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60~361章 中华帝国辉煌15年和意大利的倒戈 (第4/4页)
腊军队采取军事行动。保军各集团军的进攻受阻,塞军进行反击突破了保加利亚第四集团军阵地。战斗继续到7月6 日,保军被迫撤退。 10日,罗马尼亚对保开战,未遇什么抵抗。21日奥斯曼帝国撕毁,与保军作战,占领埃迪尔内。保加利亚在全面溃败的威胁下,于凹日宣告投降。根据1912年保加利亚不仅失去已收回的大部分领土,而且丧失了多布罗加的南部。1912年保、土签订的又迫使保加利亚将埃迪尔内归还。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的结果是巴尔干半岛的力量重新改组:罗马尼亚脱离1882年三国同盟,而与协约国靠近,保加利亚则加入德奥同盟。 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王国像扎进奥地利身边的一根刺几乎把领土扩大了一倍,1912年夏季,奥地利秘密地向它的盟国建议采取一些措施来抑制塞尔维亚。可是德国和意大利拒绝采取行动。这些都成了加剧了地区矛盾。 巴尔干战争导致国际矛盾的进一步jī化,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吧尔干各国在战后矛盾也进一步加深,为帝国主义大国继续干涉和控制巴尔干提供了可乘之机为帝国主义世界战争埋下了导火线。 巴尔干战争之后各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了军备竞赛,大量征集兵员,研制和生产各种新式兵器,军费大幅度增加。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德奥两**事预算达140亿马克协约**事预算也达马克。两大军事集团各自召开军事会议,讨论制定作战计划…力图先发制人。德国总参谋长毛奇曾经说:“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对于我们,战争越快越好。大战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中华帝国在巴尔干战争当中,一直严守中立,位于塞浦路斯的海军基地成为向巴尔干战争各国出口军火的集散地,中华帝国在巴尔干战争中向交战双方都出口武器装备,大发战争财。 发生在巴尔干的两次冲突,使本就紧张的局势更为恶化,也使得早以躁动不安的巴尔干火药桶名副其实。1908年奥匈帝国认为土耳其爆发的〖革〗命是一个机会,乘机吞并了bō斯为亚和黑塞哥为那。这就引起了视这两地为己土的塞尔维亚和塞尔维亚身后的俄国的强烈不满。沙皇政府以战争相迫。但在这个问题上柏林和维也纳表现出了高度的一致xìng。德国向俄国递交了一分态度极其强硬的声明表示对奥匈的支持,同日奥匈帝国部分军队进入“紧急状态”最终俄国退缩了。这个结果不仅使得塞尔维亚怒火中烧,沙皇政府也发誓不再受辱。 协约国此时的军费开支远远不如同盟国,俄国和英国尽皆被中华帝国重创,短时间内缓不过气来,法国根本没法跟德国抗衡,因此协约国只能采取yīn险的手段,那就是离间和瓦解同盟国集团。 由于德奥是铁杆关系,协约国没法离间,只好拿意大利开刀。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列强对北非的争夺日趋尖锐。 意大利企图夺取土属的黎bō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作为在北非扩张的前进基地。 意大利的意图早在几年前就被协约国猜到,当时意大利和俄国达成秘密协议,双方在土耳其问题上有着共识。意大利支持俄国在bō斯湾和黑海的势力,而俄国则支持意大利在北非的扩张。 英法俄三国协约于是在这个问题上决定给意大利一些好处,让意大利攻击土耳其。因为土耳其跟德国走的很近,协约国希望双方内斗,以断了土耳其加入同盟国的念头。同时,给意大利好处,也是希望意大利能够加入协约国一方,至少也可以在两大军事集团作战时保持中立。 于是英法俄三国政府照会意大利,表达了他们的态度。意大利人向来是有奶便是娘,为了眼前的利益,于是跟英法俄达成了,首次承诺如果同盟国非正义侵略协约国一方,则意大利不会参战。 英法俄对此大为高兴,这表明他们的离间计划成功了。有了意大利的这个承诺之后,协约国的力量虽然没有增加,但是同盟国的力量却是被削弱了。 北非的黎bō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是一片荒漠,经济价值有限,但战略地位重要。它与西西里岛对峙,可控制地中海中部较狭窄的海面。 旧1年在瓜分奥斯曼帝国bō尔泰政府占有北非领地的过程中,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成为法国的保护领地,因此奥斯曼帝国在北非的名义上的属地也归西方殖民者所有,法国准备以此为由兼并土耳其的的黎bō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两省。这一企图遭到欧洲列强,特别是早就想在北非建立殖民地的意大利的反对。为此意大利积极进行政治外交活动,与各列强达成协议和默契,承认了意大利在北非的利益。为了作好吞并的黎bō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两省的准备,意大利在1880年至1909年期间,不断向两地移民和派遣商人,购买土地,积极扩充势力:派海军军官换上渔民的衣服,以在的黎bō里塔尼亚沿海捕捞海棉为名,进行海岸测量:指使意大利天主教神甫以传教为名,深入内地收集情报。 意大利吸取1896年在埃塞俄比亚惨败的教训,不断窥测选择时机。 1909年9月,意大利利用动dàng的国际局势和土耳其的严重困难,决定向的黎bō里塔尼亚派遣海军舰队,并对土提出领土要求。遭拒绝后于28日以当地意大利人受到伤害为由发出最后通牒,29日对土宣战,从海上炮击的黎bō里、胡姆斯等地,战争爆发。 驻的黎bō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的土军仅有1个师约7000人,意大利则动员军队9万人,并以海军对土实施封锁,阻止其增调援军。29--30 日,意海军炮击土耳其伊庇鲁斯地区海岸城市普雷韦扎,并击沉土鱼雷艇数艘。三天后海军登陆部队炮击并占领的黎bō里和图卜鲁格。 11日,意军人,72门火炮,由c卡内瓦指挥)进驻的黎bō里,并在胡姆斯、德尔纳和班加西登陆,至月底占领利比亚重要滨海城市,但遭到阿拉伯部落军队和来自埃及、突尼斯等地阿拉伯志愿军有力抵抗,向腹地的进攻进展迟缓。 1910年5月,意军发动大规模进攻,海军占领佐泽卡尼索斯群岛。 10月,土耳其国内政局不稳,加之巴尔干战争爆发,被迫求和。 18日,双方签订,的黎bō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成为意大利的殖民地。土耳其放弃对的黎bō里和昔兰尼加的主权,恢复两地的旧称利比亚,并承认意大利继续占有佐泽卡尼索斯群岛。 由于当年意大利加入同盟国的原因便是跟法国在的黎bō里殖民地冲突,如今意大利真正实现了占领该地区,法国也表示支持,双方的矛盾顿时消除。英国也很大方,表示不会追究意大利参与八国联军侵英战争一事,并愿意将意属索马里归还给意大利。这样一来,意大利跟协约国之间的矛盾便烟消云散。反过来,意大利海军在地中海根本挡不住英国海军和法国海军的威胁,指望德国海军和奥匈帝国海军是不可能的,于是意大利政府就此开始倒向协约国一方。!。 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请分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