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臣_第一百四十四章 提醒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四十四章 提醒 (第3/3页)

偷懒不做事。

    “这也是本侯猜测地。可信度有九成以上。”想到从其他隐秘渠道收到地风声。以及张信刚才的表现,郭勋心里已经确定下来。

    “让外臣提督东厂。似乎不合规矩吧。”郭平没有怀疑郭勋地话,他相信如果没有肯定地话,郭勋不会明说出来的。

    “又没有明说,就算有人知道这件事,那又怎么样?”郭勋感慨说道:“从这就可以看出皇上对张信的器重,让其私下执掌东厂,免得落人口实,又以翰林院侍读身份掩饰,这说明日后皇上还想对张信委以重任,说不定十数年后大明朝开国以来最年轻的阁臣就是他了。”

    “侯爷现在与张信交好,果然是高瞻远瞩啊。”郭平奉承道。

    “少拍马屁,只要有几分见识之人,都知道这是必然的事情。”郭勋笑道,显然心情非常不错,说明郭平的奉承还是很有效果的。

    寿宁侯府,吩咐仆役没事不要打扰之后,张氏兄弟躲到书房中正在商量事情。

    “延龄,你怎么看待这件事情。”这时张鹤龄已经恢复冷静。

    “我一切都听兄长的。”虽然在外人面前非常嚣张骄横,但是张延龄还是非常尊敬自己哥哥的,况且现在他心烦意乱地,也没想出该怎么解决这件事情。

    “若是当初听信父亲之言,那就不会发生现在这等事情啦。”张鹤龄后悔说道,当年寿宁伯张峦还在世的时候,经常教育两人要好好做人,不要仗势欺人,以免日后给张家带到灾祸,可是两人年轻气盛,根本没有把张峦的话放在心上。待张峦去世之后,仗着有张太后的撑腰,鱼rou百姓,强占民妇的事情没有少做,如今收敛许多,但习惯成自然。偶尔也会做出些为非作歹的事情来。

    “这都怪那个张信。”比起兄长来,张延龄丝毫没有悔过之意。

    “现在我们只有两种选择,一是答应,二是拒绝,你选哪个。”弟弟是什么样的心性张鹤龄非常明白,所以也没有加以反驳,而是说起正事来:“拒绝有什么样的后果,你心里应该十分清楚。”

    “能不能让……。”张延龄小心翼翼地准备说道。

    “你是想看jiejie再难堪是吗?”张鹤龄生气打断道,想到jiejie当年低声下气地恳求群臣的模样。张鹤龄心里非常难过,虽然知道张太后知道这件事情肯定不会撒手不管,但是他不想再见到jiejie悲哀的眼神。

    “做这些事情的又不只有我们。”见到兄长发火。张延龄嘟喃说道:“京城里哪个勋爵没有做过这些事情,怎么不见张信去查。”

    “人家已经认准我们了,我们有什么办法。”张鹤龄苦笑起来,自己什么时候已经沦落到任人欺负的地步了,难道就是张信所说地一朝天子一朝臣吗。

    “那张信不是说,就算我们拒绝,也不会为难我们的吗?”张延龄说道:“我看他似乎不像是在撒谎。”

    “他确实没有撒谎,因为他根本不用亲自对付我们,只要放出风声去。自然会有大把御史言官上疏参奏,这样既可以博得皇帝欢心,也是一笔不小的政绩啊。”张鹤龄很有自知之明说道。

    “我们可以把别人的东西还回去,这样张信手里地证据不是没有用处了吗?”张延龄突发奇想道,可见聪明人有时还是犯糊涂地。

    “你认为这样做有用吗?”张鹤龄怒极而笑道。

    “那你说我们该怎么办?”张延龄知道自己说错话了,有些后悔说道。

    “延龄,其实我们心里知道,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只有一条路而已,出去换衣服吧。我们现在就进宫。”张鹤龄叹气说道。

    “那到时怎么和jiejie说啊?”张延龄自觉地站了起来,但还是有些犹豫说道。

    “不清楚,到时见机行事。”张鹤龄闷声说道,这也是个难题,应该找个什么借口说服jiejie呢,照实说肯定不合适,但是不说实话似乎也不能说动jiejie,真是左右为难啊。

    此时太和殿中,朝臣还在为兴王仪注的事情争论不休。虽然午时已过。但是百官还显得非常精神,说起话来中气十足。口沫溅飞,对张璁、霍韬等人口诛笔伐起来,而且还不断向朱厚进言,希望皇帝回归到正途来。

    “皇上潜邸之日,则为孝宗之侄,兴献王之子,临御之日,则为孝宗之子,如今却要崇尊兴献王,这于礼不合。”毛纪说话还算客气。

    “先王制礼,本乎人情,武宗既无子嗣,又鲜兄弟,援立皇上于宪庙诸孙之中,是武宗以皇上为同堂之弟,考孝宗,母慈寿,无可疑矣,可复顾私亲哉?”这话是毛澄说地,已经有咄咄逼人的语气了。

    “皇上自旁支入奉大统,推尊本生,得失之迹具载史册,宣帝不敢加号于史皇孙,光武不敢加号于南顿君,晋元帝不敢加号于恭王,抑情守礼,宋司马光所谓当时归美,后世颂圣者也,哀、安、桓、灵乃追尊其父祖,犯义侵礼,后人甚讥之,皇上不可重蹈覆辙。”这是乔宇苦心的劝言。

    “夫父母,天下莫隆焉,至继大宗则杀其服,而移于所后之亲,盖名之不可以二也,为人后者为之子,不敢复顾私亲,圣人制礼,尊无二上,若恭敬之心分于彼,则不得专于此故也。”这是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地迂腐言官给皇帝的进言。

    从这里可以看出,现在朝廷中都是反对的声音居多,张璁还没有资格入朝参政,只要霍韬、熊浃一开口,马上有无数的人反驳,根本不给他们辩论的机会,看着群臣在殿下吵嚷反对的情况,朱厚心里不禁产生悲凉的感觉,眼睛望向杨廷和。

    “皇上,臣……。”察觉到皇帝的目光,杨廷和站了出来准备发表自己的意见,见到这个情况,朝臣立即安静下来,杨廷和地面子谁敢不给,当下留心聆听首辅学士的声音,随时准备拍手附和。

    !~!你正在阅读,如有错误,请及时联系我们纠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