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定鼎之策 (第2/2页)
足鼎立,蜀国实力最弱,但因为占据了四川等地,凭借着地理上的优势,硬生生的与魏国抗衡,如今也是这样。” “大人依托四川云南两地,有了展之基础,加之合州御前诸军的强大,足以自保了。” “但若是放眼天下,仅仅立足于四川与云南两地,那是远远不够的,不管怎么说,四川云南等地都是地处边陲,对中原与南方的影响力都不是很大,蒙古大军这些年来一直都致力于征伐四川,在下认为,无非是想着护卫中原的安宁,更是护卫京兆府路之安全。” “在下的建议是,立足四川与云南的基础之上,朝着中原展,第一步就是京兆府路与凤翔路,这里乃是中原之核心位置,占据了这里,就真正有了定鼎的基础。” “第二块,强大军队,在下前面已经说过,合州御前诸军目前自保可以,但想着打败蒙古大军,尚不可能。” “在蒙古朝廷这么多年,在下也多次分析了蒙古大军,当年的辽国与金国,也是欺凌蒙古部落,那个时候的蒙古大军,远没有如今强大,不过几十年的光景,蒙古大军实力快强大起来,已经是傲视群雄。” “在下以为,合州御前诸军亦有如此的实力,一样可以展壮大起来。” “如何让合州御前诸军强大起来,在下以为,单一的展骑兵,不是办法,不管合州御前诸军的骑兵如何的展,都是比不上蒙古铁骑的,前年兀良合台率领的蒙古铁骑被合州御前诸军打败,不能够说明什么,兀良合台率领的蒙古铁骑,并非是主力,主力全部用于拱卫开平城以及进攻阿不里哥。” “大汗对兀良合台存有猜忌之心,也不可能让阿不里哥率领蒙古铁骑的主力作战。” 。。。 刘秉忠说到这里的时候,吴邵刚终于插嘴了。
“刘先生认为,合州御前诸军日后重点强大什么地方。”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也是屋里所有人关心的地方。 刘秉忠也没有完全想好。 “这个,在下也没有真正好的建议,在大人的面前,在下不敢乱说,只是在下曾经跟随大汗征伐,特别是在征伐四川以及大理之时,感触颇多,那一次的征伐,蒙古大军推进一直都很是顺利,几乎没有遭受什么阻碍,也就是那个时候,在下认为蒙古大军天下无敌。” 郝经看向了刘秉忠,眼神里面透露出来责备的意思,既然想不到好的办法,又说蒙古铁骑天下无敌,这是什么意思,难不成让合州御前诸军归顺蒙古朝廷吗。 吴邵刚却陷入到沉思之中。 不一会,吴邵刚突然开口了。 “刘先生,当年的钓鱼城之战,你是否知晓详细情况。” 刘秉忠稍稍思索,很快开口。 “钓鱼城之战,蒙哥大汗集中了主力,意图攻陷钓鱼城,无奈自身被投石机所伤,因为伤情太重,无法救治而亡,由此蒙古大军的征伐才停止下来。。。” 刘秉忠还没有说完,吴邵刚的脑海里面划过了一道闪电。 吴邵刚是穿越之人,以前就是特种兵教官,对于军队的事情太熟悉了,无奈穿越到冷兵器作战的时代,想不到那么多,只是觉得蒙古铁骑太过于的强大,大宋军队必须加强骑兵的建设,如此才能够与蒙古鞑子抗衡。 刚刚刘秉忠的话语,提醒了吴邵刚,仅仅想着展骑兵与蒙古鞑子抗衡,这是天方夜谭,军士个人的差距是巨大的,依靠残酷的训练,或许能够提升宋军骑兵的战斗力,但不可能越自小就在马背上的蒙古铁骑。 的确需要从其他的地方想办法。 热兵器是唯一可以考虑的地方。 而热兵器之中,按照如今的条件,能够考虑的唯有火炮。 火炮是骑兵的克星,这一点在现代战争之中已经应验,面对隆隆的火炮,不管多么骁勇的骑兵,都是只是炮灰。 想要快壮大实力,攻克与展火炮,恐怕是最好也是最快的办法。 吴邵刚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刘先生之提醒,太重要了,我希望刘先生今后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想到什么尽管说出来就是,只要能够集中众人之智慧,我们就能够克服任何的困难。” 商议结束了,吴邵刚独自到了书房,不允许任何打扰。 郝经与刘秉忠等人没有马上离开厢房,而是继续探讨,甚至出现了激烈的争论。8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