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节 劝进 (第2/2页)
兴军还用着清妖的年号,以后两军交往,是用太平天国的年号还是用清妖的年号?若用太平天国的年号,复兴军等于平白矮了一裁,若用清妖的年号,未免太尴尬。 若没有太平军作比较,年夜家对王韶委员长的称号也没有觉得有什么欠好,可是与太平军一比较,人家那边天王、工具南北王、翼王什么一年夜堆?而自己这边呢,连个王爷都没有。 立国,一定要立国,即使不立国称王也好,否则堂堂复兴军岂不克不及凭白比他人矮,这怎么行?从太平军立国的消息传来后,复兴军上下突然掀起了一股立国称帝的旋风,从士兵到各个将领,还有各个委员,强烈支持复兴军立国,委员长即使不称常,至少也要称王才行。 其中又与陆建瀛、吴健彰、杨积照、金衍照等一批降官最为积级,他们强烈建议王韶一步到位直接称帝,这样才可以与咸丰、洪秀全两人平起平坐。 除他们外,复兴军在进攻苏州、南京、杭州等城市中还俘虏了年夜批清军官吏,这些官吏虽然有个别宁死不降,只是最终年夜部分人还是降了,这部分人,复兴军给予了择优录用,凡是欠亨时务,只会吟诗作对的官员统统摘了官帽,任其去留,只有那些确实有能力的官员才给予录用。 如今加起来,这些人总共也有百人之多,他们不管军事,在民事上还是有很年夜讲话的权利。 吴健彰是在复兴军攻下南京之后才投降的,这人被关押了四个多月才投降,也算硬气,自己又糙通洋文擅于与洋人打交道,算是一个难得的人才,投降后重新获得复兴军重用。 由于上海的成长,复兴军撤了原先的苏松太道,将上海由县提为府,吴健彰做了他的老本行,任命为上海知府。 对王韶称孤道寡一事王滔委婉提出否决,他认为中目可以向美两国学习,采取共和制,这样才能跳落发天下的循环,只是他的否决就象是一朵微弱的火花,很快淹没在海洋一般的赞同傍边。
在一片劝进声中,王韶也是砰然心动,与复兴军现在的实力哪怕清军倾全力来攻也可以招架得住,何况清军还有太平天国一个强敌,无论是称王还是称帝,可以完全没有障碍。 刚开始王韶只是想推翻满清,没有自己称帝的想,他所处的时代,年夜部分国家已经没有皇帝,即使有更多也只是象征意义,真正还有皇帝般权势的只有那些落后地区,皇帝几手是、野蛮、落后等欠好词汇的代名词。 只走到了这一步,王韶的野心也不由滋长起来,既然年夜家都想自己称孤道寡,为什么不称王称帮,偏偏要扭扭捏捏? 想到这一点,王韶顿对颔首同意建国不过拒绝了直接称帝的请求,而是改为称孤道寡还是比及复兴军实力进一步壮年夜之后再进行吧,眼下复兴军连一个完整的省份也没有占据,称帝总让人感觉有点名不副实的感觉。 王韶没有直接称帝,这让陆建瀛等人有点感到遗憾,不过既然称了王,早晚也要称帝各人也没有再苦苦相劝,而是各自忙碌,准备复兴军建国的事宜。 既使是称王,也并不是是一件简单之事,各种规制、官职、国号、年号……,都要一一理顺,对这一切,复兴党中的年夜哪分人都一眼抹黑。只能靠陆建瀛、杨积煦这些旧朝的官吏,不过官职这一块却是王韶自己拟定,并没有让这些旧朝官吏插手。 虽然称王是一件水到渠成之事,王韶并没有急仓促称王,而是将称王之事定在一个多月之后的四月十八那天,在此之前,王韶还要举行一次科考,作为新朝储蓄人才之用。 拿下浙江三分之二土地后,复兴军治下民众已近三千万,对降官的录用,使复兴军行政人才缺泛获得一定水平的缓解,只是官吏人数还远远不敷,复兴军需要一批新血来稀释那些降官的比例。 复兴军的政策是成长工商为主,对境内田主并没有冲击,只是措置了一批抗拒复兴军政令的田主,对那些愿意遵守复兴军政令之人,复兴军还是采取了拉笼为主,这次科举就是为了拉笼那些多身世田主阶级的书人,也是给那些田主阶级一个投靠的途径。 固然,复兴军要成长工商,强国富民,单靠那些死八股文的书人还不可,建国后会推出一个庞年夜的教育计划,为以后的培养出更多合格的人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