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臣_第一百三十一章 选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一章 选择 (第2/3页)

定还要以身涉险,却不知道张兄如何选择?”张信也没有过多的辅垫。开门见山说道。

    反正不管张璁是真心赞成皇帝的意思还是为了前途投机取巧,张信都不会在意,因为就算没有张璁,还会有许多像张璁这样的人站出来地,既然如此,就把原来属于他的机会还给他吧,谁叫他与袁方他们交好呢。

    得到皇帝赏识,却受到百官刁难,张璁心中一动。隐约猜测出张信这话的意思,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在礼部观政的张璁虽然没有权力参与政事。但对礼部尚书毛澄联合百官上疏给皇帝地事情也有耳闻的。

    “大人所言的可是继嗣之事?”张璁隐晦的试探道,皇帝再三让朝臣廷议这件事情,在朝廷官员之中并不是什么秘密,所以张璁也了解这种情况,只要是有进取心地人,对朝廷发生地事情肯定格外留心,而张信是皇帝身边宠臣的事情满朝皆知,把这些消息综合起来,张璁已经明白张信这话地意思。

    “你很聪明。那你应该知道怎么选择吧。”张信微微笑道,对聪明人相谈的好处就是根本不用自己把话点透,人家已经领会自己地意思。

    张璁此时心中正在天人交战,脸上阴晴不定,根本不用张信明说,张璁已经彻底明白经他的意思,或者说是皇帝的意思,肯定是希望自己能出来反对皇帝继嗣,但是这种事情地艰难险阻张璁非常明白。事成之后肯定是加官进爵,但如果事败,朝争可不是温情脉脉的,若是一时不慎的话,那性命肯定不保。

    还以为这次来能有什么好事,没有想到却要自己进行一次赌博,赌注就是以后的前途,而且怎么看赢的机会微乎其微,张璁露出若笑。瞄了张信一眼。却发现他正轻松惬意的喝着茶,似乎根本不在乎自己的选择。

    心中闪过一道灵光。张璁忽然明白过来,不只是自己在选择,张信也是在选择,自己只不过其中之一的人选而已,如果自己不答应的话,张信还可以让别人来做这件事情,而自己却失去人生之中最大地机遇。

    想起自己已近知天命之年,而对方还未弱冠就已经身居高位,自古功名富贵不是凭白就来的,再想到自己年少时的抱负,以卧龙自许,就是希望自己有一日可以腾飞九天,不然自己忍受别人讥讽,失败七次还参加科举到底是为了什么,刚明果敢是张璁的性格,考虑周详之后,张璁毫不犹豫的说道:“能为皇上效力是在下的心愿,如有机会,绝不推辞。”

    “很好,这样的机会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的。”张信赞许笑道:“以后你会为自己今天所作出的决定而感到由衷欢喜地。”

    “有用得着在下的地方,请大人吩咐。”既然已经作出决定,张璁抛开杂念,严肃认真的说道,事关重大,他可不敢有丝毫马虎。

    “这是毛澄的奏折,我希望你写一份奏疏,反驳皇上继孝宗之嗣,证明皇上继承大统那是名正言顺的,根本无须争议。”张信淡淡说道:“最好要有理有据,让朝廷百官无话可说。”

    其实事情根本不用这么着急,只不过张信是想看看张璁是否真的精通三礼,面对这种事情的时候,是否可以在片刻的时间内应对自如,毕竟以后少不了要对百官争论,到时候可没有这么多时间给你细想。

    “大人,且容在下思量片刻。”张璁接过奏折后,快速阅读起来,这么短的时间要做到张信地要求确实是件难事,但是张璁思维敏捷,对经学典籍了如指掌,尤其是对三礼了解得非常透彻,须臾之间马上想到该怎么反驳毛澄地理由。

    毛澄奏折上说得非常明白,要朱厚继考宗皇帝嗣,为孝宗皇帝之子,还举例说明情况,以前汉哀帝和宋英宗原本是定陶王及濮王的儿子,他们即位之后。没有过份地追封生父生母,反而称前任皇帝为皇考,承认自己的身份,希望朱厚也能如此。

    “请大人指点。”张璁把自己反驳毛澄的理由写出来后,恭敬的交给张信过目。

    “很好。皇上看过之后一定非常高兴。”仔细阅读之后张信暗暗佩服张璁的才思敏捷,展颜笑道:“张兄,这次你可是立了大功,皇上肯定会重重有赏。”

    “为皇上效劳是臣子地本份,不敢有其他奢求。”张璁虽然心喜,但是却没有表露出来,毕竟不知道这件事情是否能成功呢。

    “请张兄再加以润色,明日我便可交给皇上。”张信开怀笑道,没有想到事情居然这么顺利。根本不用两天,皇帝肯定会龙颜大悦的。

    “请大人稍等。”接过张信递来的空白奏折,张璁稍微思考。提起狼毫疾书起来,不久之后一篇文采并茂的奏章新鲜出炉。

    “张兄,这里有不妥之处,你过来看看。”张信拿过奏折,再次阅读起来,显得非常满意,连连点头表示赞赏,忽然看到末尾的时候,惊讶地叫起来。

    “在哪里。”张璁心里一惊。急忙走近仔细观看张信所指之处,有些迟疑说道:“大人,这有什么不妥?”

    “署名错了。”张信笑道,奏折后面居然是写自己的名字:“敢于直言不讳的是你,你还怕别人知道你的名字啊。”

    张璁自己当然明白这份奏折的价值,敢于第一个站出来支持皇帝的人,其中的意义谁都清楚,张璁有些感激的看向张信,然后按照他的吩咐重新再写一份。最后在署名之处郑重地附上自己的名字。

    “张兄,若是将此疏上奏的话,朝廷局势必定变幻莫测,以后地事情谁也不知道,你可要考虑清楚啦。”张信凝重提醒道,这不是在说笑,奏折上交之后,皇帝故然高兴,但是却把自己摆到百官的对立面上。后果真是难以预料啊。

    “若能为皇上尽绵薄之力。在下九死不悔。”明日会发生什么事情,张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