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臣_第一百二十八章 风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八章 风向 (第2/3页)

坊获得的利润,只不过是为了交好宫里的太监,所以郭勋才会这样做而已,有时候这些作坊商铺根本没有获利,郭勋反而倒贴不少。

    “近日来朝中风云变幻无穷,以后的日子难过了。”再继续这话题也没有什么意义,反正任张信怎么折腾也损害不到他们的利益。刚才只是好奇多说几句,崔元觉得是时候把话转归正题了。

    “有什么难过的。朝廷百官现在正忙着争权夺利,哪还有空管我们这些勋戚啊。”张延龄满不在乎地说道:“自从钱宁、江彬倒台之后,朝廷大员们正忙着接收权力呢,没有一两年功夫,恐怕还闹不出个结果来。”

    从这话中可以看出其实张延龄还是有几分见识的,并非人们常说的二世祖。虽然他的行为非常像,世人经常被其蒙骗,只有亲近之人才知道他的本来面目。

    “那么以后我们就可以安心度日,不用担心御史言官弹劾了。”身为勋爵其实也有自己的难处,每天都有眼睛盯住他们。想收集他们不法之事,然后直言上谏,以求扬名天下。

    “郭侯爷有不同看法?”看到郭勋露出不以为然的表情,崔元好奇问道,谁都知道郭勋十分有远见,前几个月正德驾崩之时,京城人心惶惶,权贵茫然之时,居然毫不犹豫地同意杨廷和的提议。协助朝廷官员擒拿当时权势滔天地江彬,获取朝廷百官的好感,似乎遗忘郭勋以前也结交过刘瑾钱宁权佞,把郭勋归入清流之列,而且以前还不时上书弹劾的奏折似乎也消失不见,这让他们羡慕不已。

    “建昌侯只不过看到表面现象,其实现在接收权力的并不是朝廷大员。”郭勋淡淡笑道,若不是看在几人背后的势力,自己才懒得提醒他们。

    “还请郭侯爷指点。”张鹤龄恭声说道。与弟弟不同。虽然他也有出格之事,但平日为人谦和。容易结交朋友,很少被言官弹劾,哪怕弹劾之时,也有官员站起来为其说话。

    “你们只看到朝廷各位大员的动作,难道就没有留意皇上?”郭勋微笑道。

    “皇上不过是内阁地扯线木偶,有什么好留意的。”张延龄轻蔑说道:“只不过是杨廷和的传声筒而已。”

    “建昌侯,没事你少开口。”张鹤龄咬牙切齿的怒道,虽然知道弟弟不满朱厚继任大统,但这话绝对不能说出来,不然同时得罪皇帝与杨廷和,恐怕连太后也感到为难,幸好其他几人似乎没有听到张延龄的话,个个悠闲自在地品茶聊天。

    “诸位,失礼了。”片刻之后,张鹤龄感激说道,而张延龄也认识到自己说错话,生气的把头拧过一边,乖乖的闭口不言。

    “经过朝臣整治二十四衙门与锦衣卫,皇上现在已经把这两处彻底掌握,朝廷百官还争什么权利啊。”郭勋笑道,掌握两处机构的皇帝,虽然还显稚嫩,但也有资格与朝廷百官抗衡,有了驾驭朝廷的实力。

    “宫中各监司局权势大减,而锦衣卫刚刚裁剪三万人,皇上掌握两处能有什么用。”几人明白郭勋的意思,但是还心有疑虑,觉得皇帝想凭此收回权力,恐怕没有这么容易,毕竟朝廷百官也不是吃素的,想让他们把吃到肚里的利益吐出来,难于登天。

    “你们啊,还是小瞧皇上了。”郭勋解释道:“虽然锦衣卫与二十四衙门权力削弱,但是朝廷就没有忠于皇上之人,要知道皇上即位以来诸多动作,可是深得人

    “不错,朝廷百官表面上是一团和气,其实也不是铁板一块,见风使舵之人也不在少数,见识过皇上的英明之后,依附皇上也不稀奇。”崔元含蓄地说道。

    “这段时间没事就侍在家里,风向可能有变。”看几人都明白了,郭勋再次好心提醒道,大家都是盟友,郭勋也不想看他们惹上麻烦。

    “郭侯爷能否说得详细些?”几人都知道郭勋人肪极广,有自己的情报来源,既然他如此说,肯定不是在无的放矢。郭勋笑而不答,他可不是张延龄,把什么事情都往外说,况且这事情也轮不到自己这些人插手,还是不要泄露出来为好,免得以后麻烦。

    “好了,此事另议。”郭勋笑道:“前些时候府中下人在集市上寻到一坛美酒。正好与诸位共享。”

    “郭侯爷有此雅兴,我们自然奉陪。”既然郭勋不愿意明说。他们也没有办法,几人只好把满腹的疑虑放下,笑容满面的随郭勋而去。

    三天后,皇城保和殿内帑库,张信平静的听着鲍忠的汇报,内帑地告示派发之后。京城中的权贵纷纷按照吩咐把新帐本上交给内帑库,而京城地守将卫所更加不敢怠慢,毕竟他们不是皇亲国戚,如果内帑真地不发放饷银,那他们只能喝西北风了。

    “尚有五十七位勋爵没有给帐本我们。”鲍忠偷偷看了眼张信。继续说道:“其余之人已经把帐本递来,奴婢们已经照大人的意思把这些新帐本全部整理好,放在库房内。”

    “以后把这些帐本分在四类,勋爵、卫所、宫内监司、还有后妃月俸都要分开,你找四人负责,在哪方面出事情也好追究其责任。”张信淡淡说道,而底下地太监却心中一喜,这一划分又是几个空缺,能负责这职位的岂不是高人一等。纷纷用热切地目光看向鲍忠。

    “奴婢知晓了。”被这么多人注视着,鲍忠感到很舒服,心里飞快的打起小算盘,平日里谁与自己交好,谁对自己最热情,要找几个知情识趣地自己人接手这四个职务才行,但是表面上却恭顺的回复道。

    “至于那些没有上交帐本的勋爵,我们且先不用理会,到时再说吧。”都是些不识时务之人。不管他们出于什么样的心态。张信也懒得计较,到时给他们点颜色看看。他们就知道该怎么行事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