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四章 孔明,你怎么看? (第3/3页)
不过,正如荀谌所猜测的那样。 为许多人所期盼的北海国大战,并没有发生。 刘闯在挥兵渡过潍水之后。屯兵淳于县城外,便没有继续前进。 在这一点上。他非常好的遵循了当初与郑玄的约定,不会出兵渡过汶水。 可即便如此,淳于县令却被刘闯这一举动吓得胆战心惊。许褚兵抵汶水河畔之后,淳于县令二话不说,带着家小妻儿,便逃出淳于,渡汶水北上,找彭璆哭诉去了。如此一来,却使得淳于乱成一团麻。城中兵马,全都逃匿无踪,剩下一座无人问津的空城,令百姓更感紧张。 淳于,也是北海大姓。 淳于县的存在,更是因为当年缇萦救父而来。 眼见刘闯兵临城下,却弄不明白刘闯的真实意图。 淳于县的缙绅在商议之后,便推荐淳于名士淳于俊代表淳于百姓,出城与刘闯接触。 这淳于俊,年三十岁,精通易。 其父淳于嘉,更在朝中拜为司徒,也是一个极为影响力的人物。 当然了,淳于嘉是东汉老臣,自然是属于汉帝一方。不过他很聪明,在到了许都之后,便效仿金人三缄其口,冷眼旁观朝中局势。 刘闯方抵淳于,面对淳于这种状况,一时间也不知该如何是好。 “淳于先生,有何见教?” “刘公子,当初你和康成公曾有约定,不会在北海开启战端,何以食言而肥?” 刘闯闻听,顿时心中不快。 “难不成以淳于先生的意思,我被人刺杀,难道也不能有所动作? 没错,老大人当初曾与我约定,不得开启战端;但我那时也回答过: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彭璆派人在高密行刺,证据确凿。 今我兵进汶水河畔,而且也没有违反老大人当初之叮嘱,没有读过汶水。何来食言而肥之说?” 刘闯和郑玄约定的时候,淳于俊也在场。 今仔细一想,刘闯的确是没有违反当初的约定。他屯兵汶水,却未渡过汶水,算不得食言而肥。可现在,淳于已经乱成一团。淳于俊大概弄明白了刘闯的意思,他这次出兵,只怕是为了示威而来。想想倒也正常,刘闯遇到刺杀,若没有一些表示的话,只怕被他人小觑。 “刘公子,你与彭相之间的事情,我不想过问。 我只问你,而今又准备如何安抚淳于……” “淳于先生,我似乎并未攻打县城,更没有派兵进驻,何来安抚之说?” 安抚,一边都是指占领地的行为。 淳于俊苦笑道:“刘公子虽然未对淳于兴兵,可是已影响到淳于百姓的正常生活。 而今,淳于县令和他的家小,以及淳于城中的兵马,都已经离开,淳于变成了一座空城,需要有人进行安抚。公子既然来了,便不要走了!请刘公子入城,至少也能令百姓心安啊。” 刘闯闻听,顿时呆愣住了。 这还有主动让出城池的吗? 可问题是,他现在并不想占居太多城池,因为如此一来,必然会造成兵力分散。 “刘公子,当初康成公可说过,要你担负起淳于的安危。 今淳于正处混乱,也需要一支强兵驻守此处。淳于俊代淳于三万百姓,恳请公子能履行当初的约定,进驻淳于,是淳于尽快安定。公子一日不入城,城中的百姓,恐怕就一日不得心安啊。” 想当初,郑玄要刘闯在淳于、安丘和昌安三县屯兵。 可后来刘闯听了诸葛亮的劝说,没有占领三县,只借居高密和夷安。 说实在话,淳于俊有些失望! 要知道,这淳于地处汶水和潍水之交,也是一处盗匪横行之地。 此前曾多次出现有盗匪顺汶水,或者腻潍水而来,袭扰县城的事情发生。但淳于兵力空虚,更无强兵守卫,只能在城中看着盗贼在城外横行。刘闯所部,横行三州,转战千里,其武力之强盛,淳于俊倒是可以放心。他并不是想要投靠刘闯,但他却希望有一支人马,能够保家乡父老安全。 之前刘闯不肯接受淳于,那叫高风亮节,淳于俊也不好勉强。 可现在,你刘闯既然来了…… 而且把淳于县令吓得落荒而逃,淳于俊怎可能再放过刘闯。 所以,就请你占领淳于吧。 反正有康成公郑玄作保,我也不怕你为害乡里,否则郑玄的名声不保。 刘闯看着淳于俊,突然有一种哭笑不得的感觉……这一次,他是真没有想过攻城掠地,他之所以出兵淳于,完全是别的原因。他需要展示自己的存在感,却没有做好准备,接收淳于。 “刘公子,当初康成公曾有言,而且又有管宁邴原作保,将淳于借与公子。 公子你不愿落人口实,所以不肯前来。可现在你既然来了,难道要坐视淳于,混乱下去吗?” 刘闯,哑口无言! 这是赖上了啊…… 好像如果他不接收淳于,便是十恶不赦,罪大恶极。 刘闯沉吟半晌,回过头问道:“孔明,你怎么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