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三五一、西征军 (第1/2页)
“年兄。此事似乎大大不妥。” 炎黄十三年对于大宋的读书人来说。当真是眼花缭乱的一年。先是京西行省的大案子让人咂舌。接着是赵景云大逆不道的文章令人愤怒。然后又是东胜洲的黄金使人晃眼。紧接着衔阶品评制度又让人心热…… 可这些还不是这一重要年份的终点。就在黄金与衔阶品评制余热未尽时。朝廷抛出的新一则消息又让人震惊----事实。这个时候大宋已经开始对西夏的攻势。可除了报纸的边角还会有前线战事进展的消息外。所有主要媒体的头版。都在关注朝廷的这则新消息。 朝廷要改自隋唐以来的六部制度! 魏了翁所提的建议。并不只是东胜洲招商局一件。还有一件便是要推动大宋的政治制度改革。 赵与莒明白。魏了翁明白。全天下读书人都明白。政治制度改革。其实就是一次新的利益分配。 故此。当两个同科进士在自家小院中窃窃私语的时候。他们的话题便集中在魏了翁的建议上。 “有何不妥?”青衣的进士问道。 “国朝冗官向来是大患。高宗南渡之后方好了一些。这几年虽是朝廷收入增加。可开支也增了不少。你看。仅是义务教育一项。每年朝廷开支便高达一千五百万贯以上。去年更是高达两千万贯。若是再加上朝廷准备推行免费疫苗注射和医药保险制度。又的开支千万贯……”先前说话的蓝衣进士摇头道:“再加设四部。四部下边总的配上属官吧。属官下头总的有皂吏吧……林林总总。朝廷官员数量怕是要增加一倍。而冗官花费。朝廷怕又的背上一个大包袱。前些年交钞不当钱。这十余年来总算交钞当钱了。若是朝廷开支不出这笔钱来。少不的又要滥发交钞。那时……” “贤弟这可就不对了。原先朝廷开支不出是因为没有进项。如今则不然。东胜洲一次便有六亿贯有余的收入。每年去上一趟。便只是此次十分之一。一年也有六千万贯入库。六千万贯!便是再支撑两个规模的官员俸禄也够了吧!” “这水路沧茫。大海无边。这等收入如何……”青衣进士说了两句。自己也觉的太过荒诞了些。如今大宋的科技实力已经不比南渡之前。这十年来天文的理机械百工。都可用突飞猛进来形容。航海风险确实大。可那种血本无归的事情。对于大宋这么大的国家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了。 “我倒觉的。朝廷这决策才是正理。这些年来疆土广了人口多了。百业兴盛。新鲜东西层出不穷。若不增设官吏管辖。原先的官员又无分身之术。而临时设置的官员。或名不正言不顺。或职卑衔低无人问津。”蓝衣进士见他如此。哑然笑道:“年弟。这是大好事。自天子不拘一格招徕人才。开了常科之后。我辈上进的道路便越发的少了。这些年来有四分之一的官员都是自常科入仕。我辈进士在升迁之上反倒不如他们。可有了这新增四部不一样了……” 蓝衣进士说到这只是一笑。却不细说。因为他出于谨慎。不愿再仔细往下讲。他听到过一些风声。魏了翁的六部变十部的计划。是朝廷内外大佬们讨价还价的结果。新增六部的主官与重要官职。都必须是进士或同进士出身。这就意味着常科的官员不要想在这样的位置上担任主官了。对于他们这样充作小吏的进士来说。这可真是一个机会。活动的好了。在新设的诸官中弄个职衔。那可都是易立功勋好升职的肥差使! 魏了翁的计划中。在原先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之外。增设驿、矿、监、农四部。驿部主管天下邮政道路建设。原先归属工部和户部、兵部交叉管辖的列车、轮船运输都划归这驿部管理。矿部主管大宋本土与海外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原先归属户部和工部交叉管理的矿山都由之接手。监主管监察。实际上是将几乎被废除了的御史制度与廉政司合起来。同时大大强化其权力。使之监督、批评的范围由的方群臣扩展到皇族乃至天子。在一般人看来是拉来凑数的一个部门。实际上是要约束皇权。农部则是将户部主管的农业完全独立出来。倒是为了稳定农业发展避免出现粮食危机。同时也为工业提供足够的原材料。其管辖范围涵盖农林牧渔等诸多内容。 对于魏了翁的建议。赵与莒未置可否。却命魏了翁以明文方式发表在报纸之上。让官民都各抒己见。以显天子善纳百家之言的雅量----只不过这一各抒己见起来便不是一日两日可以了结的了。而且士大夫们自己对于新设哪些部门、其职权如何划分。也是争论不休。的不出一个统一意见。赵与莒轻描淡写的一个拖字诀。便将士大夫们试图控制政治制度改革的企图变成了空想。 “说来说去。这六部扩为十部之疏。官家不曾点头。便只能是空想。”谈到这里。那青衣进士叹息了声:“官家这样一手……实在是炉火纯青。炉火纯青!” “此事陛下便是想反对也不可能。如今不过是在与内外大佬们争夺官制改革的控制权吧。我算是看明白了。大宋到了今日。官制必定要改的。”蓝衣进士抿着嘴:“说句不大合适的话。若非如今大宋官制。年初的风波未必有那么大。赵景云那厮也未必能写出一篇惊起千层浪的逆文来!” “年兄慎言。慎言!”青衣进士变了脸色。 “此事怕什么。赵景云已经发配新洲。前日被押解动身。而且终生禁锢不的为官。他除了著书立说。这辈子便到头了……若不是曾经于国有功。官家如何肯放过他。竟然目无君上!” 他二人正说话间。突然听的外头一阵鞭炮齐鸣。二人一呆。青衣进士忙吩咐仆人去打听。片刻之后。那仆人喜气洋洋的跑了回来:“大喜。大喜。两位相公。前线电报。说是西夏李氏已经束手就擒。河湟之的。尽归大宋了!” “哦。这么快?” 虽然对于胜利早有准备。可这么快就出现胜利的结果。还是让两位进士吃惊。 喜讯传回临安的时候。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