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1章 求职 (第1/2页)
释基和一伙艺术家,一下火车,就被一浪高过一浪的人流冲得七零八散。好在李墨和释基抬着一大包东西,主要是水湾县送给释基的,他俩儿才得以一起移动到站前的广场上。他们找了一个能落下脚的地方停下来,都抬着头望着灰蒙蒙低沉的天,急促地喘着气。过了好久,他们也没见其它几个艺术家找过来。释基在想着:只剩下李墨也好,水湾县送的礼物正好分给他点。以后还指望他为水湾县曲柳镇重建木材加工厂的项目引资呢。 李墨在想什么,释基不知道。他一脸的麻木,像雕塑一样,一直保持着抬望眼仰天不语的姿态,直到一个衣着褴褛的老男人跪在他脚下并双手抱着他的腿,惊动了他。 老男人挤开人群,眼睛里闪着希望的光芒,到了李墨跟前,然后左右开弓清理出一片空地。他噗通跪下,双手摇晃着李墨的腿,吃力地仰起脸,好让李墨看清他。李墨一惊之后,低头看时,险些叫出声来。他发现跪在脚下的人,曾经是自己的老板,叫武老大。 李墨怀揣着万丈雄心独闯京城,像没头的苍蝇东撞西碰,一年不到就灰心丧气了。经过了无数个黑夜的苦思冥想,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 一个深夜里,李墨想到他有还有个本科文凭,瞬间希望之火就在他的脑子升腾。可他早都忘记是文凭上写的是什么专业了,脑子里除了希望之火过后的烟熏火燎之外,没有一点专业知识的痕迹。使劲想了很长时间,才想明白他的学历是花钱买的,但不是街头电线杆广告上的那种,是走后门托关系送礼物办的,总的来说也是花钱弄到的。其含金量相当于全日制大学毕业颁发的那种,上面手写签名国徽钢印一样都不少。 他想:不管怎样,毕竟也是本科毕业啊。接下来的几天里,他带上毕业证书,寻着招聘广告先后去了几家有名的大公司。 越是大公司越是变着法子难为员工,特别是对待来应聘者。有此公司一开始就给他好几张表格让填写,细致到喜欢什么颜色、说没说过假话都得如实填写。他怕真实身份露馅,就不屑一顾地拂袖而去;有些公司先是一帮人把他围起来,像是审讯。类似于脑筋急转弯、心理测试的问题我还能对付,可问到以前从事过什么工作、怎么辞职的、工作中有什么成功的案例了,他更是感觉像是进了公安局。弄了一脑门子汗也支支吾吾说不清楚,或者驴唇不对马嘴地胡话一气,惹得一帮人哈哈大笑。 跑了几天,终无结果。再走上街头,李墨就下意识地回避着高高的写字楼。这天,不知道怎么他拐弯抹角竟走进了日坛公园,看着一帮帮怪模怪样的人,或吹拉弹或说唱哼,像是世间和他们没有关系,真事儿似的扮演着意yin的角色。在残缺不全的乐器声、嚎叫声中,李墨的心头一阵阵的烦躁和悲凉,真想抓着谁打一顿。不知道是哪儿一帮人嗷嗷几声,跑调跑得突兀,把一首红色歌曲弄得面目全非,惊动了他。李墨站起身,仰天长叹一声,决定放下身段,从低层做起吧,就像一个丰乳广告词所说:大不了,从头再来。 李墨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小超市当售货员。 老板姓武。面试时,他上下打量李墨几番后,咬着嘴唇决定录用。令李墨没想到的是:武老板不光录用了他还要重用他,把搬运工的重任也信任地交给他承担。 老板有四十岁,短粗矮胖,有《水浒传》里武大郎的模样。一看,就能感觉到他有在街头做小买卖的油滑经验。 老板翻箱倒柜找出一盒烟,还让一个大妈级别的售货员给李墨打开一瓶矿泉水,拉他坐下来。他给李墨点上一支烟,神经兮兮地说:“你也抽一支尝尝,这个比较真。” 一阵感动油然而生,李墨冒出一句:“您,以前卖过烧饼吧,就是街头小摊点的那种,上面带几颗芝麻。” 老板猛劲吸了一口烟,两个鼻孔呼呼冒着烟雾,好一会儿才停下来。他的头发如果再立起来,李墨一定认为他是非常生气。李墨心想:他可能觉察到自己把他当武大郎了。李墨惭愧真的把人家当成了武大郎,要不怎么和烧饼拉扯上了。李墨干咳了两声,喝了两口水,不想再多说话。 老板接着吸了一口烟说:“看来,兄弟在这一带混的年头不短了啊。烧饼是卖过,干了一年多,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