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二四一、犹豫不决名臣心 (第1/2页)
虽然崔与之劝赵与莒不要太过心急,赵与莒也决定暂缓对倭国的举动,但哥罗与细兰同倭国、高丽又是不同,这两个国家国小力弱,哥罗甚至还算不得什么国家,教化这样的地区,根本不需要大宋消耗太多精力。 以前制约大宋对这两个地区施加影响力的,是因为交通上的不方便,如今流求制造局正开足力量生产蒸汽、风帆两用船,而在大宋工业化之后,将会有更多的产品需要市场,现在在哥罗、细兰未雨绸缪,便于今后开拓市场。 另外,蒸汽船需要补充燃料,虽然木柴也可以,但终究比不上煤,所以在沿途各处,也得早早设下煤站,若是能在本地寻着煤矿那是最好不过的了。 孟希声想得比赵与莒还多些,他也有自己的打算,虽然他无心官场,但赵与莒一直以为他没有功名之心却是错了。孟希声的功名不在官场之上,自从赵与莒教他们大地之上有五洲四洋之后,他的理想便牢牢固定了:要将生意做到五洲去,要让四洋之上都是他的商船舰队。不过他也明白,自己是依附于赵与莒的,而且这些年来,赵与莒对待他们这些义学少年,也是情真意切,平日里书信往来嘘寒问暖谆谆教诲不说,王钰被铁木真所杀,赵与莒便力排众议杀铁木真为其复仇,若单纯从政治角度上说,赵与莒留下铁木真性命来要胁蒙胡会更有利益一些,故此杀铁木真一事群臣虽是不再纠缠,但心中多有非议,而义学少年则不然,都知道天子是真正当他们是自己亲人一般。 故此,义学少年对赵与莒的忠诚才在发生如此重大变化之后,还是十分坚定。 但对于自己的前途,义学少年还是各有打算。出了皇宫之后,孟希声又去了轮船招商局。名义上这是胡福郎在开办,实际上主持轮船招商局事务的是阮若琅。 轮船招商局的公署在武林坊码头处,这一带原是临安城中各种官私营作坊云集之所,只不过由于流求工厂的激烈竞争。这些作坊中除了陶瓷等少数离不开传统工艺者还坚持下来,短短两年间其余大多数或被兼并或已破产。它们原先的工匠都被工厂吸纳吞并,而厂房地址,则成了新的商铺----随着临安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大量为这些工业提供原料或批发地商铺如雨后春笋一般生了出来。 孟希声到时已经是下午四时了,招商局门前有几个警卫正在聊天,这些警卫用的是流求退伍的护卫队员。大多认识也,见着之后纷纷行礼:“孟大官人,你不在海外发财,如何有空来我们这里?” “你们在临安过得如何?”孟希声笑眯眯地道:“我来是寻阮重言谈一笔买卖,你们通禀一声吧。” “若是孟大官人来了也须要能禀,小人等会被阮司事剥了皮,传得李阎罗耳中,虽然不在军中了,他也少不得来训斥一番。”那几个警卫却一个也不走的,只是笑道:“进去吧进去吧!” 孟希声笑了笑便进了门。听得背后有人小声议论道:“这孟大官人可是财神爷,莫说咱们阮司事,便是李汉藩李景文二人在他面前也客客气气地。不过孟大官人脾气好,一向不见他有怒气呢。” 孟希声摇了摇头。没有理睬他们。径直走进了公署。 阮若琅长着一张娃娃脸。虽然现在独当一面。也努力地蓄须。好使自己显得老成一些。但他那娃娃脸与白净地皮肤却无法改变。见着孟希声。他一纵而起。但旋即收住步子。装作老成地道:“咦。这不是孟审言么。如何有时间到我这里来……” “休在我面前拿腔作势。我还不知道你这小猴儿地底细!”孟希声见左右无外人在。便不跟他客气:“快拿出来!” 阮若琅嘿嘿笑了笑。将一包蜜饯拿了出来。他当初在山庄义学地时候。就以好小吃闻名。赵与莒每周都发零食与他们。他要想方设法将别人地那份也要来。即使出来做活之后。也总是藏着小吃。因为怕被属下见着有失上司地“尊严”。故此总是藏起来。 二人相对而坐。阮若琅一边嚼着蜜饯一边含糊不清地道:“审言哥哥。你到我这来定是有事。说来听听吧。” “确实有事。徐州地煤产量如何。能不能再多一些。你将那边地煤送到临安来。我再转走?” 流求虽然产煤,但因为流求重工业的发展,无论是冶金机械还是其余产业,对于煤的要求都是越来越多,人力上的限制,特别是在大伙生活水平都提高之后,便没有多少人愿意继续在煤井中挖煤了,故此孟希声希望能从徐州买煤,这个主要是用来给蒸汽船提供燃料的,故此质量要求不会那么严格。 “怎么,流求缺煤?”阮若琅闻弦歌而知雅意。 “蒸汽机用煤比较缺,流求自产煤都另有用处。” “徐州煤也不够,如今徐州本地、临安工业和百姓生活,都大量用煤。”阮若琅的答复让孟希声很失望。 就象阮若琅说的那样,如今大宋已经出现了煤荒,要用煤的地方非常多,包括烧砖,在有些地方也使用煤而不是木柴,而淮北的煤矿只能勉强满足需求,有些使用蒸汽机为动力的工厂,甚至不得不因此而控制产能。 限制煤供应地除了产能之外是运能,除去轮船招商局,如今在运河上跑着的大小航运行有五家之众,轮船招商船有船五十余艘,都是大中型船舶,其中还有一艘蒸汽船。另外四家少的也有百余条船,多地更有数百条船,不过他们大船相对较少,都是原先的老漕船,载重量虽是不差,可是方便与灵活性上比起轮船招商局要差得远了。 也有想买蒸汽船的,只不过如今蒸汽船是有价无市。就算走了江南制造局的门路也买不到----船虽是在江南制造局中造的,但蒸汽机却要从流求运来安装,造一条船时间要三个多月。不过因为工业化生间的缘故,现在江南制造局造船都不是一艘艘造。而是一批批造,故此平均起来,每个月有十条左右大船下水,其中八条内河船、二条海船,海船中又有一条是战船。 随着蒸汽动力地运用,胡幽已经在流求研究如何给木船加装铁甲。 这许多船都投入到运河、长江地航运之中,再加上那些零散的有十来条船的小船队。大运河的水道再度拥挤起来。这种拥挤使得一些关键位置航运出现了堵塞,而且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