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臣_第一百四十五章 转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五章 转机 (第2/3页)

何也不同意皇上地旨意。最后皇上决定避位与兴王妃一同回安陆就藩。”小太监快速的把事情经过汇报起来。

    “胡闹、荒唐。”张太后怒斥说道:“杨廷和、毛纪他们怎么不劝阻。”

    “现在各位大人正在殿上苦苦哀求,请皇上收回旨成命,但皇上依然不为所动,杨学士见此情况,特命小人来请太后移驾太和殿,主持朝政。”这小太监地素质不错,在这种情况下居然还能流利的把话说清楚。

    “你先回去告诉杨廷和,就说本宫立即就到。”张太后吩咐说道。

    “小人告退。”小太监也知道事情紧急,也没有再做耽误。接到张太后的命令之后,又匆匆忙忙地朝太和殿奔去。

    “jiejie,你真的准备要管这件事情啊。”这时张延龄忍不住插嘴询问起来。

    “事关江山社稷安危。本宫如何能置若罔闻。”张信叹气说道,招手向宫婢示意,让她们去拿太后仪服来,说起来也奇怪,明代的太后皇后似乎对权力都不怎么感兴趣,而且都是十分聪明能干之人,洪武时期的马皇后,英宗时期的张太后,在历史上都留下美名。而现在的张太后也是一位比较能干精明、通情达理、坚守爱情的女子,对人相对谦和,体贴下属,经常免命妇朝贺。

    可能这与明太祖朱元璋的英明远见有关,明太祖吸取了前朝外戚干政的教训,严格控制后族地势力,因此明朝的皇后多为小家碧玉,来自民间,而且偏重于选择清贫之家的女子。试图以此辅佐皇帝去节俭勤政,事实证明朱元璋地决策是非常有效果的,在明代后族外戚爵位虽高,却基本没有实权,根本不可能说要谋反篡位。

    而正是因为出身民间的原因,皇后太后们也对民间疾苦有所了解,不时向皇帝劝进几句,偶尔也会做出对百姓有利的事情,而张太后也是如此。虽然宠爱弟弟。但是对大明的江山社稷更加看重。

    “事情哪有jiejie说的那么严重,既然是那小皇帝自己情愿的。那就顺水推舟,随他的意思不是很好吗?”张延龄不以为然说道。

    “住口,皇位更易岂是儿戏,稍微不慎会造成大祸的,若因此动摇大明江山社稷,那百年之后我有何面目面对大明地列祖列宗。”张太后斥责道,对弟弟的不懂事十分生气。

    “那jiejie准备如何处理此事?”张鹤龄小心询问道。

    “此事的根源是兴献王仪注之争,若是把这问题妥善解决,那一切风波皆可平息。”张太后当年没少接触朝政,经验当然非常丰富,片刻之间马上就把握住主要矛盾。

    “那jiejie的意思是同意皇上的旨意了?”张鹤龄试探问道。

    “这个……,以后再谈,现在最要紧的是打消皇上避位的念头。”张太后心里对朱厚的决定还是有抵触的。

    “jiejie,看情况如果今天不给皇上一个满意地答复,恐怕不能令皇上回心转意的。”张鹤龄肯定说道。

    “那你的意思是?”张太后隐约明白张鹤龄的用意。

    “其实关于兴献王之事,皇上也是小孩心性,顺着他的意思行事也不为过,待再过几年,皇上成熟懂事了,那自然会明白自己疏漏之处,自然不会再提及这事,这样做既可以消除皇上避位的念头,又能让皇上明白jiejie的恩慈,以后自然会对jiejie由衷感激,恭敬有嘉。”张鹤龄说这话的时候心里非常愧疚,为他们自己的富贵安危,居然欺骗一直疼爱他们地jiejie。

    “鹤龄,你是否有事情瞒着我,这话是谁教你说地?”看到平日里对朱厚不怎么尊敬的弟弟居然为其说话,还有那一脸不情愿地样子。张太后怎么可能不起疑心。

    “没有人教啊,这都是我的肺腑之言,难道jiejie认为这话没有道理吗?”张鹤龄当然不会承认,连忙极力掩饰自己地心情。

    “很有道理,不过如果不是对皇上非常了解的话,绝对不能说出这样的话来。”凭着丰富的人生经验。张太后明白这话似乎很有道理,但是只不过是歪理罢了,只要现在同意皇帝的决定,哪怕以后皇帝明白自己的错过,他也不会承认地,更加不用提悔改,因为作为皇帝永远只能是正确的。

    “那jiejie你打算怎么办?”不等张太后再追问下去,张鹤龄连忙询问起来。“既然有道理,那本宫当然会听取意见。况且仪注虚名又岂能与江山社稷相比。”事情紧急,也不容张太后再多说,匆匆换上仪服。准备移驾太和殿之前对两个弟弟说道:“等解决此事之后,你们把来龙去脉与本宫详细说明,本宫也非常想知道,到底是谁居然可以请动你们声援皇上。”

    说完也不等两人反驳,吩咐内侍宫女起驾太和殿,张太后对两个弟弟的品性了如指掌,知道他们不会无缘无故的为皇帝说好话的,肯定是受到什么人的指使或者教唆,其中最有可能的当然是郭勋。

    想到郭勋。张太后心中马上联想到当年英宗复辟的夺宫之变,还有擒拿逆贼江彬的事情来,以张太后对郭勋地了解,心中暗暗认为,若是真的同意朱厚退位的话,说不定郭勋地奋武营马上开进皇城,这样的话有什么后果那真的非常难料啦,对于张太后的心思,只能说明越是聪明的人。越容易把事情想得太复杂。

    “兄长,我们怎么办?”看着张太后远去的身影,张延龄询问起来。

    “还能怎么样,等吧。”张鹤龄叹气说道,想到待会还要秋后算帐,脑袋更加晕起来。

    “刚才你为什么不趁机劝jiejie同意让那小皇帝退位啊。”张延龄疑惑道。“你还不明白吗?不仅是jiejie,就算朝廷百官都不愿意让皇上退位,这种朝廷大事,jiejie不会听我们意见的。还不如借这个机会完成张信交待的事情。不管等下事情有什么变化,这都与我们无关了。”张鹤龄说道。虽然不能干涉朝政,但是并不代表他对朝政一无所知,皇帝退位的严重影响他可是明白得很,自然明白自己做什么样地选择。

    此时太和殿上,群臣还在请求、哀求、指责、直谏朱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