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三章 风云百年劫(九) (第2/4页)
望以官员们的道德cao守来治7是国家的大谬!远的不说,甲午之战就是试金石,我大清也效法西洋各国,推行了三十多年的洋务,为何会被一个小小的日本,打得几乎毫无还手之力?因为我们所学到的无非只是皮毛,而不是西洋各国的根本……康某不才,虽不敢言尽知天下之事,但于今日之国势,却有切肤之痛康某以为,治国之根本,只有两个字,制度!只有变法维新,才是救亡图存,挽国势于既倒的正道。” 原本喧闹的会客室里,顿时一片沉静。康有为所说的变法维新,于眼前的这些士子清流们而言,并非没有论及过,只是想要推行变法维新,岂是在座的这些人所能为之的? “康先生所言,令杨锐感佩至深,自古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只是要推行维新变法,若无朝廷的支持,恐怕终究是水中望月,不知皇上的意思究竟如何啊?”人群当中,杨锐起身拱手问道。 作为朝廷内阁侍读的杨锐,是在接到张之洞的书信后,专程从京城赶来上海拜会康有为的。当年在张之洞的幕府,杨锐就是深受张之洞器重的重要幕僚,入仕之后,与张之洞的关系更是分外密切。此次前来上海,不仅是慕名而来,内中多少也是受了张之洞的嘱托。 自从皇上亲征田庄台后,天下大势隐然已是风云变幻,皇上的民心人望与日俱增,在这个局面微妙的时刻,张之洞自然不方便出面,所以特意嘱咐杨锐,借着拜访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看看皇上心中究竟是如何的想法。 听到杨锐的问话,康有为淡淡一笑,接过梁启超递来的热毛巾擦了把脸,目光炯炯的望着杨锐说道,“刚才复生也说到了,西洋各国凡民族主义盛行之地,必有国家之强盛,康某以为,皇上此刻高举中华民族的大旗,正是要效法西洋各国,以国家民族之大义,横扫满朝恋旧庸碌之习气。国家民族大义是旗帜,维新变法便是皇上这面旗帜之下的大道。皇上虽未明言,但国势艰难,我辈岂可坐视?………今日康某邀请诸位过来,正是想与诸位商讨维新变法的大计。” 康有为原本就是受皇上之意来上海办报,如此一说,在座之人都揣摩着这层意思,大约就是皇上的意思。士子清流们本就多热血之人,此刻被康有为的一番话搅动的心绪激荡,纷纷起身对康有为拱手说道,“康先生有何良策,还请明言。” “良策谈不上,但是国家到了如此困境,我辈却是无论如何不可袖手旁观置身事外的。康某打算以《时务报》为喉舌,与诸位一道,创办强学会,使天下形成维新变法之舆论……”说着,康有为又转向谭嗣同说道,“强学会不仅要在上海开办,还要办到京城去,只是眼下康某恐还无法脱身,京城之事,康某想拜托复生联络朝野清流之士,共谋维新变法之举。 “先生所言,正是救我华夏之正道。大化之所趋,风气之所溺,非守文因旧所能挽回者,在下愿往。”京城比不得上海,此时在京城开办强学会,难度何其大也,且不说朝廷之内如何,单单只是联络朝野清流,说不得便要担上些许风险。然而素来便有侠义之名的谭嗣同却是毫不推辞,正色说道。 一番热议后,众人纷纷散去。喧闹的会客室里便只剩下了康有为和梁启超两人。 “卓如,今日一言不发似乎有心事?”康有为看了一眼恭恭敬敬站在一旁的梁启超,淡淡问道。 梁启超微微一愣,随即露出一丝苦涩的笑容说道,“不敢相瞒老师,弟子确实有所顾虑。前不久皇上曾经让林启兆林大人转告过,维新变法一事暂且不提,老师此刻如此,弟子担心皇上那里恐怕……” “卓如,你说此战过后,皇上会做什么啊?”似乎是没有听到梁启超的话,康有为忽然望着窗外深沉的夜色问道。 “当然是振兴国势……”梁启超抬起头,略微有些不解的望着康有为。 康有为却沉着脸摇了摇头,“卓如,你说的并非不对,但是却未说到根本之处。在我看来,皇上要做的第一件事,恐怕就是收权了……今日之国事,惟有太后真正还政于皇上,方能谈的上振兴国势。可是要是太后和满朝恋旧之大臣不愿意呢?” 不等梁启超回答,康有为转过身沉声说道,“我今日如此,却非皇上的意思,但是我们这样做,却是在为皇上鼓造舆论的声势,皇上没有实权,何谈振兴国势,变法维新?以维新变法之名,行皇上收权之实,比起帝后之争而言,这里面多的是一份国家大义,天下之人如何不会景行景从?皇上独断乾纲之日,才会有我们的变法维新………” 夜色深处,康有为的脸上浮起一层说不出来的意味。今日的天下大势,从田庄台大捷之时,天下人便已经看得分明了,皇上外有民心人望,内有效死之精锐之旅,收权已经是迟早的事情了。此时,为皇上造势,何尝不是为为自己造势,将来皇上振兴国势,推行维新变法,问天下还有何人能出自己左右? 只是这一层意思,即便是对自己的学生梁启超,也是无法说明的,也无须说明。大势所趋,能够抓住这个大势,便能引领时代之风起云涌,这其中的道理,又何尝是三言两语说的明白的……… ……………… 辽南金州 一大群新建陆军军官们簇拥着陈卓站在距离金州5外的一个山坡上,在望远镜中观察着金州附近日军的防御情况。 十月的辽南,风吹打在身上已经透出浸人的凉意,然而这些军官们脸上,却是掩盖不住的意气风发。就连徐邦道、姜桂题、刘盛休等原来北洋一系的军官们,此刻脸上的表情也是透出一股子说不出来的舒展。 当初北洋各部就是从这里,被日军像赶鸭子一样赶回辽河一线,心头的那份窝囊颓丧真的是没法说。都是带兵之人,谁没有点血性之气,谁又愿意稀里哗啦的尽打败仗。可此刻却不同了,如今不仅打了回来,这份胜利还实实在在是用命拼出来的,心里面那种痛快,真恨不得马上就带人冲进金州去,把留在身上的那份耻辱彻底洗刷干净。 “大帅,这仗打的也太没劲了,小鬼子拼起命来厉害,没想到逃起命来也是脚底飞快,一转眼功夫,就全缩到了金州、大连湾,就这么巴掌大点地方,不是摆明了让咱们狠揍吗?”说话的人正是刚刚升任新建陆军第一镇统制的杜振武。辽东的几仗打下来,无论是草河堡的死战不退,还是昼夜兼程一举攻克海城,杜振武的凶悍和 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