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横扫千军如卷席 第三十七节 心软 (第2/3页)
之色。黄石自然知道古人对尸体看得自是极重,但熊廷弼罪这么重,就是以黄石目前的得宠也断然不敢私藏他的尸体。而且收藏熊廷弼的尸身就是一种政治宣言,黄石这么做几乎就是同时挑衅东林党和阉党。黄石出于对熊廷弼的敬重,不忍有功于国的良将死不瞑目。沉吟道:“如果熊翁不见怪的话,小子会奏请朝廷把熊翁的首级在长生岛示众一段时间,等扫平建奴以后,小子也就一定尽力为熊翁求朝廷的平反。” 这话就是表示黄石会把熊廷弼的头颅先安葬在长生岛,等黄石平辽后报功时,将熊廷弼在任期间的功劳一并加进去。那时候说不定就可以蒙准归葬故里。就算不能回家乡。有了黄石在长生岛关照,熊廷弼也至少会有个稳妥的安置。 熊廷弼刚才要黄石听完再做回答。是因为他也知道此回绝了他也没有什么奇怪的。只是熊廷弼思量,眼前这个黄石似乎一身正气,是唯一有可能保全他的尸身不至于葬身狗腹的人,让他能够魂魄有所归依的人,他不愿失去最后的机会。所以就冒险一试。熊廷弼听了黄石的话长吸一口气,肃然起身。正对着黄石就是深深一礼:“多谢黄将军高义,熊某来世结草衔环,也会报答黄将军的。” “熊公言重了。小子不敢当。”黄石苦笑了一下,但最后想想还是受了熊廷弼这一礼。因为受了这个大礼就相当于做买卖收了别人的定金一样,这样也就算是给熊廷弼吃了一个定心丸。 “小子已经请求朝廷把熊翁的女公子流放到长生岛,到时就由就由女公子奉安 熊廷弼露出茫然不解的表情,黄石赶快解释了一番他和魏忠贤的交易,他当然省去了一些细节,只把两个人商议的结果告诉了熊廷弼。 黄石做解释的时候,熊廷弼的胡须不由自主的抖动,等黄石说完以后,熊廷弼连身上的囚服也在瑟瑟发抖,说话的声音都激动得快不成话了:“黄将军,老夫自从入狱以来,无时无刻不念着小女,但却不敢想,不敢想她一个弱女子,如何在这世上自处。” 说着熊廷弼就又是一个大军,请恕老夫厚颜,还有一事相求。” “熊翁请讲。” “老夫获罪,也不敢为小女求什么好人家,只望将军给她找个本分老实的好人,让她能一生衣食无忧,老夫便于愿足矣。” “熊公放心。” “多谢黄将军!”熊廷弼此时倒是全无牵挂了:“呵呵,老夫后悔当年不听你之言啊,竟会没看破孙得功的狼子野心。” 说实话这个问题黄石也很不解,历史上熊廷弼一再提醒“李永芳绝不可信”,但对一直负责和李永芳沟通的孙得功却没有提防。按说这个问题也可以触及到那个隐藏在熊廷弼身边的间谍,但黄石却不好开口,因为在他自己的说辞里,孙得功起事前打探过自己的口风,见自己不打算附逆所以就痛下杀手。 如果黄石告诉熊廷弼孙得功的前后态度变化,就等于承认自己也早就是密谋份子之一了,黄石只好强行按住自己心头的焦急,希望熊廷弼还能顺着话头说说他为什么会信任孙得功。不过熊廷弼看起来却完全没有这个打算,他不慌不忙的收拾起桌子边上的手稿,似乎是打算再检查一遍黄石记录的东西是不是有误。 黄石见时间不早了,终于决定不能再等,他低声叫了一声:“熊翁。”有什么要问的么?” “熊翁莫怪,”黄石斟酌着词语,生怕刺激到了熊廷弼:“小子以为,那王化贞从广宁逃跑时,若熊翁能亲来广宁,以熊翁的威望,定能稳定军心士气,也不至于尽失河西之的吧。” “唉……”黄石才开始说了个头的时候,熊廷弼就停住了手,静静的听了起来,等黄石全部说完后他就是一声长叹,眼睛眯眯着,脸上的皱纹不但一下子都回来了,而且好像变得更重、更密了,终于点了点头:“黄将军说得不错,老夫当时确实是运筹失措了。唉,老夫也有私心啊。” 熊廷弼当时也存了看王化贞笑话的想法。他们俩在路上碰到的时候,王化贞失声痛哭,而熊廷弼则哈哈大笑着把他又挖苦了一顿。 “当时也有不少人劝老夫赶去广宁,虽然官军当时一片混乱,统领铁骑营的祖大寿也抛下老夫逃去觉华了,但老夫手里还有三千关宁军。如果老夫赶去广宁。凭借老夫经略辽东三年的威望。确实有机会收拢军心,打退建虏守住广宁的。”熊廷弼显然沉浸在回忆中了。手指无意识的在桌面上敲打着:“嘿嘿,胜败大约在在五五之间吧,当时老夫反复思量,到底是求稳保护辽民退向山海关呢,还是败中求胜坚守广宁……一时委实他知道马上就要到关键时刻去:“但是有一个人和老夫说:使公胜。则化贞罪得脱;若公败,则化贞罪亦脱。老夫知道这话说得没错。”说到这里熊廷弼干笑了两声,冲着黄石说道:“老夫实在是不愿意做替死鬼啊,所以就此决定向山海关撤退。嘿嘿,想不到老夫不胜不败。还是难逃一死啊。” 黄石感觉自己的心脏紧张得几乎要跳出胸膛,他沉声问道:“熊翁,此人是谁?” 熊廷弼正要张口回答,却猛然注意到黄石的一脸严肃,心底就是一惊,再凝神一看黄石双手已经紧握成拳,两臂也紧张的微微弯曲,更是大感诧力的吞下一大口唾液,又追问了一句:“熊翁,此人究竟是何人?” “这不过是个无足轻重的人罢了,黄将军,你是怎么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