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男的大明_第118章 大结局之统一亚洲 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8章 大结局之统一亚洲 新 (第1/2页)

    除此之外,吴应熊让大汉国政府雇佣了一大批德国技术人员,在拥有大量劳动力下,石灰厂、砖瓦厂、水泥厂实现了大规模生产,广泛应用于包括码头、医院大楼、兵营建设、城市地下排污系统、以及高山水资源地下水道等大型工程。

    而粘土资源也实现碗、盆、罐、碟、勺等的大量生产,从中国窑中挖来的“老师傅”完善了“大汉国精美瓷器”的生产技艺。

    生丝厂,造纸厂、中草药厂、缆绳厂等十来个轻工业产品在逐步完工投产。

    当然,在吴应熊的指导下,大汉国的军工厂整合了兰芳国的枪炮厂,在洋雇员帮助下,完成枪械修理厂、小型火药厂的建设与产出。

    随着大汉国的工业人口越来越多,为了避免出现1848年欧洲工人运动那样的革命,吴应熊指导陈金声出台了保护工人的“大汉国劳工条例”,规定所有移民可参与工厂劳动,工厂按协议给予工人劳动工资及奖金,不得克扣工人工资,政府为劳动工人提供夜校、技术培训,工人可参与官方技工考核,相应级别工人可获工厂不同待遇。

    发展工业需要资本,除了吴应熊的黑旗军没收的荷兰人财产,还有以前兰芳国的金矿,从菲律宾掠夺的原始资本,吴应熊还开放国外资本力量进入大汉国国内,当然,前提是这些外国资本家遵守大汉国的法律,大汉国商业法律建设备受重视,各种商法税法劳动法等齐全。对这一点,吴应熊的脑子始终是清醒的。

    大汉国内资源出口换取资金支持国内经济发展,虽然这样做有些限制国家实力发展,但也是现实的选择。国内民族资本虽然有陈金声等华侨商人的支持,但底子相对还是比较薄的,新增菲律宾的国土后,吴应熊大规模向菲律宾移华人百万,使得大汉国两地开发投入越来越大,资金压力越来越大,各种大项目一个接一个,吴应熊决定首先引招洋人之中口碑比较好的英国资本力量进入国内,与国内资本力量形成合资企业,加快民族轻工业发展,同时向德国引进重工业,尤其是火炮技术。

    陈金声还建议大汉国发行国债,建设股票市场,投资建设铁路,自来水,公路交通等设施,为引进工厂企业提供服务。

    陈金声到南洋地区影响力大,搞招商引资很有成效。华商家族不断地向大汉国云集,其中不仅有南洋华商、美国华商,还有大清国跑来的商人,逐利的资本都十分期待从大汉国赚取财富。

    陈金声也很懂得资本力量。他对吴应熊说:“什么最能代表资本的力量,肯定是金融业,纵观历史上的经济危机,无不是由那些金融力量在cao控,同样每一次大的资本运作,无不是由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执行,他们利用金钱的杠杆撬动每一块坚石,让堡垒变成自由市场,甚至沦为金融鳄鱼的掠食场地,让无数人花费巨大心血中积累起来的财富,一夜之间化成空气,在引进资本的同时,我们必须有管制措施。”

    吴应熊问道:“如何管制资本?这个我还真不懂。”

    陈金声说:“要抵抗资本风险,大汉国必须建立起相对完善的国家金融体系,把储存、贷款等业转交给专业银行。”

    吴应熊想起美联储这个央行也是为了防范金融危机而诞生的,于是建议陈金声在大汉国成立国家财政中央银行,具有发行货币、收取国家税收、监控国家金融动向,以及制定国家金融政策的权力,同时还把大汉国开采的五百吨黄金作为储备金。

    同时,为了经济发展,吴应熊还特批了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三家国家商业银行,其中农业银行主要扶持农业发展;工商银行主要为促进国家工商业建设而立;建设银行则是合资商业银行,为国有和民间资本共同组成,国有控股百分之五十一,加上五十多家民间银行,这样就组成了大汉国的银行体系。

    陈金声还组建了大汉国第一家证券机构,负责国家债券的发行,以及接受私人少量资本进行证券股票投资;同时,由国家投资的大汉投资公司也成立,代表着大汉国向全世界有投资价值的公司和个人投资,这种投资非常谨慎,其中多数都是吴应熊指定的企业或个人,因为他知道未来哪些领域有投资前景。

    当资本市场完善后,大汉国的工业建设事半功倍,矿产资源更是大开发,煤碳、石灰石、铁矿、大理石、银矿、铝矿等资源,还有铜、金、铁也开发出口,大汉国的贸易越来越发达,泗水港和苏门答腊港,还有马尼拉港湾,每天成百上千的商船来往如梭,一派繁荣的景象。

    到1859年夏天,大汉国开垦可耕种土地面积突破六百万亩,农业从业者也激增到六十万,每天还有源源不断的移民从江浙沿海和福建逃来。而从太平天国出走的石达开,也佯装派兵进攻福建,导致那里大量的民众也出海谋生,大汉国人口激增。好在基于化肥的推广应用,大汉国粮食收获突破历史新高,能养活这些人口,还有力地支撑了大汉国的工业发展。

    吴应熊大力推动的,还有造船业,因为吴应熊十分重视海洋资源开发和海军建设,在这一年里,大汉造船厂添置一个三千吨级的船坞,更花费大量金银从德国和英国挖来上千名技术造船工,大大加快了大汉国的船泊制造能力,计划实现二千吨级排水量的渔船制造,这样能大大加强南洋海岛的连接,刺激海洋捕捞业发展,战时还能把这些渔船改成战舰。

    随着大汉国迎来大开发时代,大汉国注册华人突破到三百五十万,遍布婆罗洲岛和菲律宾全镜,形成上千个乡镇,东万律、马尼拉,泗水等都发展成大的港口城市。

    当大汉国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吴应熊、刘永福、刘阿兵、陈金声,还有新加入大汉国政府,被吴应熊任命为大汉国财政部长的陈慈黉,一起商量大汉国政体。

    刘永福建议吴应熊直接称帝,说:“华人还是习惯皇帝统治。如果孤悬海外,不称帝恐怕会跟郑成功一样,拖着拖着就式微了。”

    刘阿兵站起来说:“这个不妥。兰芳国建国百年没有称帝,如果贸然称帝,只会招来更多的敌人。”

    一旁的陈金声和陈慈黉没有说话,他们是商人,希望大汉国是资本主义的共和政体。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