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群情激动 (第2/2页)
我得亮亮才学了,震一震你们,让你们知道知道,我王平安肚子的墨水,超过绿豆汤! 这回他也不转圈了,只是假装略一思索,便张嘴开始作诗。 场边的乐师赶紧又开始演奏丝竹,给他配音!丝竹演奏出一个缓慢平和的乐曲,有利于作诗者的思考,算是小小地给王平安帮下忙! 就听王平安道:“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一听诗中有“笛”字,立即有乐师拿起笛子,放在嘴中吹动,曲调悠扬,但仍为慢曲! 王平安又道:“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诗中有金鼓玉鞍,又有战字,其他乐师们忙也拿起乐器,演奏起来,将节奏加快,曲子变得雄壮起来! 可没等曲子把战场上的情景完全展现出来呢,就见王平安单手扬起,向下一挥,大声道:“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曲未终,诗先毕! 就在他念完“直为斩楼兰”时,曲子正好演奏到**。曲调激昂,而其中几架小鼓,更是敲得犹如万马奔腾,将战场上勇士冲锋,兵戈杀伐,诠释得淋漓尽致! 激昂的乐曲,加上斩截强烈的诗句,园中众人,无不兴奋起来,脑海中都浮现出一幅画面! 楼兰王贪婪,屡犯大汉天威,而勇敢的大汉使者,携带着皇帝的诏书,西去大漠,问责楼兰王,见楼兰王仍不肯拜服天朝,即亮剑,斩下楼兰王的首级,带返长安! 这是何等的威风,这是何等的英雄气概! 鼓声仍旧激昂,士子们热血沸腾,有的拍案而起,叫道:“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我辈亦当效法古人,击破胡虏于万里之外!” 有的更叫道:“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好,从此余当佩剑,终生不除!”
好,好,好! 园中众人无不鼓掌,尽皆赞好! 李世民也以掌击案,大声道:“好,我汉家儿郎,当有此气魄,功名旦在马上取,诸君当以此为勉励,共创我大唐盛世!” 皇帝一发话,士子们更激动了,无不高呼:“功名旦在马上取,杀胡虏,杀蛮夷!” 文武百官也是满脸的激动,这个王平安不错啊,让他做什么诗,让他完成什么效果,他就能做出什么诗来,就能达到什么效果……不会是提前安排好的吧?怪不得一个劲地让他作诗,原来竟是如此! 有的大臣便看向房玄龄,心想:“老房,你不够意思啊,既然是事先安排好的,你怎么不和我们说啊?这王平安能作诗,又是事先安排好的,就让他使劲做呗,何必你们爷俩一起抡膀子,上去击鼓,大热天的,出了两身汗,很有趣嘛!” 园中各个花棚,皆是群情激动,就连使者们的花棚,在一开始的寂静之后,也开始鼓掌叫起好来! 一开始为啥使者们不出声呢,是因为生气啊!你们大唐人也太看不起别人了吧,哪有这样的啊,这不是当着和尚骂秃子么!平常叫我们胡虏,叫我们蛮夷,这也就算了,反正都是背后叫的,我们可以假装没听见,但你们也不能当面叫啊!这不明摆着嘛,你们压根儿就没把我们当人看! 有的使者挺会给自己找台阶下,假装不理解地问道:“王平安的诗里,说的可是匈奴人?” 有的使者气道:“说的是楼兰人……咦,啊!对对对,说的就是匈奴人!” “啊,这么说匈奴人是胡虏,是蛮夷了!刚才把我吓一跳,以为他们在骂咱……骂你们呢,我看你们挺老实的啊,也没得罪谁!”先前那使者道。 别的使者一起气道:“你怎么说话呢?骂谁呢,他们骂的是匈奴人,以前匈奴人住的地方,现在住的是突厥人,就算骂也是骂他们,怎么跟咱们扯一块去了,跟咱们一点关系没有!” 啊,这回使者们都明白过味儿来了,人家骂的是突厥人,突厥人才是胡虏,是蛮夷!咱们都不是,跟咱们啥关系没有呀! 既然啥关系都没有了,那就鼓掌喝采吧!好诗,杀得好,就应该这么个杀胡虏法儿…… 房玄龄心头松了口气,远远的冲尚未退下的王平安,一挑大拇指!王平安,好样的,老夫很欣赏你! 他又看了眼也跟着嗷嗷叫的使者们,心想:“击杀胡虏,我大唐子民拍手叫好,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可你们也能跟着叫好……好,你们不是叫好吗,那下面的事就别客气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