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碧血长天(一) (第2/2页)
赢吗?”光绪地目光在每一个人脸上扫过,最后静静的停留在袁世凯地身上。 “微臣恳请皇上下旨,调新建陆军第二镇赴辽东、辽南一线,与日军决一死战!”望着皇上投过来的目光,袁世凯收起了心中地万般彷徨茫然,沉声说道。 大清现在能够与日军一战的军队,也只有新建陆军了,第二镇迟早都是要调上去的,这一点袁世凯心中非常清楚,然而此时北洋已经土崩瓦解,以新建陆军的兵力,这一仗能够打成什么样子,袁世凯也没有多少把握。 “恳请皇上下旨,调新建陆军第二镇赴辽东、辽南一线,与日军决一死战!”几乎在同时,所有的军官们都是挺着胸膛,异口同声的说道。 光绪环顾了众人一眼,忽然露出一丝有些凄然的笑容,“朕问的是这场仗还能打下去吗?如果新建陆军也打败了,又该如何呢?” 所有的人都是微微一愣。军营当中,还未开战就论及打败,向来都是避讳的事情。 迟疑了一下,袁世凯跨前一步沉声说道,“回禀皇上。以新建陆军现有的武器装备和作战能力,只要不是敌我兵力过于悬殊,完全是可以与日军一战的,胜负本就是兵家常事,请皇上不必忧虑,新建陆军必定奋力一搏,血战到底。” 光绪摆了摆手。指着地图说道,“日军现在有将近4个师团的兵力,从辽东、辽南两线压了过来,新建陆军与之相比,确实是兵力悬殊。此战,胜地希望已经很渺茫了,朕把你们调上去,面对的就肯定是血战,是死战,如果你们面临的是全军覆灭,是全体战死,朕想问问你们。你们还有一战到底的勇气吗?” “愿为皇上效死!”哗啦啦一片人都跪了下去。 看来,辽东、辽南的惨败还没有动摇眼前这些军官们地锐气,倘若连新建陆军的这些军官们都变得畏首畏尾,这一仗也就完了。
光绪静静的看了众人片刻,一扬手,猛地指着地图说道,“朕已经决定了,新建陆军第二镇抽调8000人,明日开拔,驻防田庄台一线。扼守日军攻击辽西走廊的咽喉。此战。大清已经没有退路了,田庄台一失。整个直隶平原,整个京畿就都处在日军的兵锋之下。朕要告诉你们的是。就算全军覆灭,就算战到一兵一卒,你们也要死守田庄台,不得退后半步,违此旨意者,朕力杀不赦……” 停顿了一下,光绪深深的吸了口气,忽然静静地说道,“朕决心已定,此战,朕将和你们一同死守田庄台,朕,也绝不后退半步。” 刹那间,整个屋子里从袁世凯到下面的各级军官,都惊呆了,怔怔的望着光绪。 雷声滚滚,在狂风暴雨中席卷大地……… 光绪望着众人目瞪口呆的神色,心中只是浮起一丝苦涩。没有退路了,按照目前的局面,日军征清第一军和征清第二军一旦会师辽河,攻破田庄台,这一仗他就是想打,也打不下去了。 要守住田庄台,靠从鸭绿江防线上溃退下来地宋庆各部,靠从金州、旅顺溃退下来的北洋各部,甚至就是把新建陆军第二镇拉上去,也是胜算寥寥的。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谁来主持大局?! 鸭绿江防线的溃败已经说明了,各部各自为战只能是被日军各个击破,整个辽东、整个甲午,此刻都必须要有一个能够担负起天下众望的人站出来,给天下人力挽狂澜的信心,而这个人,袁世凯是不行的,他即便有死战地决心,也没有威服各部的资望,退守田庄台的各部也决计不会听从袁世凯的指挥,而宋庆等人就更加不用提了,放眼此刻的整个大清,光绪明白,惟自己一人而已。 眼前的这个国家一直都在浑浑噩噩中沉睡不醒,骤然面对大变,已经是人心离散,士气低迷,而这一仗,这个国家是无论如何都输不起的。要唤醒这个国家,要唤起天下人与日本血战到底的决心和勇气,光绪只能走这一步,这也是他最后的一步。因为他有一个天下人都没有的东西,皇帝地名分。 历经千年而不替地名分大义,维系天下士子的道德伦理,就连不识字地普通百姓家中都供奉着的天地君亲师地牌位,这就是几千年来已经深深根植于这个国家每个人心中的大义,这个国家的皇帝在死战不退,天下又有何人能退? 然而,光绪也很明白,即便自己到田庄台主持战事大局,也未必能打赢这场仗,但是只要让天下人都看到这个国家的皇帝在田庄台与日军血战,满朝大臣,整个国家,就没有人敢轻易和日本人言和,以李鸿章、刘坤一、张之洞这些人,就会倾尽全力调兵筹饷,支援田庄台一线。 甲午这一仗,只要这个国家不与日本人言和,日本人就已经败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