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六十三章 马嵬坡(六) (第2/3页)
可知而李光弼郭子仪在河东河北大胜足以弥补长安的遗憾更兼之益州有沃野千里人口众多完全可以训练出一支军队来再有河南江淮地义军呼应儿臣以为用不了多久安禄山必将成困兽之势扑灭叛军指日可待。 李璘一边说一边偷偷观察父皇的脸色他认为父皇现在如此沦落心中的凄惶可想而知所以他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安慰只要自己把目前有利的方面都罗列出来让他得以宽慰后面的事就好办得多。 不料李隆基却没有因为他地话露出宽慰地神色眉头反而微微皱紧了李璘说的话虽然好听却没有半点意义可以说什么问题都没有解决更重要是他没有抓住现在局势的最关键那就是李清的安西军如何将这支生力军牢牢抓在自己手中这才是最要紧的。 不过李璘地眼光看得还是比较全面这多少让李隆基找出一点可赞之处他点了点头道:朕原本想立长孙为储可他尚年轻做事经验也略显不足兼之反对他的人太多实在担不了这副重担朕就想问问你如果朕立你为东宫你可愿意 不等李璘跪下谢恩高力士大骇他再也顾不得内官应有的顺从当即跪伏在地上高声喊道:皇上不可 李隆基与李璘二人脸色同时大变皆怒视高力士此时房间里地气氛压抑之极过了半晌李隆基才挥了挥手对李璘道:璘儿先下去朕以后再和你说此事。 李璘地脸色变得异常铁青他恶狠狠地眼神几乎可以将高力士撕成碎片万般无奈只得暗暗一咬牙含恨退下去。 李隆基没有说话也不理睬跪在地上的高力士他直勾勾地盯着窗外淅淅沥沥地雨点敲打着屋檐在这个沉闷的夜里显得份外刺耳良久他才开口道:你说下午你到哪里去了不要告诉朕你到雨中散步去了。 老奴到李清那里去了。高力士微微闭上了眼睛低声说道。 很好你没有瞒朕这很好李隆基一阵冷笑朕相信你封你为骠骑大将军把奏折都给你代批更对你言听计从。连太子都要称你一声兄。这些朕都不计较只因你是跟了朕五十年地老人可你是怎么报答朕地瞒着朕去私自和大将接触还不知道你们都商量些什么现在居然敢当面刺朕。朕真是瞎了眼竟然会相信你 高力士泪水早流了满面他浑身颤栗着李隆基的最后一句话使他全身猛然一震他再也无法克制内心地痛苦。从怀中取出一本折子一咬牙双手奉了上去。陛下事情不是你想的那样简单。 李隆基狐疑地看了看他一把夺过折子随手将它放在桌案上摊开来上面密密麻麻签满了名字足有近千人。他上下草草浏览一遍脸色霎时变得苍白。这竟然是拥戴楚王为储的签名而且墨迹新鲜。 这是什么时候的事你你又是从哪里得来着连话都有点讲不清楚。 高力士在地上连磕三个头陛下这就是下午李清给我地是早上大伙儿刚刚签的名。 什么李隆基霍地站起来。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紧紧地盯着高力士道:你再说一遍你的意思说李清是从长安过来的吗那叛军呢他们没进长安吗 高力士他地胸膛剧烈起伏心中积压地悲痛终于爆他悲声喊道:陛下糊涂啊难道就猜不到李清其实已经大败叛军吗要不他怎么会突然来此 李隆基忽然觉得眼前昏黑腿软他本能地向后抓了一把却什么也没抓到一下子瘫软在床上几茎稀疏地胡子在簌簌地抖动。他望着屋顶的影子怔怔地愣心里已乱成一 防线向他内心最深处袭来。 陛下李清有欺君大罪当罪该万死不知何时杨国忠出现在了门口他是求杨玉环帮忙不成。决定自己来说服李隆基。不料正好听见高力士的悲喊。如果说李林甫一生最大的渴望是推翻李亨那杨国忠这一生最大的梦想便是置李清于死地。假如一个人当他被自己的极端情绪所左右时他往往就会失去理智杨国忠就是这样他浑然没有考虑到什么危险而是生出一种终于可以置李清于死地的轰然狂喜。 他也不等李隆基召他进来便一步跨进房间向李隆基跪下行一大礼道:陛下臣有话要说。 杨国忠地严厉之声使李隆基一下子从恐惧中挣扎出来是啊一日一夜地拼命赶路病痛饥饿落魄于荒山野岭地屈辱现在看来就象是猴子耍地把戏整个长安地人都在一旁看他的笑话一种被愚弄地怨恨深深刺痛了他帝王地自尊他猛地坐了起来顺手抄起一只茶杯狠狠地朝高力士脸上砸去啪地一声茶杯在高力士地脸上开了花血流满面高力士身子晃了晃晕倒在地。 来人李隆基厉声大喝韦应物当即率了两个侍卫冲进来见此情景都愣住了。 李隆基一指高力士对他们恶声道:将他给朕拖出去关押起来 韦应物不敢多言立刻和两个侍卫将高力士抬了出去李隆基一直目送他们远去目光才收回来望了杨国忠一眼道:你有什么话要说 杨国忠立刻磕了个头指着自己的心道:陛下臣虽然愚钝但对陛下忠心耿耿从无二心而李清虽然能力很强可他一但掌权便生了异心这种人比安禄山更为可怕臣今天就奇怪他从凤翔去长安根本就不该走此路现在才明白他是专程追赶陛下而来而且他只带一千军来陛下不觉得奇怪吗 李隆基似乎明白了什么他弯下腰冷森森地盯着杨国忠道:你是什么意思给朕说清楚 杨国忠向两边看了看他跪着向前爬了两步凑近李隆基压低了嗓音道:臣怀疑他是想装扮成叛军在这荒无人烟处对陛下下毒手。 这可能吗李隆基倒吸了口冷气虽然杨国忠所说听起来荒诞不经可细细一想又确实有这个可能尤其是他眼前这份千人联名书。如果自己死了那李豫不就顺利登位了吗 这这该怎么办种莫名地恐惧而现在恐惧已经细化具体化就眼睁睁地摆在他面前。 陛下臣以为不如先下手为强先杀了李清以绝后患终于有机会在皇上面前说出了平生最想说的一句话。杨国忠心中顿时轻松了很多而且对此事他地思维异常活跃。一连串的妙计从他脑海里冒出但他见李隆基犹豫便忍住计策。先替他解开心结道:陛下李清领安西军不过几年。还远没有到安禄山控制河北军的程度臣听原安西判官王滔说李清施诡计赶走高仙芝很多人都不服。象毕思琛康怀顺陈奉忠这些大将都是表面服他心却不服还有李嗣业在军中威望极高陛下一纸诏书给他他必然会站在陛下这一边。所以陛下根本就不用担心李清死后安西军会造反的问题而且现在还有一个绝好的机会。 什么机会不知不觉李隆基已经被杨国忠牵住了鼻子。他心乱如麻耳畔只听杨国忠道:他只带了一千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