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 营建家祠 (第2/2页)
就足够说明其他问题了。放眼大明,钦赐蟒袍可是极高的荣誉,很多一二品的官员想要还没机会穿呢,这么个百户获赐蟒袍说明了什么?四个字:简在帝心!能当上官儿的脑子都不差,结合方涛的年龄很快就得出了结论,这位小爷因为太年轻而不好提拔,当今万岁给他个小官儿是让他出来历练呢,保不齐那一天年龄够了资格老了一下子就飘上去了。现在不巴结,简直傻到家了!反应够快的县令立刻形成了一整套的接待计划,当即问道:“上差方才有言,钦命回乡祭祖,向来万岁恩典不能草率从事,下官以为上差令尊令堂大人的阴宅须得重新堪舆为佳……” “还有岳父岳母的!”招财在旁边补充道。 “对,对!”县令连连道,旋即赔笑道,“事有凑巧,本县乡绅正月里商议筹资兴建道观一座,请来大师堪舆了一处风水绝佳之地,上差祖茔……” 方涛抚了抚下巴,摇头道:“这事儿还是算了,凡人哪能抢了神仙的住处?怕是要折福。” 县令微微一窘:“这个……” 陈君悦见状,连忙道:“方大人,县尊大人也是一片好心。照在下看,不如取个折中。道观新址旁边是原先的县学,后来城内新建了县学,这老县学一直就闲着。既然闲着,不如就圈下那块地修葺一番留给方大人作家祠……祖茔一块儿迁过去便是,既不耽误功夫,也没占这三清宝地,还能沾点儿神仙的仙气,如何?” 县令立刻用感激的目光看着陈君悦,一脸“你小子太会做人”的表情,顺势道:“此议绝佳,老县学常有人洒扫,即刻布置也来得及!县学周边的田亩也一并划归上差宗祠,所收米粮自然是日夜供奉香火……”
方涛想了想道:“也好,老县学我去过,小时候常在那儿玩儿。不过不能直接拿了,照价买了吧,这价钱……” 县令连忙道:“上差乃是本县莫大荣耀,如何敢收上差的钱?” 方涛微笑道:“该给的还是要给,不但买旧宅的钱要给,周边的田亩想必也是有主之地,我记得京城周边的庄子地价都是二十四两一亩,还是有价无市,我这边就置下二十亩水田四十亩旱地好了,水田照十五两,旱地照八两,应该是本地市价两倍了吧?不过无须在家祠周围,城外偏远一些的官产上买了吧!至于县学的房子……那地方挺大,院子也多……两千可够?” 不等县令开口,陈君悦就笑了:“岂止够了,还有得多呢!如今北水关的新码头建成,县学那一片的地价眼见得掉下去了,就算是丰足年也卖不到这个价,何况现在?占地还不到二十亩,房子都有几十年了,再怎么也只值个七八百……” 方涛呵呵笑道:“年年都来上差,每一回来不是纳捐就是派饷,今儿我做一回主,我这个上差既不纳捐也不派饷,多下的银两劳烦贵县封存,将来若是再有了这事儿,就免了那些鳏寡孤独的捐饷,算是我为父老们做一件好事。” 招财有些认真地点头道:“对!对!不差这点钱!”周围的百姓们再次爆发出一阵欢呼,方涛一下子从“大人”变成了“大善人”。方涛含笑朝四周拱拱手,又对县令道:“还请贵县多多cao劳。”县令连忙口称不敢,当即吩咐下去准备香烛纸扎,并且能请的高僧法师尽量请来,准备给方涛祖茔迁址,自己则陪在方涛身边,在衙役班头的带领下,往方涛祖茔方向而去。 消息传播的速度非常快,才半个时辰功夫,几乎全城百姓都知道了本县出了一个大人物。这个大人物是当年方老县尊的公子,家道中落之后在四海楼一边当跑堂一边学厨,很是用功。后来老县尊过世,方小爷就卷着铺盖出去闯荡了,中间发生了如此这般可歌可涕的故事。去年年底的时候鞑子闹腾,方小爷路过北直隶实在看不下去了,骑着白马,身穿烂银甲,手持一杆银枪,一路杀到北直隶去,单人单骑杀了个九进九出,真真儿就是霸王再世、武穆重生,直杀得鞑子丢盔弃甲哭爹喊娘尸横遍野,死掉的鞑子不计其数,最后挑了二百来个没被戳破脑袋的首级面圣。吾皇万岁一见这么一个年轻小将立下大功龙心大悦,立刻提拔为国之干城,等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