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一章 蔡讽 (第1/2页)
大汉初平元年秋,徐州陶谦遣使至宛城,欲与术结同盟之好。时术领军征于南郡,别驾杨弘密使人告知于术,言道:“若能于谦结盟,即可护卫荆豫二州,又可外结强援,宜结此盟。”术然之,秘请徐州使者至襄阳。 大战之后,一连数日刘表既不撤兵,又不来攻城,只是派出军将到处收拢溃逃的士卒。而袁术却因为兵少又要防守城池,还要分出一部分士兵去看守俘虏,只好坐看着刘表慢慢的将溃兵聚拢,没想到这样一来,刘表的大军又达到了两万的数目。袁术忧虑之下一边鼓励将士安守城池,一边等待联络军师的使者归来。 但自从派出信使出去以后,一直没有传回郭嘉大军的消息,袁术心里总感觉有事情发生。可就距离大战那天的三日之后终于等到信使回来,他激动之下,忙从榻上起身,传令让信使进来。来不及等他行礼,袁术就问道:“可有军师的消息?” 见信使犹犹豫豫,似乎不大愿意说,心里登时一紧,有一种高处踏空,跌落于地的感觉,虽然已经有了不好的预感,但袁术还是不相信郭嘉会弃自己于不顾。 “主公,军师言道要主公在坚守三日,三日后刘表大军必退。”使者说完从怀里掏出一封信,双手奉上。 拿过信,夸奖使者忠勇可嘉,让他下去领赏休息,便一个人坐在榻上,撕开信封,见里面只有一个字“蔡”。 袁术皱着眉头,左思右想,不知道郭嘉的蔡氏代表什么。策反蔡瑁?且不说自己之与蔡瑁素无恩义,即便有在这大军围城,襄阳旦夕可下的情况下他也不会自蹈死地。而以郭嘉的智谋难道会想不到这点?如果这个蔡字不是指蔡瑁又是指谁呢?袁术苦思不得其解,想起“一人计短,三人计长”的古话,连忙让卫士传令请满宠,魏延,陈孙前来计议。 顷刻之间三人都到齐了,袁术把郭嘉的信递给他们,让他们挨个看看,能不能发现里面的意思。 “主公,军师这个蔡字恐怕是指城内的蔡家,想那蔡瑁如今已是是敌非友,而城内的蔡家首鼠两端,举止不明,若为内应,恐怕襄阳不可再守,军师之意莫非要我等小心提防?”满宠看完信过后说道。 袁术一听之下,觉得满宠说的极有道理但深下一想又觉得不大妥当,于是他点点头说道:“伯宁之言不无道理,但军师之意恐不止于此。” “是啊,襄阳城内的世家大族以蔡家为首,若以刀兵相向,恐适得其反。”魏延也谏言说道。 “莫不是要主公招降蔡家。”只见陈孙瓮声瓮气的插口说道。 袁术,魏延,满宠三人闻言顿时有恍然大悟的感觉,不免都把目光转向陈孙,目光中有惊讶,有赞许。而袁术走到陈孙的身前,拍着他的肩膀哈哈大笑说道:“文方之言如醍醐灌顶,令吾等茅舍顿开,如襄阳得守,卿居功至伟。” 虽然知道郭嘉的意思,但执行起来却也是困难重重,这当中最主要问题是蔡瑁如今是刘表手下一方重将,而且蔡瑁本人又是蔡氏的家主。襄阳城内的蔡家会不会因为这个而心有介蒂,假使他们投降会不会是诈降,自己难道不怕他们家的私兵反戈一击吗?这些问题不仅袁术等人担心就是在城内的蔡讽等人也同样忧心不已。但袁术却必定要走上一遭,争取说服蔡讽帮助处于困境的自己。 计议已定,袁术不顾满宠等人的劝阻,吩咐他们安守城池,自己带着三名卫士驱马奔赴蔡家。入门一阵寒暄过后,他对着蔡讽单刀直入“时乱世将至,群雄并起。老大人可知荀氏故事?” “贤侄请讲。”蔡讽一脸蓦然,淡淡回道。 “荀氏八龙个个才备当世,然慈明公,荀公达归于朝廷,受命董卓,旬友若侍奉韩文杰,荀文若乃吾袁氏座上贵宾,此乃狡兔三窟之计也。今吾以实情相告,吾等虽兵困襄阳,然吾可自领三千铁骑随时破围而出,再返归南阳,集大军十万南下,想来吾顺民心应大义讨伐不忠不义之刘表,其以何相抗?若他日再战襄阳城下,破城之日,玉石俱焚,放火屠城,以报败逃之辱。然吾已知令郎瑁往投于刘表,今望老大人仔细考虑再三,有以教我。”袁术声色俱厉对着蔡讽说道,却不自觉得越说越激动。 “竖子相辱太甚,不怕吾杀汝。”不曾想到蔡讽年过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