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立国传_第二百章 汉阳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章 汉阳郡 (第2/3页)

情是非常的轻松,思绪也在胡乱地飞翔着,就如同那天边的海鸥,时而在云边翱翔,时而掠过浪尖。

    突然,一阵喧闹声从首楼传来。韩休睁眼一看,原来是水兵队在无聊之极的情况下玩起扳手腕的游戏,而且以铜钱为赌注。

    在北府海军军制中,近海战舰上分水手和水兵。水手是主要配置,平时负责划桨、张帆等cao控船只的活,战时也要cao纵弩炮,拿起钢刀弓弩投入到战斗中去。而水兵则是专门负责战斗的,他们平时负责警戒工作,战时就做为先锋队,冲杀在最前面。由于目前的海战主要以接舷战为主,所以水兵的作用非常重要,因此他们常常把自己自夸成海军的陌刀手。

    韩休对旁边的副官冷冷地说道:“你去告诉冲锋队,立刻安静,叫他们队长过来。”

    很快,首楼上立即安静下来,这些刚由步兵转过来的水兵总是不太习惯船上的工作,总是喜欢用以前陆军的作风搞些花样出来。但是他们知道在战舰上,舰长是最高权威,他的命令不用任何置疑和违反。

    冲锋队长颜实很快跟着副官走到了尾楼上,并恭敬地向韩休行军礼。

    韩休看着这个原冀州平原郡府兵队长,脸色越发地冷然:“颜队长,你知道吗?”

    颜实脸色一下子变得苍白,他前三个月才从平原郡调过来,原本以为海军新建立,相对起“历史悠久”的陆军要容易出人头地,谁知道上百页的让他背了个半死。好容易穿上北府海军特有的灰色制服,风浪又让他晕了一个月。

    今天他看着实在无事,就默许了部下玩些小动作,谁知道大家一下子玩得兴起,不由地大声嚷嚷起来,被尾楼的舰长听到了。真是倒霉呀。

    第一次上舰执行任务的颜实虽然还不知道舰长的威严,但是在军法森严的北府军队中当了三年兵,颜实当然知道主官的“厉害”。当即站得笔直,至少在军姿上不给韩休一点借口。不过韩休一开口就让他头晕起来,那上百页是他最头痛的东西。

    “报告舰长,每一个海军将士都要牢记。”颜实大声答道。

    “知道了为什么还要在巡航时间喧闹?”韩休继续冷冷地问道。

    颜实有点慌了,但是依然努力地保持着军姿。按照他在陆军当府兵的“经验”,行军路上只要不是上级要求“潜行前进”,一般是允许进行士气鼓舞的,要不然将士们怎么能用两条腿跑上百里的路,他们又不是厢军,步兵也可以骑马赶路。想不到海军的规矩居然截然不同,可是自己上船的时候怎么没有人提醒呢?里似乎有提到,但是自己怎么可能还记得那本“鬼书”!

    “对不起长官!”犯了错误就要勇于承认,这是北府军的传统之一。颜实马上大声说道。

    “好,冲锋队全体今晚不准吃饭,以示惩戒!”韩休干脆利落地说道。

    颜实张了张嘴巴,但是很快就识相地大声答道:“是的长官!”

    韩休挥挥手,示意颜实可以离开。刚等他一转身,韩休却又补充了一句道:“如果再犯,我就申请把你们调到运输舰队去!”

    颜实听到这里,吓得差点从楼梯那里一头载下去,立即意识到罚不准吃晚饭是多么的仁慈。自己千辛万苦,找了好几个老乡托关系,终于把自己这一队调到护卫舰队当冲锋队,图的就是有仗打,以便多立功劳,多发财。这是以前在舰上执行过任务的“老前辈”们传授下来的。当年北府东海舰队刚成立的时候,肃靖海面上的百济、新罗、倭等水盗就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水兵老前辈们讲起怎么攻陷水盗船只,怎么登陆水盗老窝,尤其是讲起怎么分水盗那历年积累下来的财宝时更是口水直飞。

    虽然现在水盗稀少了,但是做为水战的前锋和主力的水兵,在每次分配战利品的时候是拥有优先权的,出一次任务,军功累计数比水手要高上一倍,光这两点就能让人争破头。要是去了运输舰队,除了看守粮草,管理牛羊,还能干什么?

    很快,整个水兵冲锋队变得老实异常,连走路都非常小心,生怕惊动了桅杆上的海鸟。

    没过两天,舰队顺利到达了百济的弥邹忽建城。这里在隆和元年就被北府军占据,并被改建成汉川港,成为北府军进据百济的重要跳板。在其以东数十里的百济首都慰礼城在同年被攻下来了,并被改称为汉城。

    百济国王近肖古王带着王室一帮人跑到熊津城,宣布迁都熊津,继续与北府军“对抗”。熊津城北以锦江为天然屏障,东南背靠鸡龙山,地险土肥,似乎是一个不错的根据地。但是北府军打开南下的通路后就采用对付高句丽的方法,近十万渤海骑兵汹涌地渡过汉水南下,直扑百济、新罗和更南边的仁那,熊津城被北府军自动的忽略了,就如他们以前忽略丸都一样。

    毫无疑问,现任平州都督卢震发明的这招“狼群”战术是非常有效的。隆和元年,高句丽国王高钊带着一家人在丸都城里绝望地自杀了。因为他的高句丽子民几乎被掠夺一空,十余万高句丽女子被“转运”到北府各地,为当地的人口增长做贡献去了。十余万青壮被“转运”至辽东、云中等地,从事开矿、修路及耕牧等很有意义的工作,为北府的建设添砖加瓦。还有近十万人由于是被高句丽从辽东等地掠去的华夏遗民而躲过了一劫,改头换面换了地方在高句丽旧地重新安家。其余四十万户籍有名字的高句丽百姓有大约三十余万人却从此消失的干干净净,就像世界上从来没有过这些人一样。谁也不知道他们是南逃去了新罗、百济,还是北逃去了更寒冷的地方,或者已经是化为泥土了。

    其弟高立夫没有像高献奴那样殉主,而是遵循高钊的“遗诏”,奉户籍图册向北府军举降,只剩下一座孤城的高句丽终于灭国了,而且是被灭得干干净净。最后,当高立夫等人被以献俘的方式送到江左去的时候,高句丽旧地以朝鲜郡的“身份”加入到北府辖下的平州。

    对于北汉山以南的百济、新罗和仁那,北府军除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