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刀集_千古谁识沛丰邑1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千古谁识沛丰邑17 (第4/5页)

    颖川郡(今河南登封以东)阳翟(今河南禹县)

    汉中郡(今陕西西南,湖北西北)南郑(今陕西汉中市)

    南郡(今湖北武汉以西,襄樊以南)郢(今湖北江陵)

    黔中郡(今湖南洞庭湖以西)黔中(今湖南沅陵县西)

    南阳郡(今湖北北部、河南西峡以东)宛(今河南南阳)

    陈郡(今河南淮阳、太康、西华等县)陈(今河南淮阳)

    薛郡(今山东新汶、枣庄、济宁之间)鲁(今山东曲阜)

    泗水郡(今安徽淮河以北)沛(今江苏沛县东)

    九江郡(今淮河以南及江西大部)寿春(今安徽寿县)

    会稽郡(今江苏长江以南,浙江金华以北)吴(今江苏苏州)

    长沙郡(今湖南洞庭湖以南及江西西部)临湘(今湖南长沙)

    衡山郡(今湖南衡山周围)邾(今河北黄岗南)

    东海郡(今山东费城以南)郯(今山东郯城西)

    齐郡(今山东境内)临淄(今山东临淄北)

    琅琊郡(今山东沂源南,临沂北)琅琊(今山东胶南)

    胶东郡(今山东平度等县及迤南)即墨(今山东平度东南)

    广阳郡(今河北境内)

    蓟(今北京市西)

    上谷郡(今河北张家口以北,北京昌平以北)沮阳(今河北怀来东南)

    右北平郡(今河北蓟县东,辽宁大凌河上游以南)无终(今河北蓟县)

    辽西郡(今辽宁大凌河以西,河北迁西以东)阳乐(今辽宁锦州西北)

    辽东郡(今巡宁大凌河以东)襄平(今辽宁辽中)

    闽中郡(今福建及浙江宁海以南)冶(今福建福州)

    南海郡(今广东珠江三角洲)番禺(今广州)

    桂林郡(今广西境内)广郁(今广西凌乐东)

    象郡(今广西西部,越南北部和中部)象林(今越南广南潍川南茶养地方)

    九原郡(今内蒙古河套至包头)九原(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北)

    济北郡(今山东境内)博阳(今山东泰安)

    1000万的徐州人,没有1个知心人。

    徐州复兴论坛

    发自西祠手机版xici。cn回复引用30506423离线泗上亭长[角落][飞语]发表于:14-07-0722:09[只看该作者]第29楼

    回复第28楼的@天府之州:

    1、沛郡不可能在秦代产生,秦二世时期,泗川监出现在沛县附近已经否定沛郡的存在。

    2、我基本转述了水经注、汉书、史记等经典著作及权威解释的观点,不是我的创造。回复引用30506423离线泗上亭长[角落][飞语]发表于:14-07-0722:15[只看该作者]第30楼

    以下是引用第29楼@泗上亭长的话:

    回复第28楼的@天府之州:1、沛郡不可能在秦代产生,秦二世时期,泗川监出现在沛县附近已经否定沛郡的存在。2、我基本转述了水经注、汉书、史记等经典著作及权威解释的观点,不是我的创造.。

    于秦为泗水郡治,(会贞按:《睢水注》,始皇二十三年置泗水郡。汉高帝改曰沛郡,治相,盖汉徙也。相不滨泗。《元和志》,秦泗水郡理沛。)

    是水经注注解者杨守敬的观点。他认为相不滨泗回复引用19161125离线天府之州[角落][飞语]发表于:14-07-0722:23[只看该作者]第31楼

    以下是引用第29楼@泗上亭长的话:

    1、沛郡不可能在秦代产生,秦二世时期,泗川监出现在沛县附近已经否定沛郡的存在.。

    第一,我说的一直是【汉沛郡】,从来都不是【秦沛郡】。

    第二,秦朝的郡不只36个、或48个,出土文物表明秦朝的郡更多。

    最后,《史记》、《汉书》、《水经注》都没有交代【秦四川郡】名称的来历,洗洗睡吧。

    1000万的徐州人,没有1个知心人。

    徐州复兴论坛

    回复引用30506423离线泗上亭长[角落][飞语]发表于:14-07-0722:33[只看该作者]第32楼

    回复第31楼的@天府之州:

    你又错了,是泗水郡,或叫泗川郡。回复引用19161125离线天府之州[角落][飞语]发表于:14-07-0722:57[只看该作者]第33楼

    以下是引用第32楼@泗上亭长的话:

    你又错了,是泗水郡,或叫泗川郡.。

    不要动不动说别人错了。除非你有足够有力的证据。

    秦封泥:四川郡

    《史记》:泗川郡

    《汉书》:泗水郡

    初学记:四水郡

    1000万的徐州人,没有1个知心人。

    徐州复兴论坛

    回复引用30506423离线泗上亭长[角落][飞语]发表于:14-07-0723:26[只看该作者]第34楼

    以下是引用第33楼@天府之州的话:

    《汉书》:泗水郡.

    汉书,史记不看,去看别的!最起码泗水郡和泗川郡是古今都遵守的。回复引用19161125离线天府之州[角落][飞语]发表于:14-07-0808:21[只看该作者]第35楼

    说实话我还是觉得秦封泥最可信,毕竟是早于汉书的秦代实物。四水郡有两种解释,我还不确定是哪一种。

    1000万的徐州人,没有1个知心人。

    徐州复兴论坛

    发自西祠手机版xici。cn回复引用30506423离线泗上亭长[角落][飞语]发表于:14-07-0809:07[只看该作者]第36楼

    回复第35楼的@天府之州:

    不可靠,毕竟这种印尼比较随意,我的解释如下:

    泗水郡与泗川郡其实是一样的,川与水小篆和汉隶很相似,意义相近。而四川郡的印章石因为泗水的偏旁为水,而后面又有一个水字,所以印章简写成了四。如果印章上布局如果泗带水,下面又有一个水则显得重复。这是古代印章讲究的避免重复的办法。可是有人就开始胡思乱想了。回复引用19161125离线天府之州[角落][飞语]发表于:14-07-0810:42[只看该作者]第37楼

    即便四川郡的“四川”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