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八章 风云百年劫(十四) (第1/3页)
密的夜色已经被辽河一线的枪炮声撕得粉碎,不时腾中,双方士兵的冲杀声和冲天的大火,让整个大地都像是在颤抖一般,扭曲着,摇晃着。* 在日军冲锋阵线后方的一处小山坡后面,一群满脸疲惫衣衫不整的骑兵队伍,正借着树林和夜色的掩护,神情焦急的望着辽河一线。他们是刚刚从连山关一线昼夜兼程赶过来建陆军第一镇的那一千人的骑兵,此刻每个人都早已经累得说不出话来,勉强坐在马鞍上,双腿不时的颤抖着,连身下的战马也是大口的喘着气,鬃毛上面全是细密的汗水。 “日军派出去的几十个游击哨都被收拾掉了,我已经安排了山寨里面的兄弟在后面盯着,只是面太大了照应不过来,估计可能会有漏日军此时应该已经获悉我们到达这里的情报了。”方兆怀从队伍后面缓缓的催马上前,在李奇峰身边一提缰绳皱着眉头说道。 此次日军第五师团偷袭田庄台,正是方兆怀手下的负责联络和打探消息的弟兄最先现这些活动在辽东一带的马绺子地形人头熟,相互之间现什么动静,传递起消息也比新建陆军留在辽河的那一点兵力要快捷许多。日军第五师团从凤凰城隐蔽出后,虽然成功绕开了正面担任阻击建陆军第一镇的部队,却被潜伏在辽东各处的这些马绺子的暗哨现了行踪,立刻就把消息传了回来。 获悉日军第五师团趁着夜晚向辽河一线潜出的情报后,一直在辽东联络各处马绺子袭击日军后勤补给线的方兆怀,差点吓得从马上掉下来。眼前这个局面之下,根据日军隐蔽出击的方向判断,即便是用脚趾头也猜得出日军的攻击目标,肯定是兵力空虚的田庄台一线要命的是皇上此时正在田庄台。一旦让日军得手,整个战局恐怕瞬间便是天崩地裂。 情况万分紧急,方兆怀立刻通知了率领新建陆军第一镇一千多骑兵担任策应和牵制地李奇峰,经过商议,两人决定除了派出快马通知田庄台做好防御外,又连着派出得力人手通知新建陆军第一镇担任阻击地刘远辉部,以及在岩方向的聂士成部回援田庄台,李奇峰和方兆怀则率新建陆军这一千人的骑兵全力突击,沿途不惜一切代价袭扰日军,想方设法都要拖住日军攻击田庄台的步伐,然而始终还是慢了一步建陆军骑兵昼夜兼程赶过来时,日军已经对辽河东岸起了进攻。 “不去管那些游击哨了,我们这一千人出击,日军不可能不会察觉,此刻想必已经在构造工事了……”端坐在马上,脸色有些苍白地李奇峰摇了摇头,转身对身后的联络军官问道,“刘远辉率领建陆军第一镇一千人要多久才能赶过来?” “他们距离田庄台地位置比我们要近许多,得到消息后已经拼了命的往回赶过来。日落前传回的消息,刘远辉部最迟在天亮前将回师田庄台。”联络军官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声音嘶哑地说道。 李奇峰的眉头皱得更紧了来就有些阴郁的他,此刻脸上的表情显得更加的阴沉。“恐怕等不到他们了,日军的攻势太猛,我担心以田庄台一线地兵力根本挡不住日军的进攻……现在距离天亮还有两个时辰,传令下去,立刻展开攻击队形,对日军起进攻,不要考虑任何伤亡代价,就是战至一人一马,也必须把日军地兵力吸引过来,为后续部队争取两个时辰的时间。” 顷刻间,树林周围立刻响起一阵低沉地口令声,一队队建陆军骑兵开始在军官地带领下,整队驰出小树林,沉默的展开进攻队形。一阵阵马蹄声中,不时传来战马低沉的嘶鸣,马背上面士兵们都是一脸的凝重无比,目光中闪动着一种决死的神情。 从加入新建陆军骑兵序列地第一天起。这些军官士兵们就不断被教官们灌输着关于骑兵作战地理念。近代战争。骑兵地作用主要应该是担任策应、侦查、偷袭和辅助性攻击任务。近代猛烈地炮火对于想要进行攻坚战地骑兵来说。无疑于是送死。此刻。在李奇峰下达地这个攻击命令后。所有地军官士兵们心中都很清楚。辽河附近随处都是半个多月前辽河一战中留下地防御阵地。战斗一旦开始。日军只要依托有利地形。构筑一定地防御工事。失去了机动性和灵活性地骑兵。硬碰硬地向日军阵地展开攻击。伤亡将会是无比地惨重。甚至很有可能就是全军覆没………… 望着身边官兵们沉默中决然赴死地神情。/饶是一向冷漠如铁地李奇峰。此刻脸上也是忍不住抽搐了几下。他何尝不知道自己地这个命令。其实就是用拼光眼前这些人地办法。来为后续地部队争取时间。然而此刻地形势。除了用这些性命去拖住日军外。还能有别地办法吗? 沉默片刻。李奇峰咬了咬牙。缓缓地举起了右手。准备下达出击地命令。忽然间。一只手从身旁紧紧地压下了他地右手。 “冲锋地事情。还是让我去吧……”方兆怀微微一笑。跃马挡在了李奇峰身前。 李奇峰不由得一怔。抬起头望着方兆怀脸上那份奇怪地笑意。心中不知为什么。忽然涌起一种难以言喻地情绪。翻江倒海般地起伏着。 自从收复了塞上飞地队伍后。方兆怀对待自己地态度一直都透着一股子冰冷地疏远。虽然彼此间还是相互配合。但是曾经在陆军学校里面也算是要好无比地两人。逐渐变得有些形同路人了。李奇峰心中非常清楚。塞上飞虽然是死于日本人之手。但是其中未尝不是有自己刻意为之地因素在里面。正是为此。方兆怀才对自己产生了这样一份莫名地隔阂。而且恐怕是今生今世都无法消除地隔阂了。 对于自己当初所做的选择,李奇峰一直都没有做过多的解释,他是军情处的人,处在他的角度,很多话是无法向方兆怀挑明地。他也并不后悔,在那样地形势下,他坚信自己所做的是最有利于战局的一种选择,然而内心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