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术_第二十四章 安抚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四章 安抚 (第2/2页)

像各自都在教导学生。两位文圣的画像之下是一个小小的案几,案几之上摆着一个供奉所用的香炉,香炉里面有三只香烛正燃着,那飘起的檀香味传入鼻里,沁人心脾。偏过头去,我的目光被一副画所吸引。那是一副水墨山水图,画里有一名士子手捧书卷,站立在一颗巨大的苍松之下,遥望着不远处的奔腾的江水。而士子身后是一片荒芜的农田,农田里有一把锄头被丢弃着,就在农田的旁边是一处茅草结成的草庐,一缕青烟从草屋内缭缭升起,随着微风轻摆。画卷之下,有一列小字,袁术仔细看过竟是一首七绝----怜我汉家多劫难,虎豹豺狼俱登堂;小民艰苦无处述,天子幽闭在未央;谁怜壮士岁月老,未报君恩发苍苍;心如江水洗前事,耕作樵篱何相望。诗是好诗,就是意境未免有些孤苦。但再看看屋内其余的陈设,只有一床,一桌,以及背靠南墙的书架,对于庞德公的志趣在心中不免有些了然。

    煮好茶过后庞德公双手奉上给他,突然问道:“不知将军准备如何处置吾等?”袁术闻言顿时就愣了,完全没有想到庞德公竟然如此坦白,而且似乎早有准备。一时之间,袁术失去计较,心里暗自埋怨自己太过自大竟然带着满宠,魏延等人就这样直刺刺的走进人家的埋伏圈。

    该怎么办呢?翻脸的话必定命丧此地,若就此放过又心中郁愤难平。镇定下来,仔细一想:人家庞德公一个弱弱文士竟然和自己这个武夫独处一室,难道他不怕自己胁迫吗?而他一副束手就擒的样子似乎表示出事情远没有那么严重。一念及此,心中稍定,又哈哈大笑着说:“先生何处此言?吾自觉粗鄙浅陋,不知先生深意,今特来请先生解惑耳。”

    庞德公没有想到袁术竟然回这样说,诧异的看着袁术,而后又对着他躬身施礼道:“尝闻将军知人善任,宽人严己。今日一见,所言非虚。今既得将军保全阖族之隆恩,敢不绵献薄力以为相报。”

    “愿闻其详?”

    “今观天下已成春秋故事,诸侯自相攻伐。明公雄姿伟烈,秉承先祖四世余恩,抗击董贼,天下英雄莫不拜从。一入荆楚,士民膺服,又以大义伐刘表,表不能抗,必逃亡江夏。而江夏地势狭小,不能自给,其一牧一守,政出二门,日久必然生乱,若时再相讨伐必可克尽全功。而荆南虽大,明公可传檄而定。届时明公拥有江河之利,兼得士民之望,勤修内政,广积粮草,高筑城墙,编练士卒,笼络英雄,待时机一到即可北上以定中原,亦可东取扬淮。待河北战毕,集徐扬荆豫兖五州之力,东北而上,收青冀幽并四州。在挟大胜之势西向,迫降益州,进逼三辅,入主东都,营救天子。则大事可定!”

    听过庞德公的一番言词竟和杨弘,郭嘉二人的战略大致相同,心里感叹天下能人高士何其多也。对着他三次躬身作礼,袁术目光炯炯的望着他,言辞恳切的说:“先生一席话犹如拨云见雾,欲邀请先生一同共创大业。”

    但出乎袁术所料的是,庞德公竟然摇头不应,他推辞说道:“将军虽是不世明主,然德公忘情于山水无有仕途之心,今为设谋实报将军保全之恩。”

    袁术不以为意,仍然再次邀请,而庞德公推辞不了,只好推举其子庞山民出仕应辟。看到庞德公勉为其难的样子,知道他现在只想过一种恬静的生活,当下也不好再强行征辟。带着庞山民回到大帐,在蔡氏兄弟惊讶的神情中,引荐给众人。

    看到蔡氏兄弟一副强装出的笑容,知道他们心里愤愤不平的样子,袁术不由得叹气。于是夜晚去拜访蔡讽,在密室中当着蔡讽的面对他们说道:“德珪,德方汝等皆为某之血亲兄弟,份属一家,岂可自比他人?然欲成大事,莫不宽人严己,以收其心。今见汝等强装笑颜,知尔等心中不忿,特来相告,若能再立大功,必一视同仁不吝名爵,金钱厚赏之!”

    二人闻言大喜,遂不在计较。见安抚了二蔡袁术也高兴的回到大帐,夜深处独自苦闷,感叹道:上位者也不容易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