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石屋 (第2/2页)
也不再担心有人钻进树林逃跑,况且天已经黑了,在树林里还不如再络腮胡子身边安全。 这是一排用石头砌成的石屋,按一个门洞一间屋子算的话,应该有六七间。看房子的造型和检漏的装饰,年代不是很久远,破窗框上甚至还有残缺的玻璃。屋顶和墙壁上布满杂草,看样子荒废的时间已经不短。伍子刚想靠近石屋看个究竟,被络腮胡子一把拦住,他用猎枪指了指屋后,伍子识趣的随着他朝屋后走去,石屋后面是一个石板铺成的小院落,尽管已经杂草丛生,地上的石板还是依稀可见,这应该是主人经常活动的地方。 院落再后边是一个挨一个的石洞,石洞都是依托着陡峭的山体开挖出来的,跟黄土高原上的窑洞意思差不多,只不过那是在土坡上开挖,这是在石坡上开凿。并且单个的规模绝不比窑洞小。 我的天啊,伍子从心里感叹一声,这得耗费多大的人力物力啊,不要说别的,就是开凿这几个石洞就不是几个人几十个人短时间能完成的。还有前边这排石屋,每一条石块都不下百斤,单修这几间房就不是简单的几个泥瓦匠所能完成的。看这石屋的年代,也不过大几十年,当时砖头已经相当普遍,这里盖房怎么不用砖头呢?那样多容易,省工省料。转念一想,把砖头辗转运到这里,所付出的代价也不小,比如一块砖头从离这里最近的天台村运到这里,成本可能得翻几倍十几倍,还不如就地取材方便。 一些伟大的人类文明奇迹,其实都是在无意间创造出来的,并不见得是当时的人刻意为之。比如万里长城,当时只是为了抵御北方的匈奴入侵,后来竟成了一个伟大的奇迹,这事秦始皇万万想不到。长城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古董,甚至可以说是中国最大最无价的一件古董,国宝中的国宝。
络腮胡子没留给伍子胡思乱想的时间,从背包里掏出手电筒,走进最靠近外边的一间石洞。伍子和韩笑雨随后也跟进去,现在天完全黑下来,这时候逃跑不是明智的选择,还是那句话,夜里待在大山里,还不如待在络腮胡子身边安全。 太阳刚刚落下,残留下的热量还没有散去,整个森林犹如一个蒙上黑布的大烤箱。进到石洞里边,一股阴凉扑面而来,很难想象洞里洞外的温度会反差这么大。显然,这里已经很久没住过人,那种阴凉其实就是缺乏人味的死气。身上的汗液很快被洞里的阴凉蒸发干净,取而代之的是一层细密的小鸡皮疙瘩,这种气氛感觉怪怪的,潜意识里总认为这地方不是什么善地。 韩笑雨从背包里取出蜡烛,络腮胡子用打火机点上,这家伙小心的很,连打火机都不让人携带。暗淡的烛光朦朦胧胧照亮了石洞,石洞顶部呈半圆形,跟陕北的窑洞大同小异,空间比较大,大概有两间半普通的房间那么大。石洞门口本来也有门板和窗户,由于日久年深、日晒雨淋,早已经腐烂的不成样子,只剩下光秃秃的门洞和窗洞。 角落里有几张木质桌椅,被森林里潮湿的空气腐蚀这么多年,木质已经发黑,不用上手,它自己随时都有坍塌的可能。也许是光线太暗的缘故,地上和桌椅上都看不出有太厚的尘土,这跟大山里空气质量好有很大关系,要是放在北方的城市里,尘土估计得用厘米计量。 络腮胡子用手电筒拉网式扫视石洞四周的墙壁,由于是从岩石上开凿出来的山洞,石洞并不平整,手电筒的光束照过去呈现出大小不一的阴影。墙壁上仔细看还钉着大小不一的钉子,不知道当年是挂什么用的,反正现在是空空如也。络腮胡子走到一张靠墙角放置的桌子旁边,目光紧紧盯住桌面,好像有什么重要发现。伍子站的位置比他远,可是他清清楚楚看到,桌面上什么也没有,这家伙看花眼了?不对,肯定有东西,伍子凑过去朝桌面上瞧瞧,的确什么也没有,这么近的距离总不会看花眼吧。 络腮胡子看出了伍子的心思,用手指了指桌面靠左边的一个地方,他把眼睛睁到最大,终于看出一点蛛丝马迹。桌面的上灰尘虽然很薄,但终归是有,这层薄薄的灰尘上面,有几道清晰的擦痕。伍子敢肯定,这几道擦痕是刚刚留下的,最多不超过三天;他还敢肯定,这擦痕是人的手指留下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