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异志录_第十四章 又一封信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四章 又一封信 (第1/2页)

    “三生”源于佛教的因果轮回学说,到后来却成为中国历史上意涵情定终身的象征物。三生石的“三生”分别代表“前生”、“今生”、“来生”,很多人的爱情是从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开始的,而相爱之后人们又一定会期待“缘定三生”。

    传说唐代时候,有个叫李源的家伙与一个叫圆观的和尚是一对好基友,两个人同游三峡,看见一个妇人在河边,和尚就说了:“这妮子肚子里的孩子姓王,将来他就是我了。”两个人相约相会于杭州天竺寺外。可不曾想这天晚上和尚就挂了观,与此同时那个孕妇也刚好生产。到了约定的时刻,小李子赴约来到天竺寺,听到有牧童在唱《竹枝词》:“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小李子一听,就知道这牧童就是和尚转世啦。于是乎,后人附会谓杭州天竺寺后山的三生石,即李源和圆观相会之处。诗文中也常用为前因宿缘的典实。唐齐己就写了《荆渚感怀寄僧达禅弟》诗之三:“自抛南岳三生石,长傍西山数片云。”

    至于这三生石究竟是怎么来的,相传女娲在补天之后,开始用泥造人,每造一人,取一粒沙作计,终而成一硕石,女娲将其立于西天灵河畔。此石因其始于天地初开,受日月精华,灵性渐通。不知过了几载春秋,只听天际一声巨响,一石直插云霄,顶于天洞,似有破天而出之意。女娲放眼望去,大惊失色,只见此石吸收日月精华以后,头重脚轻,直立不倒,大可顶天,长相奇幻,竟生出两条神纹,将石隔成三段,纵有吞噬天、地、人三界之意。女娲急施魄灵符,将石封住,心想自造人后,独缺姻缘轮回神位,便封它为三生石,赐它法力三生诀,将其三段命名为前世、今生、来世,并在其身添上一笔姻缘线,从今生一直延续到来世。为了更好的约束其魔性,女娲思虑再三,最终将其放于鬼门关忘川河边,掌管三世姻缘轮回。当此石直立后,神力大照天下,跪求姻缘轮回者更是络绎不绝。

    现实中的三生石确实是存在的,那是种黄褐色的石头,经过打磨之后,确实能形成我记忆中的图案。在九仙山和三清山上也都有所谓“三生石”的遗迹。但这种石头却必须经过后天的加工,不似我脑海中那块天然形成的石头。

    好吧!废话有点多……我决定出发了,寻找问题的真相!也为了对得起那银行卡上花花绿绿的毛爷爷!

    可我首先碰到的麻烦,便是来自于我的老板,一听到我要请长假的要求,我的顶头上司任殷,这个暗地里被我们称之为“任我行”的老**便开始施展自己的拿手绝技“狮子吼”了。虽说我们才刚刚放完春假。但按理说我今年为期一个月的年假还没有用过,是可以申请假期的。但在任我行看来,我这样的行为便是刻意的找事撂挑子,纯属无组织、无纪律、无领导的表现。在经过长达三个小时的激烈斗争之后,我总算是以妥协和签订无偿进行半个月加班的卖身契后,才换来短短半个月的微薄假期。至于我剩下的那半个月年假,按照任我行以往惨无人性的作风来看,天知道什么时候我才能用来休息。但至少我可以肯定的是,任我行是不会让我的加班时光安然度过的,到时候我所要面对的,必然是无休止的压榨!压榨!再压榨……

    在和任我行签订完不平等卖身契之后,而我面临的第二个麻烦,则是要面对每年这个时候的春运大潮。因为才刚刚过完年,恐怖的迁徙运动还没有完全结束,各种抢票神器在网上肆意横行。无力的我在连续两天与抢票敢死队殊死搏斗之后,终于理所当然的阵亡在灰暗的网路上。于是乎,可怜的我只好选择到火车站排队购票了。望着长长的人流,在经过近五个小时的挣扎。我总算是抢到了宝贵一票卧铺。

    好吧!收拾好行装之后,我便开始了自己的南行之旅。祝福我!一路向南!

    说实话,对于很久没坐火车的我来说,这种重新的体验可真不是好受的,在进站的那一瞬间,我便深深的感叹道中国的计划生育真是来得太晚了。身处于漫长洪流之中,我都不知道是自己自觉的行走,还是被人流强行的夹带上车的。我很庆幸自己是个男儿身,不然的话,说不定真的会意外怀孕或者免费人流……好不容易到了车厢,我却只能攀爬到上铺去龟缩着,这对于身高180的我来说,这空间,可真是狭小!

    我从镐京坐火车来到锦城,随后马不停蹄的又从锦城倒汽车到了邛都。好吧!这一切都不算终点,到了邛都的我,还没到喘口气的时间,又得换了辆车,来到了信上所给的地址:宁属彝族自治州辖下的木里藏族自治县。

    初次来到这里的我,可真是人生地不熟,只是看着路上来回行走的喇嘛,觉得有些头晕眼花。对于和尚,当然也包括喇嘛,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摩的。归根结底是因为现在这个世界,哪里还有四大皆空的“净土”。全都是乌烟瘴气的秃驴。

    举目无亲的我四处打听着地址,总算是在一座寺庙旁找到了寒朗所说的那栋土质小楼。我敲了敲门。片刻之后,一位藏族老大妈便开了门。

    “您好,”我善意的问道,“我是来找人的,他叫寒朗,大约和我一样高。”我不停的比划着,这里的居民大多是藏族,语言也多使用藏语,在问路的过程中我已经吃够了苦头,现在很是后悔,总算明白了那么一个道理:出门在外,掌握一门外语真的很重要啊!

    可令我出奇的是,那位藏族大妈却用流利的川话回答着我:“寒朗?我知道,你是他的朋友?稍等一下。”说完,便转身关上了门,而我,却保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