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甲午_第五十九章 风云百年劫(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九章 风云百年劫(五) (第3/3页)

对你们说了多少次了,可你们谁认真听在心里面

    廷要用,就要用真正有能力的人,像陈卓这样的,不t支可堪大用的军队,带兵打仗也是顶尖的人选,这样的人就是要放到朝廷中枢里面,老是把人家局限在下面,寒了天下人效忠朝廷之心不说,本身的才干也发挥不出来,将来国家有事,也不能总指望一支新建陆军啊?”

    话说到这里,坐在下面的军机大臣们谁还能不开窍,忙不迭的点头称是,惟有翁同龢皱了皱眉头,两只手下意识的紧了紧。

    自从皇上亲征田庄台后,翁同龢总理户部运往前线的各项军需,整个人是把命都扑了上去一般,连家也不回了,每日就坐在军机处办公,cao劳奔波连带着担惊受怕,打熬的身子骨都快塌掉了。如今终于眼巴巴的盼到了田庄台大捷的消息,那份喜悦从心里一直堆到了脸上,这几日在军机上是止不住的笑声,连走路都像是带着风似的。

    此刻听到太后和孙毓汶的话,翁同龢如何会听不明白其中的学问,心中顿时一震,真要像如此,皇上拼死打出来的局面说不得就是落花流水去了。事关未来朝局,这个时候说不得他都要为皇上争一争。

    思忖了片刻,翁同龢一脸沉静的说道,“回禀太后,刚刚孙大人所言微臣以为眼下恐怕还不妥,陈卓虽然通晓兵事,但是对于朝政并不娴熟,也没有历练的经历,放在朝廷里面,微臣担心反倒施展不出他的才干,况且此战像袁世凯等人也是有功之人,单单重赏陈卓,恐怕会让人不服,这是其一。其二,田庄台虽然大捷,但是辽南的战事还没有结束,日本人在辽南还有一万多人的兵力,这个时候让陈卓升任兵部尚书,微臣担心要是战局出现什么波折,再生出什么变化出来,局面就不好收拾了……”

    “启禀太后,翁师傅的话微臣不敢芶同,朝廷的制度,本来就当是赏罚分明,破格拔擢陈卓,不也是要给天下人树立一个典范吗?至于说到辽南的战事,微臣以为日军已经是惊弓之鸟了,有袁世凯、刑天等人足矣。”孙汶在一旁接话道。

    “惊弓之鸟?孙大人恐怕是低估了日本人了。前两天丰台的新建陆军不是已经按照皇上的旨意,调往威海协防了吗?这件事情孙大人也是知道的,日本人要是进攻我大清的山东半岛,胜负如何还在未定之中,甲午这场仗还没有完,真要是再弄出什么变故出来,孙大人,请问该当如何了此残局啊?”事关将来帝党的命运,此刻翁同龢也是寸步不让,言辞激烈。

    听着这两人的争论,慈禧的脸色慢慢沉了下来。就她的心中而言,翁同龢的话其实也是有道理的,大清刚刚才缓过一口气来,真要是再出现什么溃败的事情,立时便是天崩地裂,不可收拾。只是翁同龢的心思她是明白的,这有道理的话听着,也觉得顶在心窝上面,半分也舒坦不起来。

    尤其是刚刚提到的新建陆军,现在已经成了慈禧心中最大的警惧,皇上带新建陆军不请自己懿旨亲征田庄台就不提了,前两日剩下来的这些人居然也是不请懿旨,以奉皇上旨意为名,擅自就调往威海。原本慈禧是雷霆大怒,把世铎、孙毓汶等人痛骂了一顿,后来静下心来一想,慢慢也觉出把新建陆军剩下的这些人调到威海其实也不坏。

    从大面上讲,北洋各部确实让人不省心,有新建陆军到威海多少也能够巩固一下威海的防务。私底下看,新建陆军其实已经是皇上的心腹了,既然养不熟还不如放出去和日本人拼,省的留在京城外面反倒成了自己的心腹大患。

    想到新建陆军,慈禧心中一动,抬起头缓缓说道,“翁同龢的话也有几分道理,国事为大,就先让陈卓在辽南顶着吧,但是朝廷的旨意还是要发下去,辽南战事一毕,再让陈卓回来也不迟。不过……”

    慈禧停顿了一下,扫了众人一眼,“这一场仗打下来,可不就是个试金石,甭说什么练军了,就是北洋各部看来都已经是不堪大用,朝廷还是要编练新式军队才是自强之道。如今新建陆军都调走了,京畿防务空虚,陈卓又在辽南主持战事,以我看来,就让荣禄把编练新军的担子挑起来吧,那些洋人教官不还都在吗?就依照新建陆军的架子,再编练一支军队出来,也是社稷之福啊。”

    众人微微一愣,瞬间都是醒悟过来,纷纷点头说道,“太后圣明……”

    太后已然把话说到了这里,翁同龢也不敢再过多争执,只是心里却忽然说不出的烦闷忧虑,皇上拼却性命不要,死战田庄台,才换来国家刚刚的一点起色,朝廷里面此刻却已经是暗流汹涌,千方百计的下套使绊子,折腾吧,都可劲的折腾吧,有本事冲日本人使去啊,一门心思都对着皇上……

    想到皇上,不知为何,翁同龢的心中顿时凭生了几分胆气和信心,今时不同往日,自己教出来的这个学生早已经不是昔日吴下阿蒙了,就凭着皇上此刻的民心人望,三军归心,这一战一打完,以皇上的手段会甘心听凭摆布?羽翼已丰,恐怕只有傻子才会往套子里跳。

    天下大势,说破天去靠的何尝是阴谋?而是光明正大的阳谋,是实力,是实至而名归,只是皇上甲午这一战,何时才能凯旋而归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