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四章 国破乎 国战矣(十二) (第1/2页)
“皇上。丰升阿可是副都统……”听到皇上下旨。让徐邦道就地擒杀丰升阿。吴绍基皱着眉头。在一旁低声说道。 “无论何人。无论官居何职。临阵脱逃者。朕一律杀无赦。难道丰升阿是副都统。朕就不能杀吗?”盛怒之下。光绪厉声呵斥道。 吴绍基却是一脸的苦笑。“徐邦道连北洋各部都弹压不了。又如何杀得了满洲正白旗出身的副都统?” 冷风一吹。光绪陡然惊醒过来。吴绍基说的并非没有道理。以徐邦道的资望和手段。确实无法杀得了丰升阿。也更加震慑不住局面。弄得不好。恐怕还要激起两军的火拼。战局本就已经凶险万分。局面再一乱。就万难收拾了。 然而此时。又能找到何人去营口稳住大局呢?光绪不由得一阵气苦。沉沉的叹了口气。偌大一个中国。糜烂到了如此的地步。生死存亡之际。却找不到一个能够力挽狂澜之人。难道真的要自己亲自赶往营口稳定军心?难道甲午。就真的只是自己一个人的甲午? “徐邦道不行。朕就亲自去。”光绪猛地望着众人断然说道。“营口绝不能失陷于日军之手。营口一失。田庄台南面的门户大开。那时候再想要抵抗从两个方向攻过来的日军。恐怕是无力回天了……袁世凯。你和段祺瑞在田庄台总河一线的防务。朕即刻亲赴营口。稳住那里的局面。” 光绪地话音刚落。众人都是大惊失色。段祺瑞一个大步跨上前来。就像是要挡住光绪一样。大声说道。“皇上绝不能去营口。营口已经是危在旦夕。即便失陷了。我们再想办法夺回来便是。若是皇上离开了田庄台。谁来主持大局?天下人可都看着皇上一人。皇上绝不可以身涉险 说罢。噗通一声跪在了光绪面前。 紧接着。吴绍基也跪了下去。眼中已经是带着点泪光。“皇上不顾念自己的安危。难道不顾念田庄台一线几万人的安危?皇上若是有所闪失。整个辽河一线的防御顷刻间便会土崩瓦解。皇上三思 “朕若不去。此时又有何人能够稳住营口的局面呢?”光绪苦笑了一下。摇了摇头。“不必劝朕了。朕意已决……” “皇上。微臣向皇上举荐一人。”忽然间。袁世凯望着光绪大声说道。 光绪不觉一愣。抬头望去。一直都没有说话的袁世凯。此刻正静静的看着自己。目光中充满了一种沉默的苦涩。 “还是让微臣去吧。北洋各部与微臣有旧。微臣前去。虽不能力挽狂澜于即倒。暂时稳住局面还是能够做到地。还不在微臣眼中。微臣必将丰升阿的人头置于阵地前沿。震慑三军。誓死守住营口一线。” 空气顿时如死一般的沉寂。就连吴绍基和段祺瑞此时。都有些吃惊地抬头望着袁世凯。 “打仗。微臣不如段祺瑞。但是杀人的手段。激励三军的士气。微臣还是有一点韬略的。皇上。局面已经危急万分。不能再犹豫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就让微臣去营口吧。营口若失。微臣以死谢天下。” 瑟瑟秋风中。袁世凯的表情忽然变得无比的坚毅。让光绪也忽然产生一种错觉。这还是历史中的那个袁世凯吗?难道被自己拨动的历史真的就能够改变一个人?而一个人又能够改变历史吗?…… “朕准了。营口一线朕就交给你了。”光绪默默地点了点头。“你从田庄台这里剩下的一千人中带五百人过去 袁世凯淡淡一笑。“微臣带50人足矣。多了也抵不上什么用处。”说罢。转身大步而去。 “袁世凯!……”望着袁世凯绝然远去的背影。光绪心中像是忽然被什么撞击了一下。猛地大声叫道。“朕不要你做宋庆。朕要你活着回来。朕的北洋还等着你……” 倾盆大雨中。一支铁流滚阵阵急促地脚步声像是要踏碎深秋最后这场暴雨般。全力的向前推进着。 全歼大岛义昌的第九旅团后。新建陆军第一镇立刻掉头向西。抛弃了一切后勤辎重。所有的重火力全部就地掩埋。全体官兵携带步枪子弹和四天的干粮。向着田庄台昼夜兼程。 此时此刻。新建陆军第一镇全体官兵都明白。日军两个师团的兵力正在辽河一线发动攻势。田庄台已经危在旦夕。放眼天下。这个时候能够扭转战局的。只有新建陆军第一镇。只有刚刚全歼日军第九旅团的新建陆军第一镇能够力挽狂澜。 “冯国璋呢?冯国璋率部跟上来没有?”道路一侧地树林旁。陈卓大口的喘着气问道。在他身边。一群作战参谋正利用这短暂的休息时间。在地图上标出各部的位置和推进方向。 “禀报军门。按照军门的命令。冯国璋留下一千人阻击日军。正率部追赶新建陆军第一镇本部。现距离我部位置约100里。”一个作战参谋大声回答道。 陈卓点了点头。冯国璋所部已经追赶的够快了。眼下新建陆军第一镇能够调动的兵力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