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养精蓄锐 (第2/2页)
用在军事用品制造,七分用在发展民生!匠人坊是秦军领先发展的最重要的手段,不要吝啬,另外,匠人坊的人员安全也要保证,他们中的每个人,都是我们的财富!”秦成对庞统推心置腹的说,在这个世界,没有人比秦成更加知道科技的重要性。 如果没有马均设计制造的连弩与远程投石机,拿下成都与汉中都要难上许多倍。所以,无论如何,都不能放下科技的研究。 “还有屯田与货币那?”秦成又继续问道。 屯田还好,毕竟早在以前都在桂阳与零陵实验过,庞统做起来轻车熟路,又赶上潼关之战与天水之战,无数的居民从关中之地涌来。庞统将所有的流民都集中起来,统一安置在梓潼与江州,目前单单从事屯田的都有近六万多人,这些屯田的百姓,都是秦军的后备力量,一旦前线需要,稍微训练,就可以用于防守,也算一举多得。封建时期的征战,需求最多的,就是人口的增加。有人就有兵,这是一个常理。 现在庞统最主要做的,其实是统一货品。东汉末年,由于经历几十年的混战,造成中原人口大量减少,土产停滞不前,物贵钱轻.百姓以“谷帛为市”。从董卓坏五铢,铸小钱开始,揭开此后货币大混乱的序幕。单从秦成来说,荆州区域的货币、益州区域的货币、汉中地区的货币都有或大或小的区别,虽然金银之物都可以流通,但是市面上最流行的还是五铢钱。所谓的五铢钱,其实是汉朝流行已久的一种钱币。这种小铜钱外圆内方,象征着天地乾坤。在下面用篆字铸出“五铢”二字。“铢”是古代一种重量单位,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为一铢,因此所谓“五铢”实际上很轻。但各地技术水平不同,铜矿的成分有差别,官吏了解命令的程度与奉行的态度很难一致,所以铸出的钱差别很大,有的与旧汉半两一样,背平无轮郭,有的穿孔大,rou薄,也有rou厚的。一般地说,都有偷工减料,不够五铢重的现象,而且越铸越轻,越晚越粗劣,有重蹈半两、三铢钱覆辙的现象。所以就出现了许多黑心的作坊,低价收购铜铁,然后掺杂混合,以次充好,祸乱市场。
庞统自从治理成都以来,就开始着力统一货币。只有统一的货币才能让一个地区的经济持续的发展。 秦成听庞统分析完,暗自点头,这就类似后市的货币政策,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货币,那么后期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情况会源源不断的发生。 “士元,你可想好了对策?”秦成知道庞统既然这么说,一定是有对策的。 “主公,属下是这么计划的,首先在益州和汉中,将粮食、布匹等日用品充足供应,然后将所有流通的货币等值收购。一边收购一边将旧货币回炉重铸。然后逐步统一发行新的货币。”庞统让刘巴负责商业,大肆换回铜铁,也是为了货品之用。 “恩,你的想法不错,不过有一点要注意,切莫因小失大,既然我们重新铸造货币,质量就一定要有保证!”秦成深知后世货币战的厉害,所以对于货币制造,丝毫不敢大意。 东汉末年,就是因为许多诸侯为了一己之利,大肆的克扣货币的重量和制作工艺,才最终导致物价混乱,既然想要治理,那么就不能手软。 “既然主公这么说,我就放心去做了,这是匠人坊最新做的几个样品,你先看一下!”庞统说完,从怀里摸出几个铜钱。 秦成接过庞统的样品,在手心仔细观看。只见铜钱上铸有钱文为“五铢”字样,使用的是小篆书,色泽鲜明,正面有轮无郭,背面则轮郭俱备。钱直径一寸多,入手略有重量。“五”字交笔斜直,“铢”字的“朱”头呈方折型,“金”字头较小,仿佛如一箭镞,在太阳的照耀下,闪闪发光。钱文严谨规矩,“五铢”二字修长秀丽,风格较为一致,一看就是做工精良。 “这样的钱币,费时和费料都十分严重吧?”秦成翻来覆去看了半天,这样的做工,绝对没有半分克扣。 “如果按照这样的钱币流通,我们最少要亏空一个汉中的仓储用品!”庞统无奈的说。因为新作的钱币明显超出了回收回来的钱币,所以这样做,前期只会亏本。这要是让其他势力知道,肯定是以为秦成傻了,因为这个时节,所有人都想得都是怎么从百姓手中克扣钱币,而不是自己付出。 “这样的话,目前我们还撑得住!就按照这样的样品去制作吧!”秦成看没有问题,就让庞统去落实了。既然想要从根本改变货币政策,那么必要的牺牲,是必须要有的。 益州最先改铸五铢钱,这样带来的连带作用是秦成自己都想象不到的。从建安十六年,益州汉中收回了境内的铸币权,由匠人坊统一铸造,统一货币发行,从而防止了伪劣货币的泛滥,也给整个周边,乃至整个中原带来了震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