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七七章 淞沪战(十四) (第1/2页)
第一七七章一二八·淞沪战(十四) 而此时,在军中出问题其实并不少,范杰接到在第二师的老伙计刘玉章来的信。 早在今年5月初,师长顾祝同升任国民政府警卫军军长,军委会调参军处参军上官云相接任师长,上官云相也是军内老人了,他担任第二师师长没一个月,就升任第九军军长,楼景越得以顺利的递升师长。 楼景越是黄埔一期生,浙江诸暨人,在1915年便由陈英士、蒋镰介绍加入国民党,是校长蒋某人的绝对亲信。 不久,第二师渡过黄河至新乡、修武,再西行至焦作,对山西方面作必要之警戒。焦作驻防月余,旋由平汉路以东地区,进入河北,再行进剿叛军石友三部,同时张学良亦派驻平津部队南下,对石部南北夹击,直至石部完全瓦解。 然而大局一波末平,一波又起,第二师复返新郑、许昌后,陈济棠又起西南事变。 第二师复铁运至汉口,再经岳阳至醲陵待命,幸好事变和解,干戈未兴,后又回驻郑州,担任豫鄂皖边区剿匪工作。 然而许多问题在此时冒了出来,移师信阳、潢川一带后,师长楼景越未采主动,消极的与共党对峙达4、5个月之久。 同时因宁粤谈判,师长楼景越久羁上海不返,寒冬将至,而冬季服装不足,官兵薪饷亦积久未发,后来竟至给养也告不济,各团团长只好纷向民间立据借粮,不得已,乃由营长以上干部联名上书蒋委员长。 ******此时已决定下野,一些对即将到来的上海战事的准备也停了下来。除了一小部分人,军内的大多是将领,尤其是黄埔师生,纷纷致电蒋某人表示校长。 ******辞职前曾得蒋伯诚来电,转述韩复榘的效忠之意和三点意见。 蒋伯诚电称: 向兄(韩复榘,字向方)表示决心服从钧座,他方来人接洽仅与敷衍而已,并对钧座贡献意见三点: 一、粤方全部来京合作为上策;二、粤方一部来京合作,联络党外人才赴国难为中策;三、万不得已离开中央,暂驻洛阳,整顿北部,使捣乱者对内对外无办法时,再出负责为下策。请钧座切实准备。 ******对韩复榘的意见深以为然,当即批复道:“向兄所见甚是,当照此酌办也。” 为了减少今后“再出负责”时的障碍,******预先做了周密布置。 他在辞职当日早8时首先主持召开第49次国务会议,一举改组四个省政府,任命顾祝同、鲁涤平、熊式辉、邵力子分别为江苏、浙江、江西、甘肃省政府主席,贺耀祖兼甘宁青宣慰使。 ******还令钱昌照转商黄郛,请黄郛出任江苏省政府主席,黄郛以“非其时其地”而婉辞。 在******新任命的省府主席中,多为听命于他的军人。这一举措明显是为了对抗粤方削弱蒋氏军权的企图。 蒋辞职的第二天还致电各路军总指挥及军、师长表示:“中正辞职通电谅达,但中正对我患难生死相从之将士必仍负责维护,望各安心服务。” 这也可以清楚地看出,蒋为准备“再出负责”埋下的种种伏笔会。 当日10时******才赴中常会提出辞呈。。 此时蒋的最大本钱——黄埔系军官纷纷电蒋表示效忠,其中尤以刘峙的效忠电最为谄媚:“敬悉钧座辞退,不禁感慨万端,涕泣交下。忆职自追随钧座,甄陶爱护,无微不至。一日失所依恃,有如婴儿之失慈母,怅触之情,何以为怀。惟有始终以钧座之心为心,钧座之意为意,勉竭驽骀,藉报殊遇。海枯石烂,至死不渝。” 范杰看过之后差点吐了出来! 胡宗南的效忠电报除向******表示“全军彷徨,立请指示方针,以慰众望”外,并建议:“请迅令戴笠同志急组联络组,以联络各地忠勇同志为目的,为在野时间的领袖与干部联络的惟一机关。” 这中间的意向其实是指向了力行社,范杰慢慢的发现了力行社的某些转变,这已经不是当初那个一心为国的组织了。 而陈诚来电中的态度稍显消极,主要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