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三章 中计 (第1/2页)
大汉初平元年,董卓部将徐荣大破孙坚于梁,坚仅得数百人而逃。颍川太守李涛使人迎之,言:“将军新败,不若使人求救与袁公。”坚闻之答曰:“吾奉公路将军之令为大军前驱,今虽败,不可复起呼?” 襄阳城下。 听到侦骑回报说刘表大营正杀猪宰羊,置酒备饭,庆贺援军的到来。袁术暗自叹气,没想到短短数月时间刘表竟能获得如此的民心,大败之时还能得到士民的支持就可见一斑,这样的情景让他对能否在未来两三年内全领荆楚的计划充满了忧虑。所以袁术也更加期盼郭嘉大军能及时到来,以便能就地斩杀刘表绝除后患。 刘表中军大帐之内,听的斥候来报说袁术大军正搬运檑木石块,筑高城墙准备严防死守以待援军,蒯越和刘表二人相视而笑。刘表更是一改几日前的气急败坏,笑脸融融的对着诸军将领一一敬酒。诸将见到主公不在责罚反而好吃好喝的招待,心里虽惊异不定,但却不得不强装出笑脸来回应。 “诸军连日征战,俱已疲惫。且襄阳城内,敌军士气正旺,急切之间不可图也。吾意先行领军回守宜阳,诸将以为如何?”刘表将大帐之内所有将领环视一圈,缓缓说道。 没想到,所有的将领一听到撤军的消息个个都发自肺腑的出声赞同,仿佛刘表作出了一个英明无比的决定,其实这些将领不论是出身宗贼还是出身于荆州的豪强都被我军悍不畏死的战法所震慑,而我军那机动能力强大的三千骑兵更是让缺少应对骑兵经验的荆州兵倍感惶恐。 见到营帐之内所有的大将都赞同撤军,刘表心里顿时即泄气又悲伤,他望着蔡瑁问道:“既如此,需一位勇猛敢战之将紧守大营,以便吾等连夜离开。不知何人能担此重任?” 众人顺着刘表的眼光看去,知道他属意蔡瑁,当下众人心里恍然,纷纷言道:“德珪都督才备当世,勇武不凡,若能据营而守,必可教袁术等人不敢踏雷池一步。”而此时蔡瑁是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他原本以为通过昨晚的忠心表现能够再次赢得刘表的信任,没想到今天大帐议事竟被定位弃子,而他还不能有任何的不满以免招来杀身之祸。当下,他只好强装出一副慷慨的模样大声说道:“瑁愿为明公等作断后之人,誓死必不让袁术踏入营帐一步。” “来,诸公随吾敬德珪将军一壶,以嘉其忠义。”刘表一见蔡瑁如此配合,原本想要借机发难的他不得不换着笑脸。 “多谢德珪将军。”众将欢喜的谢道。 一场宴会,宾主皆欢,唯独蔡瑁一个人倍觉苦闷。 入夜过后,诸将各自回营调遣军马,做撤离前的准备,而蔡瑁独自孤坐于踏上饮酒。好友黄祖进得大帐,见到蔡瑁自虐自弃,不由气结,他一把打翻蔡瑁的酒爵,怒声喝道:“昔日德珪名重荆襄,啸聚地方,今日何至于此呼?” 蔡瑁睁开迷醉的双眼,看着黄祖,泣声叹息:“吾何尝愿意如此?文理可知吾父已归降于袁公?只因此事为主公所知晓,在不相重用亦,今番使吾断后,欲借刀杀人也。” 哪知黄祖听到蔡瑁如此说,心中恍然大悟,又重重暗叫一声大好。换着笑颜对着蔡瑁说道:“原来如此。襄阳一战可知袁公之才十倍于表,然为德珪计,若能往投于袁公他日必定飞黄腾达。” “然,表相疑甚重,恐不能得偿所愿。”蔡瑁闻听黄祖的建议,心里赞同但却知道在如今的形势下,刘表肯定埋伏有暗棋应对变化,所以就算蔡瑁有心也不敢轻举妄动。 “无毒不丈夫,待得诸军走后,德珪执掌一营大权,可广布亲信与大帐之内,又令属下校尉前来议事,若有不从者立斩之。而后引军相投,必得重用。”说罢,黄祖眼光中透着狠厉,望向蔡瑁。 “既如此,文理不若与吾同去相投,彼此也可照应一二。”蔡瑁总算不傻,他试图拉拢起黄祖来,以便投降过去显得更有声势。 “呵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