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七章 有情况 (第1/2页)
江平和李孝义回去后,文才忙上前问道:“爹,江伯伯,里正爷爷说什么了?”秦浩然和菊花也关心地迎上前来。 “也没说啥,主要还是安排今晚上巡夜的事。我和你江伯伯还有杨伯伯、田伯伯加上你大伯、四叔、福生叔叔一共七个人组成一个小队,你江伯伯是队长,我们负责村北靠近后山这一块,和另一个小队夜半时换班,我们巡下半夜。”李孝义回答道。 “爹,要不晚上我们也跟你们一起巡夜吧?” “别胡闹,天这么冷,你们小孩子家家的,老实儿在家待着。” 江平也开口道:“你爹说的对,里正也说了,一家出一个人就行。你们要实在闲不住,一会儿就跟我去配些药。我担心碰上大家伙,光靠弓弩八成不行,弩箭的箭头得浸些强效的软筋散才行。另外,以防万一,还得配些毒药,再浸些淬毒的才保险。” 三人一看连师父江平都反对,遂也只得无奈接受。菊花开口道:“师父,那咱们可能得去镇里一趟了。家里的药材怕是不够使,而且为免有人受伤,咱们恐怕还得多预备些配制伤药的药材。” “嗯,你说得对。而且我还得去铁匠铺多打些弩箭和虎叉、长枪啥的回来。刚才我已经和里正商量好了,他家的老二福生,一会儿就赶着雪爬犁来接咱们。这样,孝义你在家,要是有事,家里也好有个男人主事。我领着他们三个去镇里。”江平安排道。 “行,江大哥,那你们快去快回,一路当心些。”李孝义点头应道。 于是,秦浩然、菊花、文才三人立即穿戴好大皮氅、鹿皮靴等,拿上弓弩,与师父江平和前来相接的福生一起前往镇上。 到了申时(下午15:00~16:59)中,几人才拉着满满一大爬犁的东西回来。大家也不耽搁,马不停蹄地就开始配药,浸制弩箭。他们还配制了不少的伤药和止血丹出来。 直忙了一个多时辰,方全部准备妥当。李孝义留福生吃饭,他也只是匆忙的扒了一口,就拉上准备出来的东西回去了。这些东西一会在巡夜前要发给大伙儿,他得赶在第一班巡逻的人员去他家领东西前回去。 他到家后,不多时,首批巡夜的人员也陆陆续续地来了。他按照江平交待的,一一把不同标志的弩箭淬了哪种药,解说给大家听,并给每个小队都分发了一些急救伤药。 夜幕降临,第一拨巡逻的五个小队打着松明火把,身背弓弩,另一只手里拿着各自认为称手的武器,出发了。 在村子的四周,有几个松明子火堆剧烈燃烧着,火光通亮。即使天上的月牙只发出微弱的光芒,可地上的火光映着皑皑白雪,依然照亮了一大片区域。 作为第一批巡夜的人,虽然明知道外围设了不少陷阱,可他们一想到里正描述的那种庞然大物,仍然心里发毛。人总是会对未知的事物,产生莫名的恐惧。尤其是火光映着白雪,发出白惨惨的光芒,再配合上呼啸的寒风,无端地让人心里的紧张情绪不断地放大。 大家的视线都紧张地向四周逡巡着,深怕一眼没扫视到,就会从哪个角落里扑出个怪物来。 村民们按照里正的叮嘱,家家都早早的就关门闭户了。待到村民们都吹灯歇下后,整个村子顿时静谧无声。 天气很冷,巡逻的时间长了也很枯燥乏味。其中一个巡逻的队伍里面有几个年纪略大些的人,他们边巡逻就边聊起了这十几年间发生的野兽进村的事。 只听其中一人说道:“原来咱们附近的几个村子里,就发生过好几回老虎下山吃牛,还咬死、咬伤人的事情。 就咱村那个七十多岁的赵老汉,有一回独自一人在山上种地。平日里每天早晨寅中时分,他都将放的牛拴树上吃草,因为他担心周围的草被牛都吃光了。 可那天,赵老汉把牛散放了一会后,就让牛在自己种的地外吃点草。谁知等他去牵牛时,他呆住了——三头老黄牛中,最小的那头不见了。 牛可是咱庄户人家的命根子啊!他趔趄的找了几圈,最后在距离他家不远的地方看见了牛的尸体。 那牛屁/股被啃得精光,脖子上都是牙印子。很惨!当时刚下过雨的泥地里,都是挣扎的痕迹。牛脖子上至少有十余个小手指深的咬痕,肠子散了一地。可见那头牛死之前一定经过了一番搏斗。 在那里,明显有厮打的痕迹,满地的鲜血,除了牛蹄印外,还有许多陷入泥地里的梅花形的足迹。有经验的人都知道,这是老虎的爪印。而且,仔细寻找还发现,除了这新留下的几处印迹外,根据泥土的干硬程度,还发现了至少两三处几天前下雨时留下的旧痕。这说明这是一只狡猾的老虎,它已经提前试探侦察地形很久了。 被老虎吃掉的牛屁股足有三四十斤重,它一回吃这么多,一周之内都不用再捕食了。 据说,在冬季大雪天时,老虎在深山里视野宽泛利于捕食,野生小动物可以让老虎‘衣食无忧’。可夏季时,草木生长挡住了视线,方向感变差的老虎,捕食不到小动物。它只能悄悄靠近毫无防备的家畜。你们说可恨不可恨?” 另一人道:“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