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四章 田赋 (第1/3页)
怪不得后人常说,大明朝能当上皇帝的绝对没有一个是昏庸的,只不过是有作为和没有作为而已,想想也是,在朝廷大臣的洗礼下,皇帝岂是那么容易糊弄过去的,要知道这些大臣可是坐低层一步一步走上来的,没有jianian滑手段没有见过,平时的时候当然会不自觉这样应付皇帝,皇帝看过了自然明白其中的奥妙,马上心领神会,反之灵活应用到大臣们身上,朱厚就是经过这样的锻炼,迅速成长起来。 “张侍读,找朕有什么事情?”把最后一个奏折批阅完,朱厚轻轻活动下身体,在张信面前他非常轻松,连询问的语气也非常随意。 “皇上,兴献帝的仪注可曾确定下来了?”张信收敛心神,明知故问道,就是因为加一个皇字,朱厚与大臣们已经吵上近一个月了,最后谁也说服不了谁,事情再次僵持起来没有得到解决。 “还没有,张侍读可是有妙计解决此事?”朱厚摇头说道,随后露出喜悦之色,见张信无缘无故提起这事,以为他已经想到解决的办法啦。 “连朝廷百官都无法为皇上分忧,臣哪里有办法啊,臣只是听说皇上为了此事,经常不眠不休,长此下去,皇上身体怎能吃得消啊。”张信叹气道,这话虽然有点夸大其词,但还是有事实根据的,朱厚为了抽出时间与张璁他们商讨对策,时常把批阅奏折的时间挪后,偶尔因此忙碌到深夜,张信执掌东厂,对这些事情自然了解得清楚。 “那帮奴才又向你乱嚼舌头了。”朱厚心中一暖,脸上却露出不悦之色。 “他们也是关心皇上龙体。”张信轻轻笑道:“若是皇上生气的话,那尽管责罚微臣好了,毕竟这些事情是臣授意的。” “看在绿绮jiejie的份上,暂且饶你一回。”朱厚微笑说道,若是换成其他人敢干涉自己的事情。自己毫不犹豫给予严惩。 “那臣在此代绮儿谢过皇上啦。”张信笑呵呵说道,多笑一下可以解除疲劳的,经过张信这么一拨弄,朱厚的精神振奋许多,眉间的倦色散去不少。 “母后最近可是时常惦记绿绮jiejie啊,总是抱怨你霸占着她。不让她进宫来探望母后,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再过两天,母后可能会召绿绮jiejie进宫地。”朱厚狡黠笑道,只有在这个时候他才会露出符合自身年纪的笑容。 “娘娘难道就不能体恤臣下不舍之情吗?”张信满脸悲容道,夸张的表情再次让朱厚欢笑起来,如果让其他官员见到,张信弄臣的名声肯定跑不了了,而站在旁边的黄锦也越发佩服张信的手段。居然这么容易地把皇上逗笑啦。 “好了。有什么事情你就说吧。朕相信张侍读没事可不会进宫来地。”朱厚微笑说道。显然对张信地性格早就了解明白。也在考虑什么时候给张信授一个实缺。免得他总是清闲自在地待在家中享福。 “皇上圣明。臣是为了江南赋税之事而来。不知道鲍忠可已把事情向皇上禀报?”想起进宫地目地。张信忙敛容正色说道。 “朕已经知道此事了。没有想到各地中官这般为非作歹。居然敢如此欺压百姓。欺瞒君上。横征暴敛。”经过多方查实之后。朱厚知道鲍忠没有说谎。而且江南地官员更加没有问题。心中有些失望之余。对太监更加厌恶起来。 “所以说皇上裁革镇守中官。百姓人心大快。皆道有圣明天子在位。真是天下苍生之福啊。”张信也不在意多说几句奉承话。反正这知也不是自己编造地。而且还有一点张信没有提及。在赞美朱厚地同时。百姓也在称赞杨廷和促成此事。体恤民情。使得他地声望在官场民间更加高涨起来。 “张侍读什么时候也学会阿谀奉承了。”朱厚喜悦笑道。虽然明知道张信这是在奉承自己。但是提及到自己得意之色。哪里能不高兴啊。况且张信又是自己人。那就不用再掩饰自己愉悦地心情了。 “微臣这话可是真心实意地。若皇上不信。可命人到民间采风。必然知道臣之言是否有假。”张信辩解说道。如果没有一点根据地事情。自己肯定不会说。 “张侍读为何提起此事?”朱厚当然不会为了这件事情特意查证,笑过之后朱厚也疑惑起来,张信早就已经辞去内帑的职务,事情与他无关,以他的性格应该不会对这事感兴趣啦。 “当初鲍忠找臣商议此事时,臣当时第一反应就是,江南官吏贪污腐败,居然敢动内帑之银,后来臣仔细思虑,觉得他们还没有这个胆子,所以让鲍忠查勘前朝弘治年间的江南赋税,事实证明臣的判断还是准确的。”张信认真说道,哪怕再笨的官员也知道动皇帝内帑库银的后果,况且还一次贪污数十万两,这简直就是在找死,当然,张信也不相信他们一点都没有贪,不过最多敢拿几万两而已,毕竟明朝官员的薪俸实在是太低了。 一个官吏如果不贪不拿,他连自己家人也养不活,唐宋两代算是官员薪俸最高地,而名臣韩愈推辞国子监祭酒不做,宁可去当幕宾,这说明当国子监祭酒的薪俸无法养活全家,当幕宾的收入却是国子监祭酒的三十倍,由此可见唐代所谓的高薪到底是何情况了,而宋代官员做到退休,如果他是个清官,能储存起回家的路费或者死在他乡,有钱将棺材送回家乡安葬就很不错了。 想做清官,首先要能狠下心来置妻儿老小于饥寒而不顾,想想看,一个对自己亲人能狠心的人,又怎么能爱民如子呢?于是乎,中国历史上就有这句话:“自古清官皆酷吏”,翻看一下史书上的酷吏传,绝大多数都是清官。 当然这话可能说的太绝对,但是不可否认,清官一般都是或者可能丧失了基本人性和人之常情地。铁面无私,大义灭亲说起来非常动听,但是真正实施的话,那要多么大的决心还有无情啊,换成是一般人,肯定没有这个铁石心肠。当然不管哪个朝代,在不灭到自己头上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