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洛神(二) (第2/2页)
着他,他也闹不出什么风浪。 不过,你回头与权娘子商量一下,请她设法训练些女婢出来,也可以加强一下内宅的守护。” 王权而今,便在黄阁教授剑手。 但一个好剑手,并非短期可以训练出来。 王权虽说是一个女子,但剑术高明,而且颇为凶狠,倒是把那一干黄阁剑手收拾的颇为服帖。 对此,刘闯视而不见,司马懿更大力支持。 用王越的话说,只需一载,便可以训练出一批合格的剑手。 或许这些剑手算不得高明,但足以派上大用……刘闯也不着急,只让王权安心的进行调教。 建安五年七月,官渡之战正式拉开序幕。 袁绍亲率大军抵达官渡,依沙堆立营,东西宽约数十里,威势骇人。 而曹cao则全无畏惧,与袁军在官渡对峙……双方自七月末,便发生数次交锋,曹cao屡战不胜,只好暂时退回营垒,坚守不出。与此同时,孙策在江东提兵而来,屯驻于丹徒,窥视广陵。 同时,刘备抵达汝南,在陈珪父子的帮助下,招兵买马与刘辟龚都合兵一处,在曹cao后方发动袭扰。好在,曹cao命曹仁出镇汝南,将刘备兵马阻拦,同时他又命大将任峻驻守梅山,保护己方侧翼。 战事在一时间,呈焦灼之势。 袁绍口出狂言,欲十五日结束官渡之战,于是向曹cao营垒,发动凶猛的攻击。 与此同时,鉴于刘闯兵进右北平,征伐幽州的态势,袁绍命大将牵招自进入幽州,与张郃合兵一处,抵御刘闯。他还命高干严密监视荀谌,以防止荀谌趁机造反,搅乱了整个战局。 只是,对于袁绍的种种策略,刘闯并不在意。 在解决了鲜卑之乱后,刘闯迅速命晓风出使夫余国,并迅速和夫余国达成盟约,双方约定,联手夹击燕荔游。 刘闯没有召回诸葛亮,而是详细的询问了徐庶的看法。 徐庶也认为,征伐鲜卑,时机正好! 燕荔游方经历一场大败,损失数万兵马……虽然东部鲜卑有百万之众,可如此惨败,也需要一段时间进行消化。所以,燕荔游这个时候,恐怕正忙于安抚鲜卑部众。若汉军在这时候出击,势必会对整个东部鲜卑,造成巨大的威胁。到时候,鲜卑必将发生严重的内患。 “此战,可兵分三路。 温侯居中,魏延与夏侯将军为左右两军,杀入北疆。 如今鲜卑部众,正人心不稳。可命文长与衡若两位将军袭杀鲜卑部众。此前,鲜卑一直未与主公交恶,因为燕荔游的擅自出击,激怒主公,说不得会引发鲜卑内部的种种不满情绪。
主公可趁机再命人出使狼居胥山,许以重金收买步度根。 那步度根也是个极为贪婪之辈,只要他不出兵,则东部鲜卑必然会遭遇大乱,主公可一战功成。” 看得出来,徐庶在经历了卢龙塞一战之后,信心大增。 他显然对鲜卑一战,有了非常详尽的考虑,故而当刘闯询问的时候,他应对从容,毫不慌张。 这才是我印象中那个在刘备面前指点江山的单福先生! 刘闯喜出望外,立刻同意了徐庶的建议。 当晚,他先拜访了刘晔,与刘晔一席长谈之后,最终使刘晔同意为行军司马,协助吕布征伐北疆。 只是如此一来,辽西势必会出现兵力空虚的情况。 刘闯在思忖之后,史涣为辽西太守之职,屯驻临渝…… 至于柳城乌丸人,刘闯当然不会放过……他下令从柳城迁徙十万乌丸人至临渝居住,并对那些勾结鲜卑,偷袭柳城的乌丸人,展开血腥杀戮。对于这些乌丸人,不能一味的放纵,大棒加胡萝卜的政策最好,免得这些家伙,再生出异心。