖州开始屯田的时候,余便对此留心。 这一年来,曹cao屯田得失,余亦看在眼中。若公子信得过奕,奕愿为公子,在琅琊县屯田。” 这家伙,居然如此有心? 刘闯闻听大喜,立刻让人前往下邳,为徐奕请求琅琊令一职。 同时,他又让徐奕全权督导东武、琅琊两县屯田之事……之所以要去下邳,是因为琅琊县和东武县,都归于琅琊郡治下。哪怕现在被刘闯占居,可从名义上,还是要向徐州恳请。 这也是刘闯与吕布示好的一个途径。 当然,最好的办法是向朝廷奏请,可问题是刘闯现在和曹cao的关系极为紧张,自然无法成行。 他让吕布委派,也算是给了徐奕一个名份。 不过,刘闯目前的情况的确是有些尴尬……他可以任命步骘为东武令,可任命徐奕为琅琊令,黄珍为黔陬长……可是他呢?到目前为止,依旧身无官职,可以说地位非常的尴尬。 正名,也就是成为刘闯所面临的最大难题。 可找谁正名? 曹cao能够同意他占领北海国吗? 刘闯对此,心里可是没有一点底……但他知道,如果不能够尽快正名,必然会产生许多麻烦。 首先,太史慈他们如何安排? 难道就这样让他们不明不白的跟在身边,却无法予以委任? 想当初,孙策渡江,可以委派官职,一来他是袁术派遣,二来他在江东根基深厚,有许多支持者。 可现在……好在,这事情很快就有了转机。 十二月初,从高密突然传来一个消息,郑玄相邀刘闯,前往高密一行! 郑玄,他终于肯出面了吗? 当刘闯得到郑玄的信函时,不由得喜出望外。 之前,他派人从张辽那边把吴普接过来,而后又派人把吴普护送前往高密,为的就是获得郑玄青睐。 为了这件事,他费了不少心思。 除了护送吴普之外,刘闯还把他的族谱,以及刘陶留下来的注疏和草本原件,一同送往高密。 那,可都是原件正本啊! 说句不好听的话,如果郑玄想要坑刘闯一把的话,刘闯以后再想证明自己的身世,都会变得非常困难。不过,刘闯相信郑玄……他不相信,这位在后世享有偌大名气的经学大师,会做出这种事情。 所以,在接到郑玄书信之后,刘闯便立刻做出准备。 只是他没想到,会遇到这么一场大雪,以至于行程也受到影响。 当晚,刘闯在武安国所说的那座山神庙里借宿。 这山神庙的面积不小,足够一百多人留宿。 坐在大雄宝殿里,刘闯煮了一锅羊rou羹,和诸葛亮分而食之。 “孟彦哥哥,你真的打算,在北海国久居吗?” “怎么,孔明有什么想法?” “想法倒说不上,只是觉得这北海、青州绝非可以久居之所。 若我猜的不错,不管是袁绍还是曹cao,都不会坐视你在青州做大……孟彦哥哥你勇力过人,手下更有太史慈许褚步骘吕岱这种人物,但想要和袁绍、曹cao相争的话,恐怕是胜少败多。” “是吗?” 刘闯放下粥碗,轻声道:“可是,我若不占居此地,又能往何处去?” 诸葛亮闻听,顿时露出赧然之色,他挠挠头道:“我也不知道,只是觉得这里不是久居之地。” 究竟还是太小! 如果再过几年,这家伙说不定就能为刘闯想出对策。 可是现在……刘闯轻轻叹了口气,“我何尝不知,这北海国非久居之地。 可我也知道,就目前而言,这北海国是最适合我停留栖身之所……因为,这里够复杂,所以我能够有机会浑水摸鱼。可有朝一日,等这天下大势明朗的时候,我在想浑水摸鱼,就难喽。” 诸葛亮听罢,连连点头。 “所以,我现在只有等待。” “等待?”诸葛亮问道:“孟彦哥哥在等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