箬筠传_第十八章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八章遇 (第2/2页)


    太上皇是何等的英明,即使是现下这种状况,皇上也是不敢有半点逾越的,太上皇最看重守规矩的人。他也知道自己不可以露出一点点的锋芒,一旦让和珅晓觉自己是他不可控制的,到时在太上皇面前搬弄是非,添油加醋的诋毁自己一番,那么自己必是要受到贬黜的。

    在皇上还是亲王的时候,亦是如此小心翼翼,每行一步都是如履薄冰。他深知,父皇在紧紧地盯着自己,观察着自己的一举一动。通往皇位的路必定是一条窄滑窄滑的送命独木桥,一失足就会万劫不复。历史上无数的案例在时刻提醒他,必须把自己脾气中的任何火气都要痛下心来把它磨去,把性格中任何任性的冲动都要紧紧地束缚住。

    自从自己登基以来白莲教就爆发了叛乱,近来暴乱更是如雨后的春笋般遍地开花,如今白莲教四处横行,大清大半江山皆陷于硝烟之中,朝廷的经费却捉襟见肘,可是即使是这般,朝中贪官污吏却是毫无收敛,尤以和珅为首的官僚集团最为严重,官官相护,上下勾结,就连赈灾银两也不放过,斑斑行为,日益侵蚀着大清的基脉,颙琰表面镇定如水,实则早已心急如焚。

    只是现下,还不是自己翻身的时候,他在等。现在首要的便是要稳住和珅,游刃有余的与和珅周旋到底,现在摊牌还为时尚早。因和珅的官僚集团根深盘结,党羽众多,现在已是权倾朝野的大人物,想要动他,没有那么容易。

    想罢,便是不动声色的提笔,在宣纸上行云流水般的书写着,他要给老师朱珪修书一封,盼望他早日归来,以为自己解忧。

    一旁的吴省兰,有意的瞥了一眼在书案上修书的皇上,便是计上心来。

    翌日,吴省兰便是手抄一份皇上写给老师朱珪的信,送到了和珅手中,信中虽只是书写着祝贺朱珪回京任职的堂皇话,但和珅还是敏锐的嗅到了危险的味道。

    ----而此时这份祝贺信便是已到了太上皇手中。

    “太上皇,依微臣看,皇上这是在笼络权臣,结党营私啊!此信书写内容,可见皇上很是期盼朱大人回京任职呐!”和珅言语是那般的恳切。

    而此时端坐在龙椅上的太上皇却是意味深长的看向了侍立与一旁的董诰,言说道:“董诰,你怎么看呐?”目露凶光。

    一旁的和珅表面虽保持着镇静,心下却已是不悦,这董诰向来与自己不对付,难保他不会与自己反着来,坏了自己的好事。

    只见董诰上前一步,拱手沉言道:“回禀太上皇,皇上向来温和,稳健,且人品贵重,微臣以为是和大人小题大作了,皇上尤为以孝为先,自然不会做令太上皇不悦之事,言太上皇不悦之语。”

    听罢,彼时还有些许怒气的太上皇,现下倒是宽慰不少,稍眯着眼端坐在龙椅上,捋着自己的花白绵长的胡须,若有所思,随即便是提笔在宣纸上书写起来。

    可想而知,经和珅这么一闹,朱珪回京任职一事便是不了了之,没了下文。

    而依附于和珅的众多官吏对于和珅的此次觐见进言,都是生生惊出了一身的冷汗,没想到和珅为了对付朱珪,竟把皇上也牵制其中,如今的太上皇越见是时日不多了,等至一命呜呼,新帝掌握实权之后,他们现下都可以想见和珅今后的下场,现如今依附于他,竟开始有些许惶恐。

    谁知这件事之后,和珅却并无收敛,为了彻底断了朱珪的回京之路,竟又上奏言说夷寇在浙、广沿海活动非常频繁,接连发生抢劫财产的事件,作为两广总督的朱珪,竟不闻不问,丝毫没有出海督帅缉捕夷寇的迹象。

    因和珅的此次上奏,太上皇便是迅速的把朱珪从两广总督任上撤下来,调往了安徽任巡抚。不但没有升上大学士,反而连降数级。

    皇上知道后,对和珅的厌恶更深了一层。要知道老师当时之所以没有出海抗击是由于当时现有战船强度差,不能出海抗击导致,而且老师现已将自己平时节俭下来的积蓄悉数捐出,用于建造战船,只是一时还未完工而已,而已--而已--。

    皇上心中是抑制不住的愤慨,巴不得现下就把他捏扁揉碎。

    “啪!”皇上不禁把手边的一青花陶瓷茶杯甩落在地,瞬间便是稀碎,上旋阵阵热气。

    “!”一旁的鄂罗哩连忙向侍立于一旁的小阑子使了个眼色,对视的一瞬,惊魂未定的小阑子连忙蹲身去收拾。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