为此,刘闯更大笔一挥,同意史涣招兵买马。 同时拜苏仆延为辽西乌丸大单于,驻守柳城。 众所周知,苏仆延的根基在医巫闾山,对柳城方面并不熟悉。 让苏仆延驻守柳城,一来可以安抚当地乌丸百姓,另一方面,未尝没有削弱苏仆延的意思。 这次柳城之战,如果苏仆延在医巫闾山山起兵响应,势必会引发更大动荡。 如今思来,刘闯仍感到有些后怕,所以断然不能允许,苏仆延继续留在医巫闾山…… 待所有事情安顿下来后,刘闯便召集许褚和张辽两部兵马,合兵一处。 他自己更亲自督军,兵发右北平。 这也是刘闯第一次到右北平,为此右北平太守鲜于辅在土垠城外,迎接刘闯的到来。 对于鲜于辅,刘闯也一直在犹豫…… 该如何安排鲜于辅? 是让他继续留在右北平,还是另行安排? 不过,鲜于辅显然有自己的打算。 他也知道,自己方投靠刘闯,很难立刻得到刘闯的信任。 而右北平,又是辽西门户,是刘闯征伐幽州的关键所在……虽说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但鲜于辅还是有自知之明。所以在接风宴结束之后,鲜于辅便主动来到兵营,拜访刘闯。 “辅已年迈,恐难以胜任右北平太守之职。 闻皇叔罢辽东属国,置昌黎郡……辅昔日与乌桓峭王颇有交情,故而有心前往昌黎一行,还望皇叔成全。” 乌桓峭王,便是苏仆延。 鲜于辅在辽东属国颇有威望,乌丸人对他,也极为敬重。 他这就是向刘闯表明态度,我可以为你镇守昌黎,看护住那些个乌丸人。 刘闯正不知该如何安置鲜于辅,如今他主动提出,刘闯自然心中大喜,连忙表示赞同…… 当下,刘闯拜鲜于辅为昌黎郡太守之职,命王贺为阳乐校尉,驻守楼子山。 随后他拜陈矫为右北平太守之职,也算是皆大欢喜。 不过,鲜于辅在离开时,又向刘闯举荐了一个人,“不知皇叔可听说过卢植卢中郎的名字?” 卢植? 刘闯闻听,不由得一怔。 他又怎可能不知晓卢植是何方神圣,那可是东汉末年有数的名将,同时在海内声名极为响亮。 “木公这话怎讲,卢中郎之名,小子焉得不知?” 刘闯在言语间,表现出了对卢植的敬重。 这卢植不但是一员名将,更是公孙瓒和刘备的老师,同时还是当世大儒。 董卓入京之后,曾意欲杀害卢植,却因蔡邕的劝阻才算作罢。蔡邕对董卓说:卢尚书海内大儒,人之望也。今先害之,天下震怖。 也正因此,董卓不敢对卢植动手。 可卢植却知道,董卓倒行逆施,早晚必亡,所以便逃离京师,下落不明。 鲜于辅显然对卢植非常敬重,见刘闯也知道卢植,顿时松了口气。 “子干当年逃离京师,便躲在上谷。 只是他已年迈,在初平三年时过世……可叹子干一世英名,对朝廷忠心耿耿。死后却家境贫苦,膝下只留有一子,名为卢毓,年方双十。子家淳厚,学行卓绝。袁本初与公孙瓒交锋时,幽州饥荒,子家以瘦弱之身,担起一家重担,还要照顾两位兄长遗孀和孩儿,非常艰难。 我此前曾有心让他前来右北平,奈何子家推脱学业未成。 今皇叔若要入主幽州,还请多多照拂,莫要使忠臣死不瞑目……” 鲜于辅虽未说卢氏如何凄凉,但言语中却已表露无遗。 卢毓何人? 刘闯并不是非常清楚,只知道此人在后来,一手创立了五姓七大家之一的范阳卢氏,成为南北朝以后,最为强大的一家门阀。 “却不知,子家如今,身在何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