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三宿缘(1) (第2/2页)
秀月来到老婆婆身前站定,羞涩不安的抓着自己的衣角:“婆婆你好,我想回后厝庄大庙口……” 乡下地方没什么街道名称,外婆曾经叮嘱过她,如果不小心跑太远迷了路,就这样向别人问路。 “你跑得还真远。”老婆婆听了呵呵笑起来,随后转过头,朝身后的黑暗中吩咐了句:“阿隐,你带她回去。” 居然还有别人?巫秀月惊讶的看着一名跟自己差不多年纪的小男孩从老婆婆身后走出来,这个地方实在是太黑暗,暗的只剩这盏红灯笼的光,小男孩先前站在老婆婆的身影里,她根本没发现。 “是。”小男孩乖巧的点点头,手里不知从哪举出一支长长的棍子,手一挥,棍子上端原来也顶着一盏灯,此时才亮了起来。 男孩走到她面前,主动伸出了手。 “跟我来。” “阿隐,要有礼貌,人家是女孩子,温柔一点。”老婆婆依旧笑眯眯的,循循叮咛。 男孩又点点头,重新收回了小手在口袋里摸了摸,掏出一块手帕递过来。 “请用。” “谢、谢谢。”野小子一样的巫秀月哪里被这样对待过,不由得有点脸红的接过手帕,抹了抹哭花的脸。 手帕冰凉湿润,带着一丝香气,很像是庙里会闻到的那种香味,拿在手上好像连跌伤的掌心也不疼了。 很有耐心的等待一会儿,男孩才又摊开手伸出:“请跟我来。” 巫秀月犹豫了片刻,只用手指轻轻捏住男孩的袖口。
在乡下野大的她走到哪都像个孩子王似的,实在不好意思让一个小男生牵着手走,可是又实在怕得很,只得这样了。 男孩似乎也没有意见,一手举着比自己还高的灯,一手领着她,在黑暗中慢慢的走着。 巫秀月回过头,看见老婆婆仍然提着红灯笼站在原地不动,他们越走越远,红光也越来越小,却未曾消失过。 回去的路似乎比来时的路短多了,当看到树梢间透出的月弯时,巫秀月欣喜若狂,把以前老人家说的“指月娘会被割耳朵”都给抛在脑后,兴奋的手指月亮大喊:“我看到月亮了!是月亮!” 没有经历过那段全然的黑暗,她从来不知道习以为常的月光竟是如此可贵。 这时候男孩也停下脚步,握著灯柱的手指向前方:“继续直走,你就可以回去了。” 巫秀月好不容易控制住心情,想要向男孩道谢时,却发现对方的双眼在明媚月色下反而变得蒙眬黯淡,年幼的她并不明白为什么,只是认真的向对方说谢谢,然后就准备转头走去。 “直走,不要回头。”男孩的声音再次响起,严肃的告诫她:“千万不要回头。” 她觉得对方的声音好像突然遥远了许多,正想回头询问,就被最后那句给吓唬住,丛木林里阴森森的感觉重新回到她身边,仿佛冰箱里飘出来的那种冷气缓缓的包围上来。 巫秀月握紧小手,迈开两条腿奋力的往前冲去。 眼前没有树挡住她的路,冲出丛木林时,阴冷的气息忽然瞬间消失了,她抬头傻楞楞的看着月亮,大口大口的喘气,恍若重生。 “找到了,在这里!”“秀月!”“你是跑去哪里了?” 周遭人声吵杂,似乎庄里的大人们都出来找她了,她被附近认识的鱼贩牵着手走到有路灯的地方,远远见到外婆就流下眼泪,连平时不太出门的外公都来了,祖孙三人在灯光下紧紧抱在一起。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外公外婆和庄里的大人们不断的重复这句话。 她抬手擦擦眼泪,这才发现手里还紧紧抓着那条手帕,灯光下,清晰可见手帕边角绣着一只漂亮但形状奇异的鸟,就像大庙屋顶上的那种。 那次迷失之后没多久,她就离开了乡下,回到父母身边就读小学。 长大后的巫秀月总是想不透她那时候是去了哪里?记忆中的那个丛木林,已经因为道路的开辟只剩少数几棵木麻黄在路边,废鱼塘也被填起来变成了停车场,周末假日还会摆上热闹的夜市,哪里还剩半点阴森气息。 外婆说她是被“鬼”迷去了,还带她去给庙公收惊。 那送她出来的又是谁呢? 她小心保存着那条因为清洗过几次,绣线都已经退了色的手帕,希望自己总有一天能解开这个谜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