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鞑子来了 (第2/2页)
位谈及二小姐,本应当即前来拜会,只是应了苏松巡抚祁大人的邀,见了几位大家,耽搁了些日子,昨日刚回留都今日一早便来拜会二小姐了。” “大家?不会又是那些酸儒吧?”金步摇皱眉道,“这可不是你的性格……” 黄宗羲连忙解释道:“非是寻常人等,乃是松江华亭夏瑗公、陈大樽(夏允彝、陈子龙)两位先生。” “唔……”金步摇微微颔首,一边招呼方涛抬人,一边对黄宗羲道,“虽然还是酸了点儿,可人还是不错的,有点儿正气。不说了,也不知道这个书生从哪儿来的,先抬进去再说吧!可惜了,你这个黄孝子来得晚了,董才女回了苏州,否则还能有机会见上一见的!” 黄宗羲跟在后面笑道:“在下是专程来拜见二小姐的,董姑娘见与不见又有什么关系?” 方涛此时心里已经盘算开了,想起当初刘弘道的嘱咐,方涛已经在考虑要不要把眼前这个“情况”向“组织”“汇报”一下,或许……自己先搅局?慢着,这个黄孝子是什么来头?朝云姑娘不是在城南租下了一处偏僻小院么?要不要先跟她通个气?方涛觉得自己有点没了方寸。 进了后院安顿好尚未醒来的书生,方涛就跑到厨下沏茶去了,没一会儿进宝捂着嘴涨红了脸跑进来,凑到方涛耳边低声笑道:“涛哥儿,阿姐刚才让我告诉你,没那回事,不准乱想,若是敢告诉朝云姑娘,你会死得很难看。”
方涛立时打了个哆嗦,吞了吞口水道:“阿姐好厉害……” ……………… 黄宗羲没等到留在谷香阁吃顿午饭就匆匆离去了。这么一个有点奇怪又一点都不奇怪的书生与寻常士子有着很大的不同,他似乎很不在意自己有没有读下万卷书,反而执着地去行万里路,用金步摇评价他的一句话就是,这个黄孝子在青甸镇避难的时候,虽然没有把古往今来的典籍全都通读,可却已经把其中兴衰成败的道理读透了,如此一来,四书五经对他来说,不过已经成了偶尔翻看的闲书,打发时间罢了。 “那个书生名叫陶安,字逸行;确实是个落第秀才,”金步摇坐在门前的台阶上低声道,“没脸回乡了,便落到这个田地……” “要不……咱们帮帮他?”方涛试探地问道。 金步摇笑道:“这个是当然!虽说天下间苦命的人多了去了,咱们挨个儿救不及,可如今这落在眼前的总不能不救吧?如今铺子的事儿多了,我也难得腾出手,柜上还缺个记账的,不妨让这个陶安来做吧!” 方涛点了点头:“也好。” “还有,方才黄公子的事儿我得跟你说清楚……” “没必要吧……” “有!”金步摇没好气道,“虽然知道你不会说出去,可这么点儿小心思若是在肚子里憋得久了,还不知道会馊出什么味儿来呢!黄公子的父亲黄尊素是当年东林七君子之一。黄尊素遇害的时候黄公子便南下寻师门、故交援救,半路上遭了魏阉的劫杀,正巧我那时正带着家丁出门找乐子呢,就这么被我碰上了,直接救下带回青甸镇让他安心呆了几年,直到魏阉完蛋。” “没了?” “没了!”金步摇没好气道,“你小子脑袋里面都装的什么!黄公子都是有家室的人了,跟我能扯上什么关系来?阿姐这辈子最不想找的丈夫就是书生,你可别乱想了啊!” 方涛立时唯唯:“好!好!我不乱想……时候不早,我去准备一下糕饼馅儿。”说罢站起身落荒而逃。 金步摇看着方涛远去的背影,无奈地摇了摇头,叹息一声,托着腮帮子原地发起愣来。 天气渐冷,辽东女真在消化了历年掳掠的财货丁口之后,终于按捺不住,再次挥师南下,轻而易举地突破了形同虚设的长城防线,直奔河北山东,一时间京师震动,天下大哗。朝廷亦是向天下各镇发出了数道勤王诏书,诏书发出后,响应勤王的倒是很多,动身的也不少,只是这勤王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一点,不但人走马奔的速度比不上乌龟,而且理由极其充分:没钱、没粮! 一时间放眼望去,除了卢象升率领的天雄军之外,其他诸军都是如蜗牛一般缓慢地在地上爬行着,而此时的河北山东已经一片糜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