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终章 一代倾城逐浪花 (第2/4页)
在内心黯淡地自语,她和方无应这些人,甚至可能因为各种奇怪的原因突然死掉,但是他们却怎么都无法衰老。 “至少你得先把孩子生下来。”苏虹握紧她的手,“放心,我来帮你!” 那天下午,她在西施的房间里,细细把自己和方无应所想的计划告诉了西施,她告诉西施,这个计划是有点危险,但是它有逃生的机会,而且她和方无应会尽最大的可能性来救她,再怎么说,也比她一日一日留在越宫里要安全得多。 “再呆下去,我担心文种会提前下手。”苏虹说,“只要想办法逃出这里,往后的日子怎么都好说——只是那以后,我们夫妇就帮不了你了。” 西施慢慢点点头:“我知道。能够遇见你们,我就已经很走运了。” 苏虹想了想,又问:“夷光姑娘,你想过逃出去以后,怎么办了么?” 西施茫然抬起眼睛,望了望虚空:“……不知道,也许就去太湖边吧。夫差总说,走遍天下,仍然觉得太湖畔是最好的地方。我想,就我和孩子两个人,找一处安身之所应该不难的。” 苏虹思索片刻,又道:“细软之物,我叫外子再想办法……” 西施笑起来,她摇摇头:“不需要的。吃野果,饮露水,也能活下来。我以前就是那么活下来的。” 哦,范蠡提过,她原本就是从深山丛林里走出来的。苏虹想起来了,既如此,她倒是的确不用太担心西施的谋生能力。 于是次日,苏虹告诉文种,她已经想好怎么办了。 “将之沉湖。”苏虹一字一顿地说,“这是最好的办法。” 文种瞪大眼睛!他原本已经准备着苏虹提出的方案太心慈手软,然后由他来加以反驳……却没想到,苏虹会提出如此毒辣的法子! “这……”他迟疑地看了一眼旁边的勾践。 “大庭广众之下,将为国尽忠的女子当场斩杀,哄传出去未免有损国君声誉。”苏虹淡淡地说,“就命人将她推进太湖,悄无声息地结果掉,再对外宣称:国君本来感念夷光姑娘一心为国,又念及吴国已无后嗣,所以一直命人好好照顾,却没想到夷光姑娘突然小产,母子意外去世——这样,岂不既解决了祸根,又维护了国君的声誉?” “可是……” 勾践在旁却开口道:“此事可行。上大夫若不放心,监督的军士可由上大夫亲派。” 话既种也实在没有什么好挑剔的了。他躬身一行礼:“是,臣谨遵君上之命。” 于是那两日,越宫内纷传新王后要除掉西施,毕竟那女人之前也差点做了王后,这让新王后深感不安,又因为大王竟然命她把西施好好送回来,然后又跑去和那女人密谈,这些也让王后发怒,觉得西施美色祸国,迷惑了吴王,现如今回来了,又要照老样子迷惑越王。 秘密行刑那日,是个温暖异常的八月,一直服侍着西施的两名侍女,目瞪口呆望着两个如狼似虎的武士,大力推门闯入屋内,二话不说、就将西施用绳子捆绑起来,拽了出去。 而身为王后的苏虹,只在一旁冷冷看着。 两名侍女吓得面如土色,却一声都不敢出。等武士们离去,她们才惴惴不安地走到窗前,往外看了看。之间院内停了一辆车,车身用布罩得严严实实的,武士将西施塞进车内,然后驾起车辕,一阵尘烟后,马车就不见了踪迹…… “……回不来了么?夷光姑娘。”一名侍女轻声说。 “看样子,回不来了。”另一个也轻声说,然后用手指擦了擦眼角的泪。 到了太湖畔,车停下来,武士们从车内拽出西施,将她一直拖拽到湖水边上。 她的头发蓬乱,脸色有些发青,她已经有六七个月的身孕了,被那两个武士推搡着,她重重跌在地上,那粗硬的麻绳绑在她的手上,甚至深深勒进了手腕的皮肤里…… 然后,苏虹从后面一辆车里下来,她一直走到西施面前,然后弯下腰,像是检查似的,仔细审视了一下西施手腕上的绳索。 “松不开么?”她忽然扬起脸,看了一眼那武士。 对方一愣,慌忙道:“松不开,王后请放心,除非用刀割。这种结自己是挣扎不开的。” 另一个武士在旁听着,悄悄咧了一下嘴。 他没想到这女人如此心狠手辣,生怕面前之人淹不死。 然后,只见苏虹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尘土,然后转过脸来。 “推下去吧。”她淡淡地说,背对着湖面,新王后的那张俏脸上,一丝表情都没有。 两个武士得令,慌忙上前,抓过西施,将她往湖里一推,“噗通”一声,西施就跌入了湖水里! 起初,湖面还能看见西施使劲挣扎扳动出的浪花,过了一会儿,浪花就不见了,湖面再度恢复了平静。 “回宫。”苏虹淡淡地说。 两名武士不敢再看,慌忙转身奔到车前。 这一趟使命就算完成,俩人莫名松了口气,如此一来,他们就能顺利向文种上大夫报告了。 黯淡的斜阳,映着苏虹那张缄默的脸,淡淡的光芒反射进她深邃的双眸。谁也不知道她在想些什么。 车马一行刚到越王宫之外,苏虹从车里下来,就看见范蠡一身出行打扮,牵着一匹马,从宫里出来。 “哦,王后回来了。”范蠡笑了笑,牵住马匹。 见他这样,苏虹不禁诧异,她慌忙迎上去问:“范大夫,你这是要去哪儿?” “启禀王后,下官要回去了。” “回去?范大夫,你这是要回哪儿?” “下官已经辞官,所以,也已经不是上大夫了。”范蠡笑眯眯地说,“大王已经准了我离去的恳求。” 苏虹心里一动! 范蠡终于要走了,他在留下了那两句著名的“飞鸟散,良弓藏,狡兔尽,走狗烹”之后,单独辞别越王,离开了越国,这是历史上人尽皆知的一段故